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連線聊開學:復課後學校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近日,教育部召開學校疫情防控專家報告視頻會,指導各地各校全面做好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會議邀請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張文宏教授分別就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研判、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研判和如何做好開學後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專題報告。

一、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研判

(一)當前國際新冠肺炎狀況

鍾南山:迄今為止,全世界新冠肺炎確診病人達到了236萬,增加速度非常快,病死數是16萬,按這個比例來算,現在的病死率是6.9%,國際疫情整體呈上升趨勢。具體有三個表現:一是歐洲方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歐洲被WHO認定為國際疫情的“震中”。從2月至3月,歐洲意大利、西班牙、法國、英國、德國等國家新冠肺炎的患病率、確診率增加都非常快,現在病死率已經超過了10%。其中意大利採取很多防控措施,但這些措施主要是放在對外聯繫方面,採取封城措施,在城內沒有限制聚會,造成內部傳染非常嚴重。二是美國方面。2月底到3月初美國就開始出現疫情,但是由於美國政府對疫情的輕視,使得應對反應遲鈍,以致疫情發展到以每天2萬、3萬的速度,並持續上漲。目前美國已有75萬病例,是全世界最高的國家,病死率應該是5.3%。

三是未知國家。歐洲次大陸以及非洲的病例數增加也比較快,而且數據準確度可能有較大差距,主要是因為檢測能力跟不上。俄羅斯的病例增長速度也非常快。

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連線聊開學:復課後學校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鍾南山院士在視頻會上 教育部供圖)

(二)關於群體免疫

鍾南山:所謂的群體免疫是不現實的,這是一百年前沒有辦法的辦法。據初步調查發現,我國只有一小部分人有抗體,絕大多數人是沒有免疫性的。

李蘭娟:我們一定是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而不是群體免疫犧牲很多人來產生免疫然後再來防控,實際上也是做不到的。

(三)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研判

鍾南山:歐洲現在處在高峰頻段,持續幾天後有可能會下來。美國可能會一直往上走,至少一個星期或者更久。其他國家還很難判斷。

二、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研判

(一)我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點

李蘭娟:我們國家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比較好,主要是做到了三個關鍵點:一是發現和控制傳染病源;二是切斷傳播途徑;三是保護易感染人群。當前的傳染源就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以及無症狀的攜帶者。所以通過強制手段、嚴格隔離控制了傳染源。傳播途徑就是通過飛沫的呼吸道傳播,所以要戴口罩;因為接觸傳播,所以要勤洗手、要消毒。因為在封閉環境中暴露於高濃度的氣溶膠容易傳播,所以現在一般不使用大的中央空調。沒有感染過人員都屬於易感人群,要保護好易感染人群。

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連線聊開學:復課後學校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李蘭娟院士在視頻會上 教育部供圖)

(二)我國防控疫情的主要措施

李蘭娟:我國能在幾個月內控制住疫情,主要採取以下幾點措施:一是做到“四早”: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儘早發現所有的發熱的、有呼吸道症狀的人,儘早對其進行核酸檢測,儘早對病人以及與其有密切接觸的人進行隔離,儘早對病人展開治療。二是及時對武漢採取封城措施,使其他省市能夠應對少量輸入的病人,從而迅速控制疫情在全國蔓延。三是提出“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號令。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及方艙醫院等,使住院難問題得到解決,這不僅使病人得到及時救治,更重要的是將傳染源隔離起來,使外面的健康人不再被傳染。四是全國馳援武漢,使武漢能夠迅速控制疫情。全國累計派出了344支國家醫療隊,4萬醫務人員在前線與病毒作鬥爭,使大量的病人得到了挽救。五是及時更新國家的治療方案和指南,適當應用一些新的治療技術,大大降低了病死率。

(三)當前國內疫情防控仍須注意的問題

李蘭娟:目前,我國疫情防控最重要的任務是防止外來輸入,不管是復工復產,還是復學復課,都要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要求。一是要對境外來國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檢測、隔離等防護措施。二是要強化密切接觸者、無症狀感染者人員的觀察和管理。三是要繼續加強信息系統對人口流動,尤其是對國外外來人員或者其接觸人員的監控。四是加強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防護,尤其是發熱門診、社區醫院等。五是加強對社會大眾的宣傳教育,強化減少聚集、戴口罩等日常防護習慣。六是要精準評估風險等級,對居民小區要精準進行分類管理。七是加快科研攻關速度,尤其在疫苗研發和生產方面要加快速度。

