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有十一個名號,你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佛陀有十一個名號,你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佛陀最通用的尊號有十一種,那就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諸經論往往開合成為十種,稱為“如來十號”。

佛陀有十一個名號,你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佛陀十號詳解:


一、如來


如來,梵語tathgata,音譯作多陀阿伽陀、多他阿伽度、多陀阿伽度、怛薩阿竭等,則為由真理而來(如實而來),而成正覺之義,故稱如來。也有人將如來譯為如去,這是因為梵語tathgata可分解為tath-gata(如去),tath-gata(如來)二種。如果作如去解,則是乘真如之道,往至佛果涅槃的意思。


不管是“如來”也好,或者“如去”也好,佛的法身體性平等,有如虛空般清淨常住,離言絕慮,不可名狀。《金剛經》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道盡佛陀境界的甚深微妙,不可思議。


二、應供


應供,梵語arhat或arhant,音譯阿羅漢、阿羅訶,又稱作應真或應。阿羅漢具有三種意義:1.殺賊:賊,指煩惱,能盜走一切善法功德,故名賊。佛陀斷盡一切煩惱,所以稱為殺賊。2.不生:佛陀證入究竟涅槃,心中不再生無明煩惱,所以稱為不生。3.應供:佛陀斷盡三界內外一切煩惱,智德圓滿,所以應受十方眾生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幢幡、寶蓋、香、花、燈、等最勝莊嚴具禮敬供養。阿羅漢雖有三義,但以“應供”能涵蓋三義,故一般均以“應供”作為佛陀的異名之一。


佛陀有十一個名號,你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三、正遍知


正遍知,梵語samyak-sambudha,音譯作三藐三佛陀,又稱三耶三佛檀、正遍智、正遍知、正遍覺、正等正覺等。指佛陀所證得的智慧正真而又圓滿,周遍含容,無所不包。凡夫俗子的世智辯聰固然微不足道,即使是聲聞、緣覺與菩薩,雖然已入聖位,他們的智慧和佛陀比起來,還是有所不足。《法華文句》卷五和《大明三藏法數》卷十八,對於四種聖者的智慧作了以下的比較:


1.聲聞的智慧有如螢火:聲聞雖觀四諦,悟得空理,但是還不究竟,僅能自度,不能度人。有如螢火蟲的光芒微弱,僅能自照而不能照物。


2.緣覺的智慧有如星光:緣覺雖觀十二因緣,悟真空之理,但是對於中道妙諦仍然不能明瞭。好比天邊的星辰雖然發出光芒,但是不能照到遠處。


3.菩薩的智慧有如月光:菩薩雖然具有智慧,但是惑業未斷,所擁有的智慧有多少之別,好比月亮有盈有虧,光芒也就強弱不等。


4.佛陀的智慧有如日光:唯有佛陀的智慧能覺了諸法實相不增不減,悉知十方諸世界的名號及眾生的名號、先世因緣、來世生處,以及一切心相、結使、善根等宇宙諸法,所以稱為“正遍知”。

佛陀有十一個名號,你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四、明行足


明行足,梵語vidy-caraa-sapanna,音譯鞞侈遮羅那三般那。又作明善行、明行成、明行圓滿、明行。在經典中有多種解釋,歸納如下:


1.明,指宿命、天眼、漏盡等三明。行,指身、口二業。四善六道中,惟有佛陀的身、口二業圓滿無失。佛陀具足三明二業,所以稱為“明行足”。


2.明,指離諸痴暗,證得佛果。行,指三學、六度等修行。佛陀在因地時,曠劫精進,修諸善業,而得究竟解脫,永離無明煩惱繫縛,所以稱為“明行足”。

五、善逝


善逝,梵語sugata,音譯修伽陀、蘇揭多、修伽多。又稱善去、好去。有下列三種意義:


1.指如來進入種種甚深三昧與無量妙智慧之中,是妙往的意思。凡愚六道心中充滿貪嗔痴等,所以常流轉於生死苦海中,就不是善逝。


2.如來正智慧斷諸惑,妙出世間,往至佛果,故名善逝。3.如來如實去往涅槃彼岸,不再退沒於生死之海。也有人將sugata,譯為善說、好說、善解、善說無患。指如來能依諸法實相,不著於法愛而說,並能善於觀察弟子的根器,應機說教,令入佛智。

佛陀有十一個名號,你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六、世間解


世間解,梵語lokavid,音譯路迦憊,又作知世間。世間可分為二種,即:眾生世間、非眾生世間。如來不但遍知眾生、非眾生之間的一切相狀,而且能如實了知世間的非有常、非無常;非有邊、非無邊;非去、非不去等,心不著相,如虛空般清淨無染。

七、無上士


無上士,梵語anuttara,音譯阿耨多羅,又作無上、無上丈夫。具有下列意義:


1.佛陀的智慧、禪定、戒行等一切智德圓滿,福慧具足,於人中無有過之者,所以稱為無上士。


2.在諸法中,涅槃法最為殊勝,佛陀不但自己證得涅槃,也教導眾生,令入涅槃,所以佛於眾生中,也是最勝無上。


3.佛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在眾生中無與倫比。

佛陀有十一個名號,你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八、調御丈夫


調御丈夫,梵語purusa damyasarathi,音譯富樓沙曇藐娑羅提,指佛陀善於運用各種方便權巧化導眾生,令得今世樂、後世樂,乃至涅槃樂。

九、天人師


天人師,梵語sasta dena-manusyanam,音譯舍多提婆摩菟舍喃,又作天人教師。指佛陀善於教導眾生何者應作、不應作,是善、是不善,如果眾生能依教而行,不捨道法,就能解脫煩惱。如來廣度一切眾生,無有分別,為何說是“天人”師呢?謂佛陀為諸天與人類之教師,若能依教而行,不捨道法,能得解脫煩惱之報,故稱天人師。又以佛陀度天、人者眾,度餘道者寡,故稱為天人師。

佛陀有十一個名號,你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十、佛


佛,梵語buddha,全稱佛陀、佛馱、休屠、浮陀、浮屠、浮圖等。意譯為覺者、知者、覺。指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大聖者。

十一、世尊

世尊,梵語bhagavat,音譯作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又稱有德、有名聲等,世間最尊貴的聖者之意。“婆伽婆”含有六義,都含攝在“世尊”的意譯中:


1.自在:指如來永不被諸煩惱所繫絆。


2.熾盛:指如來智慧之火能使三毒永盡無餘。


3.端嚴:指如來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4.名稱:指如來的功德殊勝圓滿,名聞遍於十方。


5.尊貴:指如來常以智慧方便利樂眾生,永無懈怠。


6.吉祥:指如來為一切眾生所讚歎供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