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小醫生,力推消化內鏡之音科普公眾號,我有自己的思考

作為一名小醫生,力推消化內鏡之音科普公眾號,我有自己的思考


目前很多醫生都在不斷開設個人公眾號,有小醫生,也有專家學者,目的各不相同。有些純屬是自己有講話的慾望,有些是為了個人的宣傳成長,也有些是為了維護服務好自己的就診患者,等等。

為什麼要寫科普,科普文章很佔有時間精力的,一篇文章的構思,書寫,修改,排版這系列過程所佔用的時間加起來至少要有2天時間,對於臨床工作忙碌的大教授,臨床工作以及學習任務都很重的小醫生,這都是壓力很大的。

那我為什麼要推消化內鏡之音科普公眾號?

首先是目前朋友圈健康類科普文章,看得人眼花繚亂,有大量不嚴謹的,甚至是誤導性的文章,更有些是打著科普的名義,做著藥品保健品的廣告。老百姓是不能辨別內容的可靠性/專業性的,那我們就替大家辨別真偽,而將優質的,大家非常關心的,或者大家容易忽略的健康知識通過我們的平臺呈遞給大家,因為我們是專業的醫師團隊,對醫學科普有自己的專業判斷。

簡簡單單科普,做正確醫學科普知識的搬運工,老百姓不用再去自己辨別真偽,因為相信我們就可以了。

另一個是,有些文章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內容很嚴謹,但是讀起來像是在讀課本,老百姓並不懂。怎麼辦?我們也通過我們的“翻譯”,將之改成通熟易懂的文章,甚至是娓娓道來式講故事,在傳遞正確的醫學科普知識的同時,還能讓讀者體會到人文關懷,讓更多人理解醫生的診療思維,診治疾病過程,使得老百姓更加理解我們這個行業,減少醫患之間因為專業知識代溝而造成的隔閡。

我們為什麼要科普文章?

醫學科普是對科室,對個人的宣傳。你擅長的領域要說出來,開展的技術也要告訴大家。

首先第一個層面,要影響自己醫院的其他科室的同事,讓同事們知道,瞭解你的技術,知道我們在哪些方面可以幫到他們的患者。同事需要你的幫助的時候,才會想到你。同事們信任,也會推薦自己的親朋好友來找到你治療。另外,醫院的領導層面也知道科室開展的技術有多關鍵,多麼必不可少,才能更好地支持科室發展。

第二個層面,就是方便已經在我們科室就診的患者,也方便我們集中做好患者教育。在治癒的疾病的同時,也讓他們學會胃腸疾病管理,更好更快捷地聯繫我們,從而讓患者更信賴我們,形成穩定和諧的醫患關係。

第三層面,是面對廣大群眾的,影響大眾,力爭能夠讓老百姓知道我們,選擇我們。

小視頻那麼火,為什麼還專注公眾號文章?

目前視頻科普的醫生越來越多,粉絲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確實著實讓人羨慕不已。短視頻科普有著短,快,直接的優勢,老百姓看起來不累。但是真正的科普是要把問題講清楚,短短的幾十秒鐘是無法講清楚一件事情的,反而有時候造成老百姓的誤解。

真正能講清楚一個病例,講明白一個疾病的方式只有圖文,那就把自己有限的業餘時間放在公眾號平臺上。

所以公眾號文章是根本,雖然目前文章的點開率下降,但是對於好的內容,傳播力還是很強的,大家很樂意分享優質的文章,很多專業媒體人也都明白一個道理:內容為王,形式簡單就好。

好的內容也更容易被媒體發現而被轉載,也能更加準確,更加全面地傳遞知識。目前科室很多科普文章有幸被報刊收錄,二次傳播。如果是以潛心科普為宗旨的話,文章永遠是最根本的。

醫生做科普都是在利用自己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如果是小醫生,則會更加辛苦,也有一定的侷限性。首先是小醫生在臨床中,幹活是最多的,最累的,本來休息時間就不多,回到家裡還要不斷去學習浩如煙海的臨床知識。另外小醫生臨床知識還是侷限,對待拿不準的問題還要去先學習,再去寫出科普,等等,所以為小大夫們點贊。

請關注公眾號:消化內鏡之音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