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過後,呼和浩特快遞包裝去哪兒了?

雙11過後,呼和浩特快遞包裝去哪兒了?

自動化分揀設備正在分揀快遞

  

雙11過後,呼和浩特快遞包裝去哪兒了?

堆積如山的快遞

  

雙11過後,呼和浩特快遞包裝去哪兒了?

網點設置了快遞迴收箱

  

  文·攝影/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鄭慧英 溫慧娟

  “雙11”剛剛過去幾天,就有不少“剁手族”已經享受到了拆快遞的喜悅。隨著消費狂歡的結束,海量快遞包裹正在快速送進千家萬戶。面對大量的快遞包裝,首府消費者是如何處理這些紙箱、塑料袋、泡沫箱呢?快遞物流業又是如何應對呢?

  不少市民選擇直接扔掉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雙11”快遞包裹的陸續到達,首府許多寫字樓以及住宅小區的門衛室、快遞代收點的快遞也多了起來。面對快遞包裹的增多,小區保潔員的工作量也有所增加。

  楊女士在金橋開發區一個住宅小區從事保潔工作3年多了。11月15日早上,剛剛清掃完樓道的楊女士告訴記者,每年的“雙11”期間,她的工作都會較平日忙碌很多。她負責小區內2幢高層住宅樓保潔清掃工作,平時樓道里很少堆放雜物,但“雙11”之後,住戶家門口堆放的紙箱、泡沫箱和塑料快遞袋明顯增多。“樓道內不允許堆放雜物,我和住戶說明情況後,他們會讓我把這些快遞垃圾一起收拾打掃了。有時候,僅一戶門口就有5~6個貼著快遞單號的小紙箱,裡面還放著塑料包裝袋。”楊女士說。

  “樓下的垃圾桶不到半天就被填滿當了,許多業主幹脆直接將快遞包裝垃圾丟在垃圾桶外,不少老年人會來垃圾桶裡撿紙箱。”正在該小區清掃的一位環衛工人說,最近一段時間,他每天清理最多的垃圾除了打掃小區道路上的落葉就是快遞包裝垃圾。

  11月15日,記者隨機採訪了37位“剁手族”,大多數人表示會直接扔掉包裝。

  家住巨海城小區的李慧敏告訴記者,今年“雙11”期間,她共下單22件,目前已經陸續收到了六七件。而對於快遞包裝垃圾,她大部分都直接扔掉了。“每次快遞回來,有的包裝盒質量不錯,我會留下放一些零碎物品,其他的都扔掉了。”李慧敏說,對於一些易碎的餐具之類,快遞在包裝方面比普通件更嚴實,從泡沫到紙盒會有兩三層包裝,每次基本都是隨手扔進小區垃圾桶,有時放在門口,讓保潔人員收走。

  和李慧敏不同,也有部分市民選擇把紙箱類的快遞包裝賣掉。家住金橋開發區的楊永平告訴記者,每次家裡有快遞包裝紙箱,他都會收好,攢多了賣給離家較近的一家廢品站。“這些紙箱扔了也是浪費,還不如攢多了賣掉合算。”楊永平說。

  記者採訪中瞭解到,大多數市民收到快遞包裹後包裝都是直接丟棄,很少有人再利用,而小區垃圾桶內的紙箱、紙盒大多被保潔員或者收廢品的人撿走,剩下的多半是塑料袋、編織物、膠帶、快遞內部填充物等。

  快遞公司日處理量大增

  “雙11”消費狂歡過後,面對快遞包裹的“井噴期”,各大快遞公司又是如何應對呢?11月15日,記者來到腦包物流園,這裡有七八家快遞企業。走進中通快遞分揀中心,自動化的分揀設備正在快速運轉,傳送帶上一件件包裹會自動掉落到循環袋中……

  “從11月14日開始,由各地發往呼和浩特市的快遞出現高峰,昨天我們一天就簽收了22萬件快遞,凡是簽收的快遞當日都會通過自動分揀設備進行分揀,然後統一配送到市區的各個網點,最後再由快遞小哥進行末端配送。”15日,中通快遞集團內蒙古管理中心總經理楊加明告訴記者,“雙11”期間,快遞小哥每天的投放量是日常的1.5~2倍,一天要送三四百件,為此公司出臺了相應的激勵政策,快遞小哥在投遞合格率和簽收率達到一定的標準後,會進行相應的獎勵,這樣既能保證快遞小哥及時將快遞送到客戶手中,也讓快遞小哥收入有所增加。

