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生物醫藥ETF能殺出重圍?

2020年04月21日Wind3c會議“為何生物醫藥ETF能殺出重圍?”內容摘要


為何生物醫藥ETF能殺出重圍?


為何生物醫藥ETF能殺出重圍?

主要觀點:

1. 疫情對醫藥行情有直接的驅動,除了短期刺激,醫藥行業的長期前景也是很好的。


2. 生物醫藥歷史及今年行情表現很好,主要來自於其體外診斷、血製品和疫苗子行業的驅動。長期來看,行業需求充足,供給端人才、資金還有政策各方面不斷改善,行業未來可期。


3. 我們認為生物醫藥可能還能有一段時間的表現,但是如果全世界範圍的疫情有一定的控制,或者是說控制的比較好的情況下,它可能短期也會迎來一個調整。更長的時間週期來看,依託於生命科學技術進步的生物醫藥行業將迎來長期良好發展。


會議前言:


今天要來聊的這個話題是生物醫藥行業的表現,對應的是

生物醫藥ETF(512290)今年以來的走勢。其實生物醫藥ETF跟蹤的指數不光是今年特別好,去年走勢也是非常好。去年指數收益率達到了44.5%,生物醫藥ETF年初至今的收益率也是所有ETF中的第一。


醫藥行業整體情況


大醫藥行業可以進一步的分為七個細分子行業,分別是中藥、化學藥、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還有醫藥流通和醫藥零售。生物醫藥是相對比較看好的,後文單獨把它拎出來分析。


中藥行業在這一次疫情過程中貢獻是非常大的,但有一定侷限性。有一個藥品叫做連花清瘟膠囊,在疫情期間,基本上成為了各地去治療新冠肺炎的標配。而且最近連花清瘟膠囊確實是在說明書上把新冠肺炎疫情是它的適應症寫進去。所以中藥確實在疫情抗擊過程中,還是起到了一些比較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藥有一個問題,或者是說長期的發展裡它會有一定的侷限性在於,首先中藥可能大家更多的是把它當成一個消費品來看待。我們國家畢竟是這麼多年的一箇中藥的環境和基礎,所以中藥的佔比或者說使用面確實是比較廣,在很多時候去研究和分析中藥的框架,會更多的去跟消費品的框架接近。中藥的另一個侷限性在於它創新的程度或者說力度是稍微有點不足的。


化學藥直接受益於疫情的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原料藥中間體這些,我國本來就是一個原料藥出口的大國,有比較重要的市場地位。現在疫情的擴散,或者說發展過程中很多的藥品其實是需要大量的原料藥的,我國在這個過程中是有受益的。另外就是之前比較火的一個藥,瑞德西韋,我們國家有一些廠商進行了快速的仿製。早些時候受益於瑞德西韋的一些新聞,但是最近可能又稍微消停了一下,因為瑞德西韋也並沒有看到非常有效的臨床數據,而且它不是一個最終的數據,也不是有雙盲對照組的數據,只是一個單邊的實驗數據。這是化學藥部分直接受益於疫情的兩塊,它也有一些稍微拖後腿,或者是說會對一部分的醫藥投資者造成一些干擾的,可能是帶量採購。


2018年本來上半年醫藥行情漲的好好的,先是來了長生生物的事情打了第一波,9月份又是帶量採購第一次傳出來,12月份是帶量採購正式出來,2018年基本上是相當於打了三波,這三波打下來,直接把醫藥行業的估值打到了過去十年的最低水平。帶量採購這個事情其實也沒有那麼悲觀,雖然它是把價格壓得挺低的,但是其實它也幫藥企節約了很多尤其是營銷和銷售的成本,所以帶量採購是一箇中性的事件。後續帶量採購的演變我們會再去觀察。


還有就是一致性評價,要過帶量採購,就得做一致性評價,一致性評價費用其實還是蠻貴的。我之前看了一個統計數據,藥企一個品種要把這個一致性評價做完,大概要花600萬左右,如果是小的藥企可能負擔就會比較重一點。這是化學藥的情況,疫情中受益於原料藥,還有前段時間瑞德西韋仿製藥的情況。中性的事件是帶量採購的後續影響,還有一致性評價,我們會保持觀察。


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在疫情期間也是直接受益的板塊。因為各種醫院要針對疫情去準備設備,不管是檢測設備還是直接的醫療設備。還有就是核酸檢測本身,這個是屬於醫療服務的,所以它確實也是直接受益於疫情的。


醫藥流通長期的觀點是相對來說偏中性一點。尤其是兩票制以後,很多中小醫藥流通的企業基本上就被擠得七零八落。比較大的一些醫藥流通的企業,很多都是國有資本參與的。


藥品零售這次疫情也是直接受益的。像口罩,還有酒精、手套這些,在這次疫情裡面確實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好的作用。對於藥房來說其實還是有很多的利好,相對來說比較樂觀,或者說比較看好的。一個是經營效率,藥房的經營效率還是比較高的,對坪效的要求會比較高。另外就是長期的處方外流的趨勢,也還是比較不錯的。所以藥房也是相對來說比較樂觀的。


所以整體來說,疫情確實對醫藥行業有直接的驅動,醫藥行業的長期也是非常好的。前段時間我們統計過去19年以來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的前十名。申萬一級醫藥行業的漲幅,過去19年是700%的漲幅,在所有的一級行業裡面排名是排第二。第一名是食品飲料,第三名是家用電器。前段時間網上有個帖子,把各個行業分出男神行業、渣男行業、備胎行業等,醫藥行業毋庸置疑是屬於男神行業了,因為它這麼多年確實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就像2018年年底帶量採購,以及長生生物的事情三波打下來,把它打到過去十年估值的低點,2019就頑強的爬起來了。


醫藥行業整體來看直接受益於這次的疫情,也比較看好醫藥行業長期的發展,北上資金也比較歡迎,或者說追捧醫藥行業。2019年11月第三次的入摩,也是第一次把中盤股納入標的,在中盤股裡面,我們當時拆了一下它的行業,醫藥行業佔比是第一名,佔14%。所以不光是國內比較喜歡醫藥行業,外資也是比較喜歡醫藥行業的。


生物醫藥行業介紹


我們把大醫藥行業裡面的生物醫藥二級細分行業單獨拎出來發行了生物醫藥ETF(512290),跟蹤的是中證生物醫藥指數(930726)。生物醫藥依託於整個生命科學技術的進步,因為科學技術是不斷的在往前進步的,這個產品是一個長期男神,這樣子的定性是可以給出來的。指數個股的權重,最高不超過5%,一般來說是每半年要rebalance一次。因此,指數的權重確實是比較分散的。此外,指數的行業分佈是非常優秀的。


中證生物醫藥指數二級細分行業的分佈大概是,生物創新藥佔比36.6%,IVD,就是體外診斷,佔比是23.2%,疫苗佔比是14.9%,血製品佔比是13.4%,CRO佔比是4.2%,還有一些其他大概7.8%。IVD在傳統醫藥的分類裡面分在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裡面,尤其是醫療服務。