散文:難忘那些悅讀時光

散文:難忘那些悅讀時光

作者:(四川)劉清竹


在我的生命歷程中,如果說有什麼印跡是在孩提時代留下的,我想,只有對閱讀的喜愛。

兒時的生活貧乏而艱辛,那些如痴如醉的閱讀時光,無疑是枯燥生活裡最耀眼的一抹亮色。時至今日,那種最簡單純粹的閱讀體驗,仍然讓我懷念。

尋書:“千淘萬漉”的驚喜


愛上閱讀,大概始於小學二三年級。沒有學前啟蒙,沒有兒童讀物,一切皆源於漸漸讀懂了由認識的漢字組成的句段的意思,慢慢覺出其中的趣味。

最早的讀物,是新學期發下的課本。

語文書,自然是新課本里最受青睞的寵兒。拿到新書,定要看著封面平平展展,內頁完整無缺才放心。發新書那天,封書皮是一項重要的儀式。一向不善手工的我甚是擔心自己的笨拙弄壞了新書,封書皮的任務便由心靈手巧的姐姐代勞。封書皮並沒有專門的紙,有時候是舊報紙,有時就用寫過的作業本紙,不管怎樣,總要看到嶄新的書本被小心保護起來才能安心。

書封好了,先要把桌子仔細擦一遍,才坐下來,翻開書,插圖是那樣好看,墨香是那樣好聞,課文呢,當然精彩得沒話說。可捨不得一下子就把一本讀完,先瀏覽一遍目錄,選一兩篇最喜歡的,細細讀完,不行,必須放下了,一本書可是要讀一學期的呢。無論怎樣省著讀,薄薄的語文課本總是沒幾天就讀完了。

接下來是思想品德、自然、勞動,字多且偶爾有些故事情節的先讀一遍。最後,還剩下音樂和美術課本了,不懂曲譜、不會唱歌沒關係,讀一讀歌詞也是好的;不懂色彩、不會構圖也沒關係,讀一讀文字也是好的。

不出一個月,課本全讀了一遍。書荒又開始了。這時,到處淘“書”成了一大樂事。

村鄰都是世代耕種的農民,一年到頭的辛苦僅能換來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已屬不易,哪能輕易將錢花在買閒書上呢。

不過,只要有心,總還是有意外的收穫。

記得有一次,我在村頭的垃圾堆旁撿到過一本掉了封面的書,內容倒是完整的,還是我最喜歡的武俠小說。我高興壞了,拿回家偷偷讀了好幾天。

課餘時間去金沙江邊撿柴,或是到小河溝裡放牛,一路滴溜著眼睛四處睃巡,偶爾也能撿到幾頁“書”,運氣好的話,還能讀到一兩個完整的故事,那也是極開心的。

大約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到樓上玩,竟然在閒置的木櫃裡發現了“新大陸”。破木櫃裡,居然有半櫃子舊書本。我爬進櫃子裡,激動地把櫃子裡的東西劃拉出來,除掉舊作業本,足足有幾十本舊書,是幾個哥哥讀初中的舊課本。

我開心得簡直快要飛起來。那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一有空就偷偷溜到樓上,就著黃土樓面席地而坐,把除去數理化外的文科書本通通看了一遍,儘管一多半的內容都不知所云,卻絲毫不影響有書在手的踏實和快樂。

借書:來之不易的珍惜


村裡但凡有孩子在外讀書的鄉鄰,多少還是有一些閒書的。

借書,是當時能讀到課外書的唯一途徑。

鄰居一個堂叔叔在礦山工作,經濟條件較好,兒子在縣城讀高中,經常帶回一些連環畫(我們叫“小畫冊”),真讓人羨慕。

堂叔叔的小女兒剛好和姐姐一個班,年齡比姐姐稍大一些。

我特別想跟堂姐借小畫冊,便整天在她面前轉悠,姐姐長姐姐短地叫著。

“姐姐,能不能把你的小畫冊借一本給我們看一下?”我瞅準時機央求。

“那,你們要先跟我去找豬食。”堂姐說。

“好好好,我們什麼都可以幫你做。”我和姐姐忙不迭答應下來。

豬食找好了,當然還要幫著她做完其他的家務。堂姐倒也講信用,家務做完後,便從一箱子的小畫冊裡抽出一本遞給我,再三叮囑:“小心點,不要弄壞了,明天下午還給我!”