  記者又來到百世快遞分揀中心,同樣自動化的分揀設備正在將大量的快遞進行分揀。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分揀中心14日到達呼和浩特的快遞量達30多萬件,預計這樣的高峰值會持續四五天。

  投放綠色環保袋減少汙染

  有數據顯示,今年“雙11”當天,有超2億人次以多種形式參與“綠色雙11”,包括綠色消費、綠色物流等環保行動,還有超過2000萬人次加入成為“綠色合夥人”。記者在中通快遞分揀中心看到,自動分揀設備下方放置了許多環保循環袋。

  “現在,我們使用的外包裝袋是可回收、重複利用的綠色環保循環袋,已經不再用以往那種一次性的編織袋。”中通快遞集團內蒙古管理中心總經理楊加明說,以前,分揀快件使用的是一次性編織袋,只能使用兩三次。今年,他們在所有網點投放了3萬多個環保循環袋,這個循環袋可以使用150~200次,大大減少了環境汙染。而且,環保循環袋用壞後,廠家還可以回收,進行粉碎再加工生產,可以重複使用。

  同樣,百世快遞分揀中心也加大了循環中轉袋、循環快遞盒的應用,推動郵件快件包裝可循環,截至目前,循環中轉袋的使用率達到75%。

  在推行綠色環保包裝方面,自治區郵政管理局也要求快遞企業要加強培訓教育,確保一線人員避免隨意包裝和過度包裝,持續推進循環中轉袋、循環快遞盒等環保包裝產品的推廣應用,做好包裝廢棄物行業回收再利用。

  電子面單更環保

  每年“雙11”快遞業務量的暴增,帶來了紙箱、塑料袋、膠帶等包裝物的極大消耗。全力破解快遞包裹的環保問題,成為電商、快遞的共識。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現在快遞包裝上的面單也由以前的紙質面單變成了現在的電子面單。事實上,電子面單除了方便,也是包裹“瘦身”的一部分。

  “和原來的四聯手寫紙質面單不同,現在我們使用的是一聯電子面單,節省紙張降低成本,也更環保。”中通快遞集團內蒙古管理中心總經理楊加明介紹,與面單一起變化的,還有變窄了的快遞膠帶。目前,快遞打包使用的膠帶,比之前窄了三分之一左右,材料也是可降解的,減少總體用量的同時還很環保。

  “目前,我們各營業網點全面配備了電子運單打印機,實現電子面單使用率達到98%以上,減少面單的紙質消耗。”百世快遞分揀中心的工作人員韓菲告訴記者,在快遞包裝中,公司推廣簡約包裝,防止過度包裝,目前,60%以上的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

  11月14日,在位於金橋開發區的一家百世快遞網點,市民劉先生取完快遞包裹,現場拆開後把包裝紙箱放進了設置在網點內的快遞迴收箱裡。“包裝盒我拿回家也沒什麼用,留在這裡,快遞公司也許還能再利用。”劉先生對記者說。

  “像紙箱子、沒有破損的快遞包裝袋都可以再次利用。”韓菲說,目前,呼和浩特市各個網點都設置了快遞迴收箱,並且加大宣傳,引導用戶使用快遞迴收箱。

  中通快遞集團內蒙古管理中心總經理楊加明也表示,只要是完好的紙箱子,在網點就可以直接被再利用,不過由於自取快遞的客戶較少,目前回收的量並不大。楊加明建議,如今不少小區都設有垃圾分類箱,居民可以將快遞包裝袋投入可回收垃圾箱內,這樣也可以做到循環再利用。

  著力推進

  快遞包裝綠色化

  “雙11”,對於郵政來說,是一個業務量衝高的過程,隨之而來的是包裝物的增加,如何能夠做到節約環保、避免過度包裝、浪費和汙染,這無疑對我區郵政業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截至目前,全區電子運單使用率為97.62%,電商快件未二次包裝率為94.89%,可循環中轉袋使用率54.34%,郵政快遞企業營業網點設置參照國家標準製作的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數量為584個。

  自治區郵政管理局政策法規處處長於巧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治區郵政管理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施策,著力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推進行業節能減排,穩步推進全區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同時,繼續按照《關於加強全區行業生態環保檢查工作的通知》,落實行業環保檢查頻次和範圍要求,將行業生態環保工作納入行業管理和市場監管工作範疇,進一步健全檢查工作機制,完善檢查方式方法,加大檢查工作力度,實現常態化治理,穩步提升工作實效。針對快遞業務旺季到來,推動寄遞企業紮實落實企業行業環保主體責任,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旺季期間過度包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