三、如何做好開學後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一)學校復課時機選擇很好

張文宏:我國總體上已經有將近一個月“雙清零”了,已經把病毒傳播係數控制在0.2-0.3這樣的低水平,個別省市現有一些無症狀感染者,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被消化,國內不可能引起大的疫情傳播,這就具備了開學復課的前提條件。同時,全球疫情持續處於高位,這就意味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將面臨疫情輸入的風險,但這種風險也不會比其他國家更大,我們要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陳寶生部長曾說,校園裡朗朗的讀書聲是社會恢復正常秩序的重要標誌,所以現在開學復課正當其時,時間節點選得非常好。

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連線聊開學:復課後學校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張文宏教授在視頻會上 教育部供圖)

鍾南山:總體贊同復學。這條路很艱難但一定要走,一定要往前走。有個別地方出現了感染,甚至出現了第二代感染,不奇怪,在群防群控機制下,不會形成比較大的爆發。

李蘭娟:積極主張復學。因為我們國家總體上已經有將近一個月“雙清零”了,已經具備復學條件。我們現在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外來輸入,內防反彈是少數,但是不能放鬆。

(二)開學後校園疫情防控的風險點

張文宏:開學後校園疫情防控,重點不在於防範校內出現二代病例,比如有一個學生感染了,又傳染給鄰座的同學,這種情況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這兩個人再傳染全班,甚至傳染老師再傳染其他班級,出現連環的二代、三代、四代病例,那就有大問題了。阻斷偶發病例的傳染鏈條,在出現1號病例以後不發生連環的傳播,這是校園疫情防控最大的風險點。

(三)校園疫情防控的關鍵舉措

張文宏:各級各類學校要與附近設有發熱門診的醫院建立聯繫,一方面可以及時掌握師生員工發熱就診的信息,另一方面校內一旦出現發熱病例,可以第一時間聯繫發熱門診進行檢測,做到既“早”又“快”。在春夏季節,除了新冠肺炎病毒,還可能出現流感病毒以及其他病毒性、細菌性感染,由學校來作判斷處理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建議把發熱門診體系充分運作起來,確保學校保持一級應急反應狀態。學校只要做到既“早”又“快”,就是按照正確的流程做了正確的事情,就盡到了最大責任。

鍾南山:復學復課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要減少聚集,採取錯峰上課,保持人員間隔。二是保持通風,開窗讓空氣流通。三是特別注意留學生。四是保持警惕,一旦有疑似症狀,要及早地看門診、檢查,強化防護的意識。

(四)學校疫情防控的重點環節

張文宏:一是保持社交距離。要保證學生在社交中有足夠的物理距離,必要時安排錯峰上課,拆分班級、宿舍規模,實行分散就餐等。多開展戶外活動,在空氣流通狀態中不戴口罩是安全的,也可以開展室內小型交流活動,這需要戴口罩。二是保持衛生習慣。學校要有充足的洗手設施,教育學生勤洗手,督促學生在必要場合正確佩戴口罩,室內經常開窗通風等,力爭在開學後一個月內養成常態化疫情防控衛生習慣,這將為後續復學工作帶來極大方便。三是保持防控警惕。堅持每日定時測量體溫,一旦出現發燒、咳嗽、自感疲勞不適等新冠肺炎症狀或疑似症狀者,要及時安排學生看門診、自覺配合醫生檢查。高校要特別警惕境外來華人員的流行病接觸史。四是保持封閉管理。復學後,學生最好全心全意待在學校好好讀書,儘量不接觸外來人員。走讀生上下學途中必須佩戴口罩,住校生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外出。邊境省份的學校要特別注意防範學生接觸不明原因、不明真相、沒有證件、來歷不明的人。

(五)加強學校疫情防控的支持保障措施

李蘭娟:一是確保入校人員“零感染”。復學時全體師生員工(包括和學生有接觸的食堂、保潔工作人員等)都要做流行病學調查,有條件的最好做咽拭子測試,確保所有進校的人都是健康的,這樣就能保護學生的安全。二是出行戴口罩。中學生、小學生要回家,路上必須戴口罩。三是及時隔離。萬一出現一個兩個也不驚慌失措,把所有接觸的人馬上調查出來,全部隔離起來,防止蔓延。四是充分運用信息化工作手段。學校要推廣使用健康碼,對校內每個人的行動軌跡和接觸群體瞭如指掌,確保入校人員健康安全。繼續推廣在線學習,減少師生上下學時間、減少人員接觸,這是確保安全的重要舉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