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力遠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科力遠(600478)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2019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競爭激烈的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公司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合理配置資源,穩步推進核心業務增能擴產,積極探索新興業務轉型升級,聚焦電池材料、電池及電池包、混合動力技術總成三大業務領域,在各板塊均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電池材料板塊

1、豐田配套增能擴產

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德力元和全資子公司科霸公司分別為豐田HEV用動力電池泡沫鎳材料和正負極板材料的國內獨家供應商。2019年,受下游與豐田合資公司科力美業務增長影響,其HEV用泡沫鎳和正負極板產線實現滿負荷生產,完成銷售收入合計約4.36億元。同時,兩公司在報告期內積極推動實施豐田配套相關產線的增能擴產計劃,預計到2021年6月份將實現年產48萬臺套產能規模。

2019年,常德力元完成HEV用泡沫鎳二期(累計24萬臺套/年)能增擴產項目的廠房主體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關鍵設備進場及安裝調試,進入試樣階段;同時,三期(累計36萬臺套/年)擴產項目也正在有序實施中,目前已進入試樣階段,預計2020年9月完成量產準備。此外,為進一步加深參與豐田全球供應鏈體系建設,常德力元在報告期內籌備開發了首期年產24萬臺套規模的HEV用鋼帶項目,相關人才育成、設備導入、供應鏈建設、工藝流程開發等工作也已全面啟動。

2019年,科霸公司積極推動HEV用正負極板能增項目,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年產36萬臺套項目的產線建設,正在進行設備調試與試作,預計到2020年5月完成36萬套量產準備;同時,公司新設全資子公司佛山科霸在報告期內已啟動新增年產12萬臺套電池極板建設項目,截至目前,已完成項目規劃和園區選址,正在開展項目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2、傳統業務穩步增長

常德力元作為全球最大的泡沫鎳製造商,除為豐田HEV產業鏈配套外,其在傳統民生市場一直處於行業領導地位。2019年,常德力元民生泡沫鎳實現滿負荷生產,全年銷量達288萬㎡,實現相關銷售收入1.95億元,同比增長13%;同時在EMI屏蔽材料領域實現業務突破,產品主要應用於5G手機,預計2020年EMI業務收入將大幅增長。

(二)電池板塊

1、車用市場需求旺盛

截至2019年底,豐田混合動力汽車(HEV)全球銷量已突破1400萬輛。2019年,國產豐田HEV上險數量達16.37萬輛,同比增長35.6%。受豐田HEV市場超預期需求增長影響,2019年,公司重要子公司科力美實現HEV車用動力電池銷售收入約15.06億元,實現淨利潤約1.4億元。

同時完成了HEV車用動力電池二期(累計24萬臺套/年)生產線廠房建設與設備安裝調試工作,預計到2020年6月份進入二期量產階段。

2019年3月5日,公司召開了2019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向參股公司增資暨關聯交易的議案》。為滿足科力美汽車動力電池有限公司的經營發展所需,公司與科力美其他股東計劃按目前持股比例對科力美進行第三期和第四期增資,全部增資資金用於增加註冊資本,其中本公司分別向科力美增資213,600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3,053萬元)和增資212,800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3,004萬元),共計426,400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約26,057萬元)。截至目前,科力美第三期(累計36萬臺套/年)廠房建設已完成,設備正在陸續進場調試;第四期(累計48萬臺套/年)主體廠房也正在建設中。

2、鋰電業務成功轉型

2019年,公司控股子公司金科公司戰略轉型初具成效,順利完成產品結構調整,實現了以傳統鎳氫電池盈利向鋰電池盈利的成功轉型。2019年,受公司產品轉型和電動自行車市場快速增長等因素影響,金科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鋰電業務銷售收入突破4億元,較去年同期翻番。報告期內,鋰電池益陽生產基地全年滿負荷生產,同時蘭州新建產線已於同年7月份投入使用。為加大市場拓展力度,在鋰電業務板塊建立了電動自行車、移動充電寶、電器(掃地機)等三大產品應用平臺,為金科公司未來鋰電業務事業的加速擴張打牢基礎。

