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发掘始末

1983年6月9日,西汉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在广州被发现,这是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汉代彩绘石室墓,共出土珍贵文物1000多件。

西汉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发掘始末

南越王墓发掘现场外景

1983年6月9日上午9时许,象岗山广东省政府宿舍建设工地,从象岗山顶向下挖掘到17.7米深时,碰到很多坚硬的石板,石缝底下经勘测是空的。工人原以为是抗战时期日本人遗留的炸药库,考古人员到场一看,红砂岩石室墓!像一座明墓。用电筒一照,里面的东西是汉代的!可汉代未曾见过这样的墓室,而明代并没有这些东西。

西汉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发掘始末

南越王墓发掘现场内部

1983年6月10日晚上10时,考古队员下到墓室前室,手电光所到之处可见墓顶多个石块断裂,地面也尽是宝藏。前墓室高2米多,长3米多,宽2米多。一块大石头覆盖的前室墓顶中间已断裂,出现10多厘米错位,前室石门一扇倒塌一扇敞开,石壁和墓顶盖石上绘有云气图案,虽历经2000多年,依然色彩斑斓。

东耳室,考古人员发现一块塌下的盖石横搁其中,地面上有一个大铜壶,还有排列整齐的铜钟、鲜艳的漆木钟架,一座保留完整的西汉石室大墓

西汉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发掘始末

过道上摆满了器物:十几个小铜鼎,捆绑成扎的铜勺,还有小陶罐、小陶鼎之类器物有序排列。电筒光的远处,西耳室也塞满器物,表层被一层碳化物覆盖。前室北面有第二道石门,有两扇彩绘的石门板。

1983年8月25日,来自全国8个单位的考古专家、学者共45人汇聚象岗山,南越王墓发掘正式启动。

发掘表明,南越王墓分为7个室,非常完整。南越王穿着玉衣,殉葬骨架多达15具,其中4位夫人同殉葬,其他殉者身份还包括庖厨隶役、乐师、御者和门亭长等。在清理墓道时,发现了一个外藏椁,还发现了两具人骨架。这很奇怪,秦代以后,中原地区一般都废除了殉葬风俗。

前室损毁比较严重,第一道门顶横石板已全部断裂,一对石门倒塌,前室顶盖板也裂了。据推测,应该是下葬时被墓道防盗的大石头所压垮。考古队先用吊机将顶盖板吊开,再进入前室。前室东西不多,主要是壁画,色彩鲜艳,在广州的墓葬中从未见过。壁画见光后很快褪色。

前室清理完之后,开始清理两个耳室,东耳室应为娱乐室,摆放了乐器和酒器等物品。在那里发现了编钟、编磬等物品。西耳室的东西最丰富,除了腐朽的漆器、丝绸之外,还包括铜鼎、铜器、玉器、玉剑饰等精美物品。

主室门是拴死的,很牢固。此前挖前室时,考古队员们发现自动的门顶石。顶门器的作用是门一关,石头上翘,将其顶死。为了保护好原物,考古队在门槛下面挖了一个半圆形的小孔,钻进去打开。

最终,第二道门的其中一扇门打开了。在挖主室时,考古队员们发现了很多器物,主要是陶璧,再挖下去便见玉衣,然后又发现一枚金印,上面刻着“文帝行玺”四个字,揭开墓主身份:第二代南越王赵眜。

根据史书记载,西汉南越国的第一代王赵佗的接班人,便是“文帝”。现场还发现牙齿,还有一点骨头。发掘队决定把整块玉衣打包,将其送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清理。主室还发现一根象牙。接着清理两侧室,东侧室有4个妃子共4具人骨架;西侧室内有7具;墓道有2具;前室有1具太监骨架;东耳室还有1具乐师骨架,一共有15具骨架。

据了解,南越王墓发掘前,中国整个汉诸侯王墓大部分被盗,完整保存下来的不多,只有1968年河北的满城汉墓,出土了金缕玉衣;还有长沙马王堆汉墓,也是完整的。而能在发掘时就计划原址建博物馆的,只有南越王墓。

西汉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发掘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