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什麼泥料泡什麼茶好?

有人提問:朱泥好還是紫泥好?那我問問:紅茶好還是綠茶好?紅茶和綠茶都有上萬一斤的和15元一斤的,兩個種類而已嘛,好壞不是這麼比的,這麼問荒謬程度等同於:白種人好還是黑種人好?

反正紫砂壺普京和奧巴馬都應付得來,今天不討論人種的問題,說說泥料的選擇,我覺得紫砂對於喝茶簡直是天賜良器,天下六大茶類,好茶無數,紫砂數種泥料,夾雜衍生,對應的好,能把所有的茶泡出最好的味。

紫砂壺什麼泥料泡什麼茶好?


總綱:泥料與泡茶的對應關係

泥料與茶湯對應的關係應該從顏色、質感結合起來看:

朱泥的感覺是細緻、高頻的,顏色顯得嬌嫩、精緻,可配以鐵觀音、凍頂等輕、中培火的茶類,高香的紅茶(正山小種、金駿眉)與朱泥也比較搭配。

段泥的感覺較為堅實陽剛,顏色又顯得亮潔清爽,與不發酵的黃茶綠茶、微發酵的白茶感覺頗為一致,生普一般也選擇用段泥來沖泡。

紫泥的感覺較為沉穩大氣,顏色又比較樸實自然,與焙重火的半發酵茶(烏龍)、陳年黑茶的感覺頗為一致,普洱茶肯定是首選紫泥壺。

另外清水泥屬於紫泥,但是教深色紫泥壺質感更細膩些,顏色也偏紅嫩,所以茶類的選擇可以參考紫泥與朱泥,並根據發酵程度折中選取。

降坡泥也單獨拿出來說下,降坡泥屬於段泥與紫泥的共生礦,顏色呈橘紅或橘黃,適應茶類範圍比較廣,但是謹言在沖泡過程發現降坡泥特別適合巖茶,它能很好的去除巖茶中帶有的燥味,並優秀的發揮巖茶獨特的口感,所以喜歡巖茶的壺友,降坡泥壺絕對的泡茶的必備良器。

紫砂壺什麼泥料泡什麼茶好?


解析:

泥質影響泡茶的效果,這裡所指的泥質主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清揚,密度低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低沉。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讓它表現得比較清揚,或者說,這種茶的風格是屬於比較清揚的,如綠茶、清茶、香片、白毫烏龍、紅茶,那就用密度較高的壺來泡,如瓷壺、朱泥紫砂壺。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讓它表現得比較低沉,或者說,這種茶的風格是屬於比較低沉的,如鐵觀音、水仙、佛手、普洱(後發酵茶類),那就用密度較低的壺來泡,如粗陶壺、紫泥紫砂壺。這與我們烹飪所使用的鍋具原理相當,炒青菜,我們希望炒出來的青菜又脆又綠,所以我們用鐵鍋猛火快炒。如果煮魚頭,我們喜歡用砂鍋或燉鍋,文火慢煮。如果我們用鐵鍋煮魚頭,當然還是可以吃,但是魚湯一定沒那麼稠、那麼滑;如果用砂鍋炒青菜呢?那一定很糟糕。

保溫程度與泡茶的關係

我們習慣性希望茶壺保溫效果要好,事實上是不對的,因為如果保溫效果是絕對需要,那一把壺就要做得厚厚的,質地燒得鬆鬆的,結果很難賣得出去,再說,泡茶是在適當的濃度就要把茶湯倒出來,哪裡會在壺內保溫?講究的泡茶法甚至於還使用定時器,浸泡的時間控制在“以秒計”呢。

謹言舉個例子:金屬器裡的銀壺是蠻好的泡茶用具,密度、傳熱比瓷壺還好。“清茶”最重清揚的特性,而且香氣的表現決定品質的優劣,用銀壺沖泡最能表現這方面的風格。

紫砂壺什麼泥料泡什麼茶好?


上釉茶器與紫砂的對比

上釉就像在陶瓷器的土上穿了一件衣服,上釉的讓人欣賞釉色之美,不上釉的讓人欣賞泥土本身的美。宜興紫砂是後者的代表,而且將泥土的美,泥土的情表現得最為深刻。

“得”、 “失”要從兩方面來說:一是我們使用同一把紫砂壺在同一類茶上,用久了,“茶”、“壺”間會有相輔相成的效用,使用過的茶壺比新壺泡出來的茶湯,味道要飽和些。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使用紫砂壺沖泡不同風味的茶,則會有相互干擾的缺點,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壺或是吸水性大的壺。有次茶道教室的泡茶考試課上,一位同學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烏龍茶的未上釉陶壺沖泡當天的考試茶─白毫烏龍,第一泡幾乎喝不出是什麼茶來。如果只能有一把壺,而要衝泡各種茶類,最好使用內側上釉的壺,每次使用後徹底洗乾淨,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干擾下一種茶。所以評茶師用以鑑定各種茶葉的標準杯,都採用內外上釉的瓷器。

紫砂壺什麼泥料泡什麼茶好?

 器型與泡茶的關係

就泡茶的功能而言,器形僅顯現在散熱、方便與觀賞三方面。壺口寬敞的,散熱效果較佳,所以用以沖泡需要七、八十度(攝氏)水溫的茶葉最為適宜。因此蓋碗經常用以沖泡綠茶、香片與白毫烏龍。壺口寬大的壺在置茶、去渣方面也顯得異常方便,很多人習慣將蓋碗作為沖泡器使用就是這個道理。

蓋碗、或是壺口大到幾乎像蓋碗形制的壺,沖泡茶葉後,打開蓋子很容易可以觀賞到茶葉舒展的情形與茶湯的色澤、濃度,對茶葉的欣賞、茶湯的控制頗有助益。尤其是龍井、碧螺春、白毫銀針、白毫烏龍等注重外形的茶葉,這種形制的沖泡器,若再配以適當的色調,是很好的表現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