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閨女,原來有這樣一個故事

黃花閨女,在我國,這個詞基本是太過常見。

說那沒有出嫁的女子,未曾偷嚐禁果的,謂之黃花閨女,有節操。

可要說起這黃花閨女的由來,很多人未必曉得。

黃花閨女,原來有這樣一個故事

黃花閨女

包羅萬象,說是中國傳統文化寶貴遺產的《太平御覽》裡面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說是: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今梅花妝是也。

黃花閨女,原來有這樣一個故事

壽陽公主雕像

意思是說啊,南北朝南朝劉宋皇帝宋武帝劉裕有個美貌的女兒,喚作壽陽公主。某年某月某日的下午,公主和宮女們在宮殿裡嬉戲打鬧,玩累了跑簷下小憩去了。正趕上一陣微風起,臘梅花紛紛落下。不湊巧呢,幾朵落在了公主的額頭上。

未曾想,汗水侵染過後,臘梅花樣的淡淡花痕留在了公主額頭,使得公主更加嫵媚動人起來。宮女特別驚訝,也效仿起來,摘幾片臘梅花,粘貼在自己前額,為了美觀。

黃花閨女,原來有這樣一個故事

壽陽公主梅花妝

就是這麼個打扮,被人稱為了““梅花妝”。沒多久,這“梅花妝”便流傳於宮中。沒多久的時間,民間已是大受追捧。

那些個官宦大戶人家的女孩們,你爭我奪,爭相仿效。可是呢,問題來了,這梅花冬季來,季節性特別強。為解決這個問題,聰明的女孩子們設法採集其他黃色的花粉製成粉料,用以化妝。

那麼這種粉料呢,人們便叫做“花黃”或“額花”。又因為用的人是沒出閣的女子,且梅花妝的粉料是黃色的,慢慢的就用“黃花閨女”一詞作了未婚少女的專有稱謂。

當然,這僅僅是個傳說。

早在北朝民歌《木蘭辭》中就有:”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也就是說在早於南北朝南朝劉宋的北朝民歌裡面,對於貼花黃這一風俗早已有之,想必在東晉時代已然盛行。

黃花閨女,原來有這樣一個故事

梅花妝

貼花黃,這樣的習俗延續了近八九百年。到了金、元的遊牧民族侵入中原以後,才慢慢消除。

雖然不貼花黃了,但是人們仍把沒有出嫁的年輕女子稱為“黃花閨女”。就這樣,作為未出嫁的年輕女子的代名詞,一直延續了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