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有幾多積蓄呀?

“儂有幾多積蓄呀”?

看門見山,很直接地問,這是誰呀?見字如面,稍有點方言知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上海話,當然也就是上海人嘍。

如果是上海的女婿,第一次見準丈母孃,這種話應該是記憶猶新的吧。

大概是在2012年左右吧,具體時間記不太清了,網絡上有這麼一條新聞,說據調查顯示,我們中國人每人平均年均存款在七萬元左右。此新聞一出,一時間網上留言者紛紛表示自己被平均了,有的網友大倒苦水,有的表示慚愧拖大家後腿了,也表示憤怒的,說這麼算不合理,許多人的收入根本沒這麼高。

這則新聞的數據是如何得出的,不得而知,但相信網友們說的大多是真心話,確實有很大一部分人達不到這樣的高度。

儂有幾多積蓄呀?

男人的積蓄和女人的年齡一樣,是個很私密的話題。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拿出來分享的。當然,這是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而對於富人,甚至有的搞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錢的主,那也就不是什麼密秘了。

其實,不僅僅是上海女婿,任何一個男人在第一次見到丈母孃大人時,一般都繞不開這個話題。只不過有的問得委婉含蓄一些,有的則要直接的多,但這種情況下,應該是這個男人,沒有入得了“丈母孃”的法眼,人家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一個窮小子,故意這麼問的,也好讓其知難而退。

儂有幾多積蓄呀?

但要相對於男人找老婆而言,女人找老公卻是有很大的撞運氣成份。有人說女人結婚,就是一場豪賭。賭贏了,幸福一生,賭輸了悲慘一生。只不過,賭的是她的眼光與運氣而也。

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女人找老公是一項風險投資。需要綜合考慮投入與產出,所以,女人找有錢的男人都可以用經濟學來解釋的通。

而對於男人來講,“儂有幾多積蓄”就決定了你在丈母孃前的身份地位。如果“儂”的積蓄在六位數以下,避不了“丈母孃”的一頓“賴蛤蟆想吃天鵝肉”的教訓,而後被驅逐“出境”的尷尬。

儂有幾多積蓄呀?

俗話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人的膽從何而來,就是從“儂有幾多積蓄”中來,沒有積蓄,哪裡來的膽呢?所以說,錢就是人的膽吶!那種在人前趾高氣揚者,如果不是“幾多積蓄”來撐著,不也得照樣,夾著尾巴乖乖地做人。所以,才會有人甩出這麼一句話:天底天能用錢擺平的事兒,都不叫事。

說的有理嗎?咱窮人想想,確實也是有道理。只不過,仔細地琢磨一下,這也不能叫理兒。大清朝晚期,面對西方列強的盛氣凌人,割地賠款,這也是用錢來擺平的,難道這都不叫事兒嗎?“量我中華之國力,結與國之歡心”,這都不是什麼事兒嗎?荒謬了!

儂有幾多積蓄呀?

所以說,錢多與錢少不是決定一樁婚姻是否幸福的前提,關鍵還得看人,如果人選合適了,那麼麵包終究會有的。如果人不合適,即便有面包,你吃起來也不那麼香甜不是。

有句話說,鞋子合不合適,腳最清楚,找老公其實有時候與找工作差不了多少,只要稱心如意就好,關鍵是得有愛。至於“儂有幾多積蓄”也不是那麼太重要了吧。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