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崛起的源頭,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的爭霸,最終的統一

德國在今歐洲的西部,他東連波蘭、捷克;南接瑞士、奧地利;西北分別與荷蘭,比利時,法國,丹麥相連。雖然德國的領土面積並不是很大,但是在歐洲也是核心國家之一,在世界上頗有影響力。在歐洲發展歷史中,德國算得上是一個促進歷史發展的非常有利的因素。聖羅馬帝國是德國曆史上的第一帝國,曾經所向披靡,稱霸西歐,盛極一時,但是在後來的宗教戰爭中被法國擊敗。除此之外法國還統治了奧地利,更進一步,穩定了法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霸主地位。這讓長期在奧地利管轄下的聖羅馬帝國,處於長期的分裂狀態,更在之後的一個世紀中,讓德國陷入分崩離析。這時的德國被大大小小300多個諸侯所分割,已經成了一個名存實亡的地理概念,但是在當時的英國和法國已經完成統一逐漸崛起。

德國崛起的源頭,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的爭霸,最終的統一


而在之後的德國,有一個以柏林為中心的小鎮勃蘭登堡逐漸壯大起來形成了一個王國——普魯士。這個王國由霍亨索倫家族統治,他們還推行了一種主義政策,把擴張領土和建造一支強大的軍事武裝力量當做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在霍亨索倫家族的管理下,一支教育素質高,紀律嚴明,驍勇善戰的普魯士王國軍隊被建立起來,這是一支遠超德國各聯邦的精銳部隊。

德國崛起的源頭,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的爭霸,最終的統一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非常愛護他的軍隊,他為了讓軍隊得到更多的服務增設了諸多的政策。在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徹底叫醒了,沉睡在封建社會的德意志民族。在法國軍隊連續戰勝奧地利和普魯士兩大聯邦國的時候,德國人才真正意識到,原來德國已經在歐洲掉隊了。面對這樣焦灼的現狀,德國只能通過改革來解決,只有通過改革才能讓德國重新站在歐洲的舞臺中央。於是在柏林創辦了柏林大學,還在工業,農業和商業等各種領域進行了改革。經過50多年的不懈努力,終於讓德國發生了改變。但是在這個時候,德國發現國內的分裂狀態已經阻礙了德國前進的步伐。為了讓德國能夠迅速的發展,普魯士的愛國情懷逐漸高漲,要求建立一個統一民族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樣的思想熱潮,已經震撼了德國的各個階層,也為德國的統一奠定了思想基礎。

德國崛起的源頭,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的爭霸,最終的統一


那麼,讓德意志統一何止那麼容易?奧地利和普魯士一直都想爭奪德意志的霸權,並且從未停止過。在1848年3月,各聯邦派出代表召開會議,一起討論到底是誰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但是在會議上出現了兩種意見,一種是由奧地利來領導的“大德意志派”,另一個則是由普魯士來領導的“小德意志派”。雖然最後奧地利佔了上風,但是德意志的各幫,依然不聽他的調遣,這樣的首腦也沒有實權,所以德意志仍然無法實現真正的統一。

德國崛起的源頭,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的爭霸,最終的統一


其中實力較強的普魯士,一度想嘗試統一德國。但是對外來說,因為歐洲各國都不想讓一個新的強國出現在歐洲大地上。對內還有奧地利從中作梗,並且其他的諸多小邦都不願放棄自己的權貴,所以導致普魯士連連遭遇失敗。但是普魯士並不是就此放棄,而是為了實現統一德意志建造了一支精悍部隊,並且招兵買馬聚集天下英才,加快了德意志的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