一拿到小畫冊,我和姐姐飛跑回家,抓緊做完家務,便廢寢忘食地看起來。

說廢寢忘食一點也不誇張,因為看書太入迷,我和姐姐煮飯時忘了及時濾米,差點煮成稀飯,或是把菜煮糊的經歷可不止一次。晚上因看書耽誤睡覺被母親批評的次數更是數不勝數。

那些年,村裡能借到書的人家,可都沒少受我的打擾,我為了借一本書磨破嘴皮,死纏爛打的勁頭一度讓他們頭疼。

為了趕在規定的時間內還書,其實大多數書都讀得囫圇吞棗,有很多字甚至都不認識,一晃就過了。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看一本書名叫《南宮小邪》的小說,哥哥見我看得入迷,故意逗我:“你看的什麼書呀?”我頭都沒抬,大聲說:“南宮小牙。”哥哥一聽,笑得前仰後合。笑過之後,他說:“連字都不認識,這樣看書有什麼意義呢?要看,就要努力看懂。”

我記住了他的話,從此以後,即使是借來的書,我也會看得很認真,遇到不認識的字,馬上去查一查字典。我也慢慢懂得,書若借,更應該好好讀。

當年讀過些什麼,現在真的毫無印象了,但那些醉心閱讀的時光,總像老電影般時時在腦海裡重映。

買書:如獲至寶的快樂


少年時代,買一本屬於自己的書,實在是一件太過奢侈的事情。

我擁有的第一本課外書,是一本薄薄的《小學生優秀作文選》,那是哥哥在外省讀中專時買回來的。那年我讀四年級。

正是一寫作文就愁得抓破頭皮的時候,這本書成了我應付作文的“葵花寶典”。從頭讀到尾,再從尾讀到頭,我都記不清自己到底讀過多少遍,只記得書中的大部分作文當年都能倒背如流。此後幾年,老師讓寫的每一篇作文,我都能找到合適的模板,換個名字,換個時間,套上書中的某件“外衣”就行。

我清楚地記得,小學畢業考試的作文,就是將《作文選》的第一篇例文改頭換面而成的。現在想來,我的寫作之路,應該是從那本神奇的作文寶典開始的。

後來,姐姐也到鎮上讀書,偶爾給我帶回《小學生作文選刊》《少年文藝》《故事會》等讀物,屬於自己的書才漸漸多了起來。

自己買書,僅有那麼一回。

大概也是三四年級的時候,我需要買一瓶墨水,家人們都忙,便託一位要上街的親戚帶我同往。

臨行前,母親給了我一塊多錢。

到了街上,買好墨水,還剩幾角錢。走三個多小時的山路,肚子有些餓了,街上的各種小吃香得誘人。吃什麼呢?我轉了一圈,選定了惦記很久的涼粉。

賣涼粉的是一位老奶奶,自家門前擺一張八仙桌,就成了一個簡易的小攤。走近桌前,涼粉的香味已經竄進了鼻孔。

涼粉攤旁的石沿坎上,一個外地人正在大聲叫賣:“賣小畫冊了,兩角錢一本。”

小畫冊?我看了那麼多小畫冊,卻沒有一本是自己的。

我走到外地人的小攤前,床鋪大小的竹篾墊上挨挨擠擠地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小畫冊,我從來沒見過那麼多的小畫冊!我激動萬分,翻翻這本,看看那本,每一本都愛不釋手。數了數手裡的錢,如果買一本,就不夠吃涼粉了。回頭看了看涼粉攤,涼粉依然很香,再看看琳琅滿目的小畫冊,每一本都那樣令人神往。

猶豫不決的時候,心裡一直有個聲音在說:“買一本吧,永遠都是自己的,多好。”買一本書的長久渴望,終於戰勝了涼粉的誘惑。我用兩角錢,買下了人生的第一本書。

在能夠獨立支配微薄收入的今天,最幸福的事,莫過於不時買回幾本心儀的書,放在書櫃裡慢慢翻閱,可以讀一遍,也可以讀很多遍。不管是借的還是買的,對書一定是十分愛惜的,不捨得讓泛著墨香的紙張有摺痕,也不捨得在紙頁上塗鴉留痕。這份愛惜,或許便是來自兒時一書難求的渴盼和煎熬。

現在,我最希望聽到女兒讓我給她買書的要求,書櫃裡從她牙牙學語開始累積起來的書本,或許都再難有被她翻閱的機會了,但我相信,那些書本一定曾給過她很多美好的回憶,一如我從前那些難忘的悅讀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