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動盪年代下的人們悲歡離合的命運——評狄更斯《雙城記》

書評 | 動盪年代下的人們悲歡離合的命運——評狄更斯《雙城記》


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名作《雙城記》誕生一百年來經久傳頌,自是不同凡響。今拜讀張玲、張揚譯本的《雙城記》,對此名作的感受又增加了幾分。

歷年來本書書評已很多,其實譯者在本書後的譯後記已經非常全面的評價了該書的獨特過人之處,從內容、結構、語言、描寫上均給出了非常準確的理解,詮釋了名作之所以為名作,自有其名不虛傳的因素。

雙城,指的是法國大革命前後的倫敦和巴黎。法國正義的馬內特大夫目睹罪案,去舉報,反而被貴族投入巴士底獄十幾年,後被救出,與女兒露西在英國團聚。一位叫達奈的法國男子向露西求婚,馬內特發現了達奈竟然是仇人之子,但他為了女兒的幸福,按下不表。達奈其實並不和他貴族的爹一樣反動,而是放棄了繼承貴族身份,來到英國教法語為生。

法國大革命愈演愈烈,達奈家原來的僕人將被問罪,求助於達奈。達奈隻身前往法國赴險,一去即被扣壓,要被判死刑。經過馬內特這位受過迫害的人救援,被放了出來。然而,原來馬內特的僕人德發日的太太卻揭發了達奈,達奈又被抓了起來。原來,德發日太太就是馬內特目擊罪案那家被害人唯一活下來的女兒。德發日還拿出了馬內特昔日藏在監獄中記錄下來的往日故事,看到馬內特原來是被達奈的父叔迫害,這下革命的眾人再也不能放過達奈了,死刑即將不可避免。

此時,與達奈非常相似、原來追求過露西的青年律師卡屯,為了他對露西的愛,毅然通過手段進入監獄,把自己和達奈進行了調包,達奈被救出,和馬內特一家在僕人們的幫助下逃離了巴黎,而卡屯慷慨赴死……

《雙城記》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故事。在內容上,既描寫了波瀾壯闊的時代洪流,狂熱年代,動盪年代,法國的行動雖然有先進性,也只不過是用一種暴力代替了原來的暴政,從歷史上看有先進之處,但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錯殺這種雜音;也描寫了洪流之下小人物命運的悲觀離合,人物們很多都是在一些矛盾關頭面臨道德拷問和選擇,時代大潮之下人們的命運皆如漂萍,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

在結構上也是巧妙紛呈,一些伏筆早早地埋下了,以至於在後來情節轉折的時候並不感到突兀;先是用倒敘的手法講馬內特父女重逢,隨後在達奈被審判的時候,往事被一幕幕展現出來,過去與現在集中交織,所有關係都正面硬剛,矛盾高潮一波接著一波。在語言上,狄更斯不吝筆墨,大幅分析人物的心理,細膩的絲絲入縷,其味綿綿悠長。

狄更斯還通過設置矛盾衝突塑造了幾個超道德的形象。比如馬內特,明知女兒對象是仇人之女,而選擇了寬恕,年輕的兩人是不知情的。後世的畸戀作品,愛上仇人之子(女)的也不在少數,不過多是上一輩阻撓。比如達奈,不願和反動貴族同流合汙而放棄貴族身份去異國打工,也不是輕易能做到的。再比如卡屯,為了早已是他人婦的心愛女人,甘願拿自己的生命去詮釋愛情,這三人,都超出了常人所能達到的境界,表達了作者對於真善美的景仰。

後世對《雙城記》的爭議主要在於狄更斯對法國大革命的評價和超道德人物塑造上。有人認為狄更斯褒,有人認為貶,其實狄更斯只是在客觀描述,很少有主觀的判斷。至於超道德的人物,只是文藝作品塑造人物、製造矛盾的需要罷了。這些爭議,也無妨《雙城記》在文學史中的地位。

書評 | 動盪年代下的人們悲歡離合的命運——評狄更斯《雙城記》


《雙城記》

作者: [英] 查爾斯·狄更斯

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麥文化

譯者: 張玲 / 張揚

出版年: 2019-7

頁數: 452

定價: 58.0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339568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