3、探索佈局軌道交通

2019年9月,公司全資子公司科霸公司軌道交通專用鎳氫動力電池順利通過由中鐵檢驗認證中心選派的審查組進行的CRCC認證的初次現場審查。截至報告期末,科霸公司軌道交通專用鎳氫動力電池產品及系統已分別在瀋陽鐵路局、成都鐵路局、濟南鐵路局累計試裝車75輛、運行5000多萬公里,各項運行參數明顯優於同時在試的其他品牌和類型的電池系統,未出現一例故障,客戶反應良好,為將來全面邁進軌道交通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科霸公司將針對鎳電產品“高安全、寬溫域、長壽命”的產品性能,精準定位目標市場,探索佈局新興領域。

(三)混動系統總成板塊

1、三大平臺同步推進

CHS平臺是國家級自主深度油電混合動力系統技術研發平臺,目前已完成乘用車、輕型商用車和中重型卡車三大應用領域的產品平臺搭建。首先,乘用車平臺已率先在國內實現自主深度油電混合動力技術的產業化,搭載CHS1800系統的吉利帝豪PHEV和東風小康風光580PHEV兩款深度油電混合動力車型已成功上市;其次,輕型商用車平臺產品CHS3800系統已完成技術方案驗證,在經濟性和動力性等方面均得到客戶認可,即將進入產業化階段。最後,針對國家重型商用車三、四階段油耗法規以及部分城市對中重型卡車的環保要求,公司正積極組織開發CHS18000和CHS28000系統,擬在未來應用到中型卡車(6T<設計總質量≤14T)和重型卡車(設計總質量≥14T)市場。通過多年在混合動力技術領域的持續努力,公司CHS混合動力系統平臺價值得到突顯,實現了在三大應用領域的同步推進。同時,為了提升混動系統的節能減排性能與產品可靠性、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公司已開啟第二代混合動力系統產品的研發和核心零部件國產化進程,目前進展順利。

2、試驗中心創收增效

CHS旗下混合動力系統試驗中心於2018年成立,目前擁有AVL等國內外先進測試臺架設備20餘臺套,專業測試技術人員50餘人,試驗能力涵蓋整車、動力總成、變速器、動力電池、動力電機及汽車零部件測試。2019年,試驗中心正式投放運營,並與廣東汽車檢測中心、廣州海關、日本電產株式會社、深圳麥格米特(002851)等多家單位,在整車排放、油耗、續航里程的整車試驗,以及動力總成、新能源汽車電機、動力總池的臺架試驗等領域開展合作,完成外部檢測67項,同時完成內部檢測45項。隨著試驗中心各項檢測業務的持續拓展,預計2020年檢測收入將得到大幅提升。

(四)燃料電池板塊

經過多年研究,公司旗下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催化劑製備、膜電極水管理、膜電極漿料分散和稀釋工藝上獲得多項創新,“高功率質子交換膜氫燃料電池膜電極及其關鍵材料的製備技術”項目研究成果於2019年5月通過科技成果評價,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指標國內領先。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公司將在加大對膜電極、催化劑工程化、批量化生產技術的研究工作,還將與下游應用材料端的氫燃料電池電堆企業建立戰略伙伴關係,使產品的開發更具應用前景。

2019年12月19日,由公司自主研發的“科力遠氫燃料電池/鎳氫電池電電混合無級變速驅動系統”項目通過了中國高科(600730)技產業化研究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該系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較好的動力性和經濟性,應用前景廣闊,建議進一步加快產業化落地,推動應用。此次通過科技成果評價,是公司在氫燃料電池領域取得的重大階段性成果,標誌著公司的氫燃料電池技術產業化項目再次實現升級。

公司未來將通過整合工程中心膜電極和催化劑的研發產品、科霸公司動力電池能量包、CHS混合動力總成平臺技術,結合前期科技評價成果,積極推動燃料電池系統技術開發,加快推進該領域產業化進程。

二、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641,133.34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0.98%;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250,968.25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19.62%;公司本期實現營業收入207,970.02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9.88%;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35,788.13萬元。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1、HEV用動力電池市場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豐田混合動力汽車(HEV)全球銷量已突破1400萬輛。根據中國乘用車上險數據顯示,2017至2019年,豐田HEV在中國累計銷量超54萬臺,佔中國HEV累計銷量的69%。豐田國產HEV銷量也保持著持續上升態勢(如下圖所示),其中動力電池全部由科力美生產供應。

