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前“硬件”準備到位 鄭州8座區級垃圾分揀中心“納故吐新”

鄭州作為全國46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去年10月31日,記者曾實地探訪社區、街頭,查看作為“硬件”的垃圾分揀中心建設情況;探訪中,中原區作為第一個吃“螃蟹”者,彼時,該區垃圾分揀中心已建成,正調試機器,迎接垃圾分類。

6月底前“硬件”準備到位 鄭州8座區級垃圾分揀中心“納故吐新”

鄭州經開區廚餘垃圾收運車在收運垃圾

而其他幾個區,亦是緊鑼密鼓選址、招標等,加快垃圾分棟中心推進建設。

6個月過去,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響,多行業曾按下“暫停鍵”停擺,那麼,鄭州各區的垃圾分揀中心建設速度如何呢?它們陸續開門“接納”垃圾了嗎?

現狀:2座垃圾分揀中心投入運行

去年探訪的時候,中原區作為我省首家開建的區級垃圾分揀中心,當時已經處於調試狀態,據瞭解,當年12月底已投入運行。和中原區“比肩”的經開區垃圾分揀中心,目前亦建成投入使用。該中心位於京港澳高速東側,佔地面積約32畝。項目總投資約7000萬元。

據瞭解,小區分類後的廚餘垃圾暫存廚餘垃圾收集點,通過經開區分揀中心廚餘垃圾專用運輸車輛,運抵分揀中心廚餘垃圾處置線,處置後的殘渣通過專用車輛送往垃圾發電廠進行焚燒,完成廚餘垃圾的處置過程。

廚餘垃圾處採取“預處理+破碎+螺旋擠壓脫水”的工藝,垃圾經破袋破碎後,進入滾筒篩進行篩分,然後利用磁選機回收鐵類金屬,利用風選機對薄膜塑料回收再利用;其他物料,經破碎擠壓脫水,減量減容,再經水平垃圾壓縮站二次減容擠壓,外運送至垃圾發電廠焚燒。處理過程產生的汙水經過處理,可用於園區綠化或外排。目前已回收處理廚餘垃圾281.788噸,覆蓋67個小區。

目前,針對大件垃圾,採取小區物業統一存儲的模式管理,由經開區分揀中心預約收運後先進行拆解,回收金屬、塑料、皮革、布藝、海綿、原木等可再利用材料,對不可再使用的物料進行破碎,破碎後進行壓縮,送到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目前,大件垃圾共處理312.5噸。

據介紹,經開區分揀中心統一投放紡織品收集箱至各個小區,定期安排收運人員到各個小區進行回收。分揀中心採用“消毒+分揀+洗滌+消毒+熨燙整理”的工藝,對可再使用的回收紡織品進行處理。處置後的廢舊織物衛生質量,滿足衛生防疫要求及GB/T32479規定的技術要求後,進行捐贈。分揀出的不可再使用的廢舊紡織品,和重汙染廢舊紡織品進行破碎後送至下游有資質纖維回收企業或進行焚燒處理。目前,處理廢舊紡織品146.34噸。

廢舊燈管、電池、過期藥品、廢舊電子產品等有害垃圾,在經開區分揀中心臨時性存放,最終由專業的回收處置公司定期收集處理。目前暫存有害垃圾476.13千克。

“硬件建成了,市民們咋分類、咋辨別,需要不斷推廣普及相關知識。”經開區垃圾分類中心相關人士說,中心還建了垃圾分類教育基地,為公眾提供更多垃圾分類知識。

說法:6月底前,8家垃圾分揀中心開門

中原區、經開區兩家區級垃圾分揀中心已投入使用,那麼,像二七區在建中的垃圾分揀中心,建設情況又如何呢?

二七區生活垃圾分揀中心選址位於繞城高速附近,據瞭解,該中心的廚餘垃圾處理車間、可回收物收儲車間、汙水收集處理設施和厭氧罐等項目,正在加快施工進度,“車間主體工程基本竣工”。

據鄭州市垃圾分類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侯寨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應急處理工程日處理滲濾液不低於1800噸,年底前積存的滲濾液可全部處理完畢。建設中的侯寨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應急處理項目,主體工程已基本建成,施工單位正在進行綠化、硬化工作。

鄭州綠源餐廚垃圾處理廠其餐廚垃圾處理車間除臭系統、進出收運車輛高溫沖洗設施和廠區綠化提升工程正在加緊建設。該餐廚垃圾處理廠,設計日處理餐廚垃圾300噸,受疫情影響餐廚垃圾產生量減少,目前實際處理餐廚垃圾150噸/日,基本恢復到節前的50%。根據計劃安排,該餐廚垃圾處理廠將紮實做細、做足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置,及時收運、處置餐廚垃圾。

該人士透露,截至目前,鄭州規劃佈置的市區級生活垃圾分揀中心,中原區、經開區兩座已經建成運行,鄭東新區、航空港區、管城區主體工程完成80%以上,二七區廚餘垃圾處理車間主體基本完工,高新區廚餘垃圾處理設備已開始安裝。根據計劃,除惠濟區外,預計今年6月底前,鄭州市將建成運營8座區級生活垃圾分揀中心,屆時中心城區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前端分類、中端收運、末端處理的閉環運行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