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就是要搖落成熟的蘋果

閱讀就是要搖落成熟的蘋果

抱住樹幹使勁搖晃,這樣成熟的蘋果就會掉下來

上週末和朋友盧正聊天,談到讀書,他告訴我,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有一個讀書方法,叫“搖落成熟的蘋果”,我非常好奇。他舉例告訴我,馬丁·路德讀《聖經》的時候,先找到蘋果樹,也就是主旨“愛”,然後雙手抱住樹幹使勁搖晃,這樣成熟的蘋果就會掉下來,當然,掉下來的還有葉子,不過顯然我們能區分它們。

馬丁·路德搖蘋果樹成果卓著,他收穫了幾個大蘋果——從讀《聖經》而來的啟示。這些新的啟示或者叫認知,從根本上動搖了他早期所信奉的教義,並由此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帷幕,這一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

這個讀書方法有很多細節需要思量,比如怎麼去發現蘋果樹,怎麼搖,搖落了怎麼撿,撿到了怎麼吃,這些都還需要進一步思量。然而,這個精妙的比喻啟發我們,讀書要目的明確:找到蘋果樹。

近來學習影像閱讀法,這個高倍速讀書的方法,第一步就是確定目標。設想一下,你現在是一個行走的問號,當你走到書店的時候,遇見答案,你就變成了句號或者感嘆號。但是如果你是行走的句號,答案對你來說意義就不大,確切地說,只有當你呼喚答案的時候,它才會從知識的海洋中浮現出來。

我有個朋友,當他要了解一個新的領域時,會找這個領域排名最靠前的幾本書,把它們讀掉,這樣會產生一個框架性的認識。這是目標非常明確的,幾本經典的書放在一起,讀一讀前言、後記和推薦,基本上就能知道蘋果樹是什麼,甚至可以看見一片蘋果林。

前天給一位微頭條的大V胡老師送了幾本我們的新書,他收圖後就曬了出來,粉絲當中馬上有人問:這些書你多久能讀完?胡老師是這樣回答的:快的話3天,慢的話一週,最主要的是要看書中能有多少我認為當下對我最有價值的內容。我讀書不喜歡死讀,我喜歡提取,然後融合!因為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識融合。

有趣的是,粉絲追問道:這些書讀完以後怎麼處理?以後還會讀嗎?

胡老師說:學習是(分)階段的,今天學習的內容不一定是後期要學習的,有可能一本書,我會多次閱讀,但是下次閱讀的內容就不是第一次讀的內容。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地吸收書裡面的大部分精華。

當然有也不同意見,有的人就建議讀一些“無用之書”。其實這並不矛盾,提取式讀書和愛好式讀書或者消遣式讀書可以並行。培根在談到讀書時說:“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這是提醒我們,在正式開讀之前要對所讀之書有一個判斷。要下這個判斷,一個要基於作者生平、前後輔文、讀者評價等,另一個則基於目標。

總體來說,搖落成熟的蘋果是讀書的一個基本目標,即使是消遣,你也希望獲得某種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故事充滿了正能量。具體而言,對於學習型的讀書,則值得做好準備,弄清楚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