2、鋰電市場

2019年4月15日,“電動自行車新國標”落地實施。目前電動自行車普遍採用的48V20Ah蓄電池,而新國標中明確規定整車重量不得超過55Kg,且蓄電池標稱電壓不能高於48V,這就要求電池更加輕量化,預計電動自行車領域將迎來鋰電池替代鉛酸蓄電池的換電大潮。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超過2.5億輛,並且還呈每年3000萬輛的規模快速增長。另據全球性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中國電動兩輪車2019年至2023年的市場複合年增長率將提升至7.22%,市場規模將達到1089.9億元。同時,快遞、外賣、共享單車等新業態的蓬勃發展,對於電動自行車性能尤其是電池性能要求更高,鋰電業務在電動自行車領域的應用也將迎來持續快遞增長。

3、整車市場

受宏觀經濟放緩和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影響,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滑幅度進一步增加。根據乘聯會數據統計,2019年狹義乘用車全年銷量2070萬輛,同比下滑7.4%,相比2018年的3%的下滑幅度進一步增加。同時受宏觀經濟放緩和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影響,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出現小幅下降。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混合動力汽車市場連續三年保持逆勢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高達39.5%。隨著豐田HEV中國化的持續推進和消費者對混合動力技術的不斷認可,預計未來幾年內中國HEV乘用車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根據中汽協和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數據和中國商用車上險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間,中國商用車產銷基本呈現上升趨勢,目前基本維持在400萬/年輛以上水平,其中貨車佔絕大部分。近三年中重型貨車的年上牌數量基本維持在120萬輛左右,其中重型貨車佔比達90%以上。

(二)公司發展戰略

未來3至5年,公司將依託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已有佈局,繼續深耕電池材料、動力電池、混動系統總成三大主營業務,同步拓展新興市場。電池及材料事業板塊在加速融入豐田混合動力國產化進程的同時,同步拓展民用鋰電、軌道交通等新市場。混動系統總成事業板塊在優化更新現有乘用車混合動力平臺的基礎上,利用自身研發能力與平臺資源,積極探索混合動力系統在中重型商用車領域的應用,持續為中國節能減排事業做貢獻。

(三)經營計劃

1、豐田配套保障擴產達成

2020年公司將積極推進豐田HEV用泡沫鎳、電池極板以及動力電池三大產品相關產線的增能擴產工作,確保到2021年6月份之前順利將三大產品產能擴增至48萬臺套/年。

2、鋰電業務緊跟客戶需求

2020年公司將繼續加大對鋰電業務的產品研發、渠道拓展、售後服務等方面的資源配置力度,緊跟兩輪電動車和移動充電寶兩大市場客戶需求,加快新產線建設工作,把握鋰電市場的“黃金髮展期”,進一步擴大客戶合作規模。

3、電池及材料拓展細分市場

2020年公司將在電子屏蔽材料、合金材料、民生電池消費市場、軌道交通等細分領域拓展布局,進一步擴大民生產品及特定領域的收入和盈利水平。

4、CHS平臺產品升級換代、積極開發商用車系統

在乘用車領域,基於“國六”政策實施背景,CHS平臺將在第一代混動系統的基礎上,完善供應鏈管理體系,提升品質、降低成本、優化技術,開發第二代混合動力系統,同時積極與主流整車廠共同開發符合國六排放標準的新款混合動力車型。

在商用車領域,基於國家對重型商用車型油耗改善的政策要求和我國缺乏商用車節能減排自主技術的機遇背景,CHS平臺將通過結合高性能電機、電機控制器和新一代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積極推動商用車深度混合動力產品的開發及產業化。

5、著力提高管理效益和治理水平

2020年公司將實施開源節流、減員增效策略,打破組織邊界、部門壁壘、崗位壁壘,上下同欲,同心協力,全力以赴,提升客戶服務能力和內部運營效率緊。其次,公司將緊抓人才隊伍建設,通過但不限於股權激勵計劃等措施來充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吸引和保留優秀的管理人才和業務骨幹提升。再次,公司將堅持以提升內在價值為核心,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回覆投資者關心的問題,保持與媒體的良好溝通,及時履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義務,確保信息披露工作的準確、完整、有效,切實維護股東利益。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政策風險

近幾年,國家針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發佈了多重政策,對引導行業發展產生較大影響,行業政策的不斷更新或將對公司發展帶來不確定影響。

