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致富路 | 邱何女:讓林間生態雞變致富“提款機”

4月19日,

寧化縣治平畲族鄉湖背角畲族村後山坡上,

青山綠水間,

一群群羽衣閃亮、體格健碩的河田雞

在林間悠閒地覓食、追逐嬉戲。


邱何女就是這個雞場的主人。邱何女今年58歲,因天生兔唇導致說話含糊不清,屬言語障礙二級,加上丈夫年老體弱,她曾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戶。2014年,湖背角畲族村黨支部書記戴基明介紹她到當地竹炭廠上班,讓她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與收入。


2018年,邱何女看準自家屋後獨特的生態環境,想通過養雞走上致富路。邱何女利用鄉扶貧辦給予的3000元產業發展資金,平整山地,建設雞舍,開始發展養雞業。她從長汀引進河田雞苗200多隻,養殖異常順利,當年就獲利4000多元。


巾幗致富路 | 邱何女:讓林間生態雞變致富“提款機”

邱何女正在餵雞

巾幗致富路 | 邱何女:讓林間生態雞變致富“提款機”


巾幗致富路 | 邱何女:讓林間生態雞變致富“提款機”

巾幗致富路 | 邱何女:讓林間生態雞變致富“提款機”

邱何女察看雞的長勢


2019年,在縣殘聯和鄉村兩級幹部的幫扶下,她養雞600多隻,鄉畜牧水產站經常派人上門進行技術和防疫指導。湖背角畲族村還安排專項資金幫助她平整山地,擴建雞舍。


巾幗致富路 | 邱何女:讓林間生態雞變致富“提款機”

邱何女在距家300多米外的山場上建起4個養殖點,佔地約50畝山地,不同階段的母雞、公雞分開放養。幼苗引進、月雛飼養、山地放養、防病治病……如今她的雞場已步入良性循環,養雞規模超過3000只。平時,她的雞場謝絕參觀,防止病毒傳播,所有糞便實施無公害化處理後出售給當地村民。山坡上散養的土雞具有較強的野外覓食和生存能力,屬綠色健康食品。為了保持土雞的原始生長特性,讓土雞在山林中覓食、奔跑、爭鬥等,邱何女養了兩條大黃狗,經常會吠著驅趕雞群滿山飛奔,保證土雞的每天運動量。她在山下種植了一丘黑麥草,經常會割草撒在雞場,給土雞補充營養。

巾幗致富路 | 邱何女:讓林間生態雞變致富“提款機”

邱何女割黑麥草養雞


河田雞


又名長汀河田雞,因主產於福建長汀縣河田鎮而得名,是福建省傳統家禽良種。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長汀河田雞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邱何女以稻穀、玉米為主飼料,養出的河田雞特別鮮美,備受消費者青睞。湖背角畲族村副主任張書華通過電商平臺,幫助她銷售雞鴨,解除她的後顧之憂。疫情期間,正在家中休假的兒子謝榮榮決定放棄深圳的工作,安心待在家中,幫助母親發展養雞業,兼養鴨鵝。


巾幗致富路 | 邱何女:讓林間生態雞變致富“提款機”

邱何女指導兒子謝榮榮養雞

巾幗致富路 | 邱何女:讓林間生態雞變致富“提款機”

如今,邱何女成了當地有名的養雞大戶,不僅脫了貧,還住上了磚砌小洋房。從創業初期的200多隻雞發展到如今的3000多隻,她在致富路上越走越順暢。“只要養殖和銷售順利,今年養殖收入有望突破10萬元。”望著滿山的雞群,邱何女一家充滿信心與期待。


來源:三明日報(記者:賴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