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喝茶,有時讓人精神振奮,有時卻讓人越喝越困?

不知您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有時下午無意間喝了幾杯茶,興奮難抑睡不著覺的勁兒便一直持續到了後半夜;可有時,當你真的想要依靠茶來提神醒腦的時候,幾杯下肚,該瞌睡的卻還是瞌睡——甚至更困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質,這句話想必是您也聽厭了,我也說倦了,因此同樣的茶在不同人的身上出現不同效果,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兒了。


然而,為什麼哪怕是同一個人喝同一款茶,依舊有時提神醒腦效果拔群,有時還是效果平平甚至越喝越困呢?


為什麼喝茶,有時讓人精神振奮,有時卻讓人越喝越困?


這個問題首先要從茶葉中的成分講起。


茶葉中,能夠讓人提神醒腦的成分,名為“咖啡鹼”,又稱咖啡因,是一種黃嘌呤生物鹼化合物,能夠作為中樞神經興奮劑,暫時驅走睡意並恢復精力。


為什麼喝茶,有時讓人精神振奮,有時卻讓人越喝越困?


而人類的大腦之所以會產生“疲勞”和“睏倦”,則是因為隨著大腦的不斷工作,一種名曰“腺苷”的能量代謝合成物質會不斷產生。腺苷與受體結合後,就會產生神經抑制的效果,進而使得人體感受到“睏倦”。


為什麼喝茶,有時讓人精神振奮,有時卻讓人越喝越困?


而咖啡鹼作用於人體的原理,便是咖啡鹼的化學結構與腺苷相似,因此能夠在在腺苷與受體結合前,搶先一步與受體結合,使得多餘的腺苷無法與受體聯結,從而削弱其神經抑制作用,並阻斷人體對“睏倦”的感受。


而人體的神經細胞由於少了能夠抑制其興奮的物質的作用,就會更加興奮,刺激人體產生大量腎上腺素,保持興奮與活躍。


為什麼喝茶,有時讓人精神振奮,有時卻讓人越喝越困?


打個比方來說,“疲勞”便像是一個按鈕,腺苷則是按下那個按鈕、讓人覺得睏倦的手指,而咖啡因則是一個玻璃罩子。


在手指按下按鈕之前,給按鈕罩上一個玻璃罩子,就能夠阻止按鈕被按下,從而堵死“疲勞因子”前往大腦的道路,讓大腦接觸不到反饋疲勞的代謝物,進而產生一種“我很清醒”的錯覺,以達到讓人保持清醒的目的。


為什麼喝茶,有時讓人精神振奮,有時卻讓人越喝越困?


那麼,再回頭看這個問題:為何有時喝茶能提神醒腦,有時卻沒什麼用呢?


那是因為, 在疲勞因子還沒有大量產生之前,先行堵死它們被人體感知的渠道,就能夠有效地抑制“睏倦”的產生,達到提神醒腦的目的;而若是人體已經產生了大量的疲勞因子,已經感受到了濃重的睏倦,此時再罩下玻璃罩子,未免為時已晚——疲勞的按鈕已經按下,再怎麼罩玻璃罩子也是徒勞了。


為什麼喝茶,有時讓人精神振奮,有時卻讓人越喝越困?


因此,為提神醒腦而喝茶的話,時間最好選在身體尚處在清醒狀態時,“預防”睏倦,而不要一味想著讓咖啡鹼“擊退”睏倦。


至於喝茶越喝越困——許多茶葉都會阻礙人體對糖分的吸收,而茶多酚、茶氨酸以及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成分則對降低血壓有一定效果。因此,在喝茶之後感受到的“睏倦”,也有可能是血糖或血壓降低後產生的睏倦感。


為什麼喝茶,有時讓人精神振奮,有時卻讓人越喝越困?


不同的茶,其中各類成分的含量也不同,通常情況下,紅茶和烏龍茶中所含的咖啡鹼會比綠茶、普洱和白茶等更多。因此,不同的茶在同一時間段喝下,產生的效果也不同。


而泡茶手法也會對茶葉的內含物質浸出有影響:通常來說,高溫、久泡、投茶量多,茶湯中的咖啡鹼含量相對會比低溫、速出和投茶量少的茶湯更高。


為什麼喝茶,有時讓人精神振奮,有時卻讓人越喝越困?


大家大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茶葉、不同飲茶時段、不同手法沖泡,以達到更好的作用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