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縣:補齊“3 1”短板鞏固脫貧成果--地方聯播--貴州--地方--首頁

“兩不愁、三保障”,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是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標尺。作為畢節試驗區首先出列的貧困縣,黔西縣已基本實現貧困人口吃穿不愁,教育、醫療、住房有保障,安全用水短板逐漸補齊,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成效。

在決勝貧困的關鍵之年,黔西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繼續補齊短板,高質量鞏固脫貧成果。

教育:阻斷貧困傳播鏈

最近,家住黔西縣錦繡花都安置點的吳華舉很開心,因為安置點的學校建好了,孩子們就可以在家門口上學。

吳華舉是黔西縣中坪鎮良豐村村民,2019年10月搬遷到錦繡花都。搬了新家,他卻滿臉愁容,因為社區附近沒有適合的學校,10歲的雙胞胎女兒和12歲的兒子只能繼續在老家讀書。

今年3月,滿足30個班1350名學生就讀需求的錦繡學校竣工。消息傳來,吳華舉樂開了花。

建設錦繡學校,是黔西縣補齊脫貧攻堅教育短板的舉措之一,學校建成投用,易地扶貧搬遷子女就近入學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為了適齡兒童全部入學,黔西縣立足學生資助,控輟保學,建立常態化摸排跟蹤機制,對適齡兒童進行拉網式排查勸學。以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等方式安排全縣適齡殘疾兒童就學。全縣適齡兒童實現就學應上盡上。2019年,全縣共對各類學生髮放(減免)學雜費8275萬元,把住教育脫貧關,阻斷貧困代際傳播。

醫療:農村看病不再難

觀音洞鎮新慶村是黔西深度貧困村,看病難一度是群眾反映最多的問題。2017年,村裡修了衛生室,配了村醫和基本醫療設施,但醫療條件依然薄弱,村民生病都往鎮上跑。

隨著黔西醫共體建設的全面鋪開,基層醫療發展瓶頸被打破。在得到縣鄉兩級醫院的幫扶後,新慶村衛生室的醫療水平明顯提高,許多村民都願意就近就醫。

“平時的小病在衛生室裡就能處理。醫保報銷,花不了多少錢。”村民劉發斌說。

黔西縣堅持“精準到人”原則,醫療服務送到家門口。確保符合參保條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保;統籌醫療費用各項保障制度,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繼續實行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機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政策,全縣群眾看病“貴遠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住房:小康樓房棟棟立

花溪鄉安作村龍國華長期居住在土坯房裡,冬冷夏熱,雨天漏雨。2019年,得益於安全住房保障政策,龍國華申請了3.5萬元危改補助金,在公路旁建起了新房,住房有了保障,一家人很快摘了貧困帽子。

脫貧攻堅,新房建起來,鄉村美起來。黔西縣通過開展農戶住房情況大排查,完善未保障戶整改,及時動員拆除舊房,推進“危改”“三改”,保障住房的同時提升農村居住條件。

通過對貧困戶房屋安全性進行評定,確保住房安全。目前,全縣已完成274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評定。

根據省、市、縣掛牌督戰要求,黔西還組成工作組對各鄉鎮(街道)住房進行戶戶見面核查,對農村住房安全保障數據檔案整縣驗收,確保住房安全保障落到實處。

飲水:清水流進百姓家

日前,黔西縣鄉鎮供水公司為全縣農村自建小水窖群眾分發了含氯消毒片,幫助無飲水消毒措施的群眾進行水淨化。

“有了淨化喝水就更安全了。”花溪鄉鐘山村村民楊朝忠說。

為保障飲水安全,黔西縣投入1735萬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決戰,將50萬元的飲水安全維修養護經費及72.76萬元的水質檢測費用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全面補齊飲水安全短板。通過破解從建到管難題,保障了用水從源頭到龍頭的安全。

按照省市脫貧攻堅飲水安全掛牌督戰要求,黔西不斷加強農村飲水安全排查力度,實行問題整改銷號,計劃在今年上半年全面補齊全縣農村飲水安全短板。(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翟培聲 通訊員 喻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