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沒錯,錯在咱們的認知上,咋長大後咱們就忘記了曾經也少年?

親!請點下右上“關注”,俺是回村歇歇,是一個真正的老農,喜歡通過自身經歷和感受,和網友們討論過去和現在,企圖引發一些思考。今天咱來聊聊青少年手不離手機這件事,看完記著留言,謝謝!

上篇:週末暢聊

作為高級動物的人,咋就這麼矛盾:長大了,咋咱們就忘記了少年?懷念少年時期的單純又好奇,咋又故作複雜老練成熟?現實得只看結果,不問過程。

而咱們又感嘆:人生就是一場旅行。而旅行到終點,無非是死亡。而死亡重要,還是“在路上的旅程”更重要?

就拿目下來說,咱們成了父母、成為了“成人”。回望自從電視進入千家萬戶後,家長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樂趣,怕耽誤孩子學習;電腦普及後,遍地網吧,咱們又痛斥孩子迷戀網絡,擔心影響學業;而今天,人手一部手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不讓孩子碰手機,學校老師沒收學生手機造成的悲劇時有發生。

手機和學生,手機和家長,手機和學校老師,已經成了教育中所有矛盾升級的原發點。於是,手機是繼電腦普及後,再次成了家長心目中“影響孩子學習成長的毒品”。

可是,因為疫情防控,2020年這個完全有可能成為教育史上最長的“寒假”中,億萬中小學學生被困在家裡無法開學。這是不是要感謝互聯網?是不是要感謝人手一部手機的時代?宅家可以上網課。

手機沒錯,錯在咱們的認知上,咋長大後咱們就忘記了曾經也少年?

網課讓每一個家長乖乖地舉手投降繳械,把手機交到了孩子的手裡,以至於很多隻有一部手機的家長,因為鼓勵孩子學習,影響了和親朋或者有業務的客戶正常的信息傳播。

網課,徹底讓孩子們報了“仇”。作為家長和老師,咱們想沒想過?以前強制孩子不能觸摸手機,家長和老師一直對孩子們學生們玩手機同仇敵愾。這要往大里上綱上線,這是不是在剝奪了孩子從小對科技發生濃厚興趣的權利和夢想?

還有,咱們作為自以為成熟的成人,一家人在一起都低著頭刷手機,甚至吃著飯,筷子伸進了飯碗裡卻不看,而目光卻盯在手機上。尤其今年疫情防控中這個最長最長的寒假中,全家人都宅在屋裡刷手機。孩子幹什麼?

難怪,就連俺四歲的外孫女,處在全家都在低頭刷手機的場景中,發出無奈的感嘆:好好的無聊呀!一個四歲的兒童就有了無聊這種心境,我差點淚奔。說道:來,姥爺給你手機玩。

小外孫女接過手機,熟練地刷到導航欄裡的“兒童”,找到小豬佩奇,快樂地看了起來;俺簡單指導了一次,她就熟悉了發抖音發快手,並且自己就短視頻添加上了道具和配音。


手機沒錯,錯在咱們的認知上,咋長大後咱們就忘記了曾經也少年?

那小手劃拉起手機,可比俺笨手笨腳靈便多了。沒幾天,小外孫女就把抖音快手上一些功能掌握了,笑話俺:姥爺,你真是個大傻瓜,真笨!俺順勢誇獎道:還是俺小外孫女是天下最聰明的……

是的,咱們從控制孩子看電視,防控孩子上網玩遊戲,到嚴控孩子玩手機,無非一個理由:“妄想”讓孩子考高分上清華北大、或出國上哈佛劍橋等。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思想,剝奪了孩子對新鮮事物的強烈好奇心;而在剝奪孩子快樂好奇的天性中,咱們還大言不慚,道:父母都是為你好!

而從家長到學校,從社會到教育,我們忽略了“孩子學習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家長在潛意識裡,認為自己的孩子能通過“好好學習”成為比爾蓋茨、扎克伯格;成為馬雲、馬化騰麼?

真的恐怕很少有家長這麼認為?大多數家長的意識裡是夢想著讓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努力考上名校做官發財吧!

看,咱們中孔子“學而優則仕”的流毒,有多深?從家長到學校,全社會一起剝奪了孩子的好奇,唯獨期望孩子考高分上名校。從小被咱們成人強制泯滅了好奇天性的孩子們,也只有走當官發財這條獨木橋,而沒有了絲毫的推動人類進步的發明創新意識。

手機沒錯,錯在咱們的認知上,咋長大後咱們就忘記了曾經也少年?

而咱們成人還集體樂在其中不能自拔:好好學習考上名校是孩子走正道;好奇是被打擊的歪門邪道

文敲到此,俺拋出的問題越來越大,自己都把自己繞得無法收場。好歹,老農俺是東拉西扯的瞎聊,又不是寫社論、寫流芳百世的文章。重新把思維戛然剎車,拉回到題目上。

下篇:自己為例

歷史的車輪滾動進了1980年代,邯鄲大平原被分割成了星星點點的不規則的一小塊一小塊,地有各家農民自主耕種,生產隊大隊長小隊長都不在指手畫腳了。

沒人指手畫腳後,天生會種地的農民們很快過上了果脯體暖的日子,飽暖思起娛樂。

正是少年的我,雖然才十四五歲,已經是個跟著爹並肩在農田裡勞作的小漢們了。

村裡日子最好過、在縣裡公幹媳婦是農民的遠族一位叔家有臺收音機。去這位叔家聽收音機裡定點播放的《楊家將》《說岳全傳》,路遙小說改編的廣播劇《人生》,河北廣播電臺的每週一歌。

去別人家蹭聽,總因各種原因隔過,好奇心被吊著:楊六郎楊七郎;岳飛岳雲,這些人物在腦海裡總是不完整的片段。尤其,高加林的怎麼了?劉巧珍怎麼了?