針對上述風險,公司將持續關注國家宏觀政策和行業政策動態情況,在提升核心產品競爭力的同時,積極探索和佈局新業務和市場,提高公司的反脆弱能力,以應對政策變化和經濟週期帶來的不利影響。

2、市場風險

受國家政策、市場需求影響,全球知名汽車品牌廠商及其零部件供應商紛紛加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並逐年加大對該領域產品的研發、生產及市場推廣等方面投入,積極搶佔中國市場份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同時對產業鏈的關鍵零部件供應商提出更高的要求。

針對上述風險,公司將加大對科研的投入力度,走科技創新發展的道路,保持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根據市場需求有序擴張產能規模,提升規模效益下的抗風險能力。

3、經營風險

公司資產和人員結構較為穩定,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訂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和流程規範。但基於公司各板塊業務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公司管理與運作難度將增加。如果公司不能有效應對經營規模快速擴張、政策不斷更新、市場競爭加劇等內外環境的變化,將可能阻礙公司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

針對以上風險,公司將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完善經營運作機制,加強人才培養以及完善薪酬激勵、業績考核制度,以不斷適應業務要求及市場變化,積極防範和應對風險。

4、疫情影響風險

受2020年一季度疫情持續影響,將對公司生產經營效益產生一定影響。公司正通過積極組織復工復產、調整生產節奏,力爭達成全年預算目標。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1、豐田產業鏈獨家配套價值持續發酵

公司子公司常德力元、科霸公司和科力美均已進入豐田全球供應鏈體系,且已成為豐田國內HEV上游產業鏈對應環節的獨家供應商,即豐田國內HEV所需動力電池均由科力美獨家供應,科力美所需動力電池正負極板均由科霸公司獨家供應,科霸公司所需泡沫鎳材料均由常德力元獨家供應。受豐田混動汽車市場超預期影響,科力美、科霸公司、常德力元均實施了增能擴產計劃,預計到2021年6月份以上公司產能將同步擴產至48萬臺套/年,同時公司鋼帶和合金粉等電池材料也正在進入豐田供應鏈體系。綜上所述,一方面在豐田HEV產業鏈的價值在不斷提升,為與豐田進一步加深合作打牢基礎,另一方面公司將隨著相關產品銷量翻倍增長,從而帶來規模效益及協同價值。

2、CHS混合動力系統平臺價值突顯

通過多年在混合動力技術領域持續研發投入,公司CHS混合動力系統平臺價值突顯。首先,CHS乘用車平臺率先在國內實現了深度油電混合動力技術的產業化,搭載CHS1800系統的吉利帝豪PHEV和東風小康風光580PHEV兩款深度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批量上市;其次,CHS輕型商用車平臺產品CHS3800系統已完成試驗,在經濟性和動力性等方面表現良好,正在推動產業化進程;再次,CHS中重型卡車平臺,已開展相關產品研發工作,為後續佈局中重型商用車市場及產業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3、精益製造水平不斷提升、運營管理能力持續增強

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生產運營制度流程與管控體系,導入了覆蓋生產全流程的工程品質管理IT系統,全面建設智能化生產線,確保公司生產、運營相關工作的精確、高效開展。在生產製造環節,全自動獲取生產數據,實現從原料採購到出貨物流的製造全程信息可追溯;在企業運營層面,公司建立了銷售、成本、採購、研發、製造中心集團管控體制,藉助於智能製造手段,實現研發、製造到服務端的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管控,提升上下游協同能力並降低運營成本。公司通過多年在車載動力電池領域和日系高端民用鎳氫電池領域的技術積累,在材料一致性改善及電池特性改善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產品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遠銷法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地區。

4、專利持續更新、技術“護城河”不斷拓寬

2019年1月8日,由公司完成的“高安全性、寬溫域、長壽命二次電池及關鍵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標誌著公司電池及材料技術水平與產業化進程獲得國家層面認可。公司旗下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CHS研發中心、佛山CHS研發中心、日本技研株式會社等四大研發中心為公司發展持續提供專利技術支持;截至2019年末,公司擁有有效授權專利628件,其中國內專利619件,國際專利9件;截至目前仍有232件專利正在申請當中。同時,公司正在研發新一代車載鎳氫動力電池和功率型車用鋰離子電池。專利與技術的持續更新,將不斷拓寬公司技術“護城河”,為公司研發與創新持續提供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