俺再也無法安心跟著父親在農田裡勞作了,在農田裡鋤地,心想著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故事,一走神,就把棉花苗當草除掉。於是,開始求告父親要買一臺收音機。

記得當時一臺收音機好像是45元,從艱難困苦中過來的父親,怎麼捨得花二畝地一年的收益,去滿足一個少年的耳朵?

手機沒錯,錯在咱們的認知上,咋長大後咱們就忘記了曾經也少年?

父親不給俺買收音機,俺就以磨洋工來對抗。和父親對抗了幾年,二哥中專畢業上班後,領了工資,買了一臺收音機放到了家裡的方桌上……

收音機成了那個時候俺的“中心”,地裡下工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收音機,不午休也要聽收音機,晚上要把收音機聽到再見。不僅僅俺是這樣,這個時候,全村人大多數家裡有了收音機。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那個時代俺對收音機的痴迷,超過了現在青少年迷戀手機。現在畢竟還有電視這個接收信息瞭解外面世界的媒體。那個年代,在村裡,唯有收音機是瞭解外部世界的一個通道。

因此,老農俺認為:當今科技信息化的時代,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和過去俺少年時對收音機的痴迷,這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因為一個人吃飽後,好奇和夢想就會放飛。

耐心看,一小段就結束了

當地球公轉了30周後,上初二的兒子,正和俺迷戀收音機年齡相仿。電腦興起到了農村,不知不覺間農村多了一個年輕人的新去處:網吧。

本來學習成績上游的兒子迷戀上了網吧。老師夜裡打來電話,俺才知道。網吧裡尋找兒子成了俺晚上的功課。俺也曾激憤得提著磚要砸網吧電腦,要不是開網吧的認慫,那天夜裡指不定出啥大事。

手機沒錯,錯在咱們的認知上,咋長大後咱們就忘記了曾經也少年?

但現在想想,俺可要砸網吧的電腦,但俺能砸爛互聯網麼?這就像有了拖拉機,耕牛落馬都成了一塊肉。科學發展日新月異,而咱們成人的思想總停留在對世界認知的原點上原地不動。

幸虧俺忽然明白,索性朝家裡裝上電腦拉上了網線,讓兒子不在住校,晚上回來可以上網,星期天可以上網。俺也跟著兒子學會了上網,農忙之餘,網上寫博客泡論壇,曾經一帖爆壇登上各大門戶的頭條。

兒子也上完初中高中,上完大學畢業後,自己在都市裡謀生,不用老子操心了。俺被推上新浪論壇做了一個當時怕全中國農民都搞不清楚的奇怪“頭銜”:新浪雜談版主。

也正是這個版主,讓俺坐在偏遠的小村莊裡,瞭解了外面更大更寬廣的世界。從網上發帖中,俺發現了商機,扔掉鋤頭,跟幾個小夥伴一起創建網站,開公司進行創業,去實現農產品行銷全國的夢想。

儘管折騰五六年,以賠錢賠時間失敗告終。可人這一生中,尤其咱們中庸守舊的農民階層,有多少人像俺這樣也做了一次互聯網創業的從業者?曾經通過網站服務過一百多農村商家,親眼看見解決痛點後的用戶的笑臉。

人生的價值是什麼?這因人而異。但對於俺來說,人活著,沒有比去為夢想而折騰更快樂的事情,這不是唱高調,為夢想去折騰帶來的真快樂,肯定不完全是為了個人,對於俺來說,這個夢想就是要讓更多的人能“回村歇歇”,讓農村重新振興熱鬧起來,讓城鄉人能夠融合,以此來促發農民的思想觀念改變升級。

俺老農堅信:

只有全體的農民思想轉變升級,農村才能真正實現振興。

手機沒錯,錯在咱們的認知上,咋長大後咱們就忘記了曾經也少年?

也因此,才讓俺老農覺得,當下教育中,家長和老師團結一心共同敵愾手機等科技新產品,恨不得把孩子送進可能沒有手機的月球上去上學。這種思想認識不僅僅是偏激,而是反科學的太偏激。

高深的理論俺老農也總結不出,就俺個人而言,當年對收音機的好奇與嚮往,俺啥也沒有荒廢,不但沒有弒君殺父。作為一個正常的農民生活著,上孝敬父母,下愛護子女,左右和兄弟們和睦相處,主要依靠種地供兩個孩子上完大學,去尋找自己的夢想了。

兒子曾經是那樣的迷戀網吧遊戲,長大後不一樣是一個健全的青年麼?他一樣懂得尊重老子。像現在的90後生在網上時代,00後生長在移動互聯網的手機時代,他們怎麼了?老農堅信,這兩代新新人類才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

是的,你可能看到不少因為手機帶來的一些負面的東西,這裡俺就不展開探究了。那俺老農跟你抬一句槓:描寫北宋末年的小說《水滸傳》裡,沒有手機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不一樣出了北有宋江南方臘這樣的“竊國大盜”麼?再追溯歷史,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打打殺殺火併從來沒有間斷過,才有了後來的農耕文明社會……

就此打住,再瞎聊就剎不住思維的車輪了。一句話總結:手機沒有錯,錯在咱們成人的認知,再重複一遍:長大了,咋咱們就忘記了也是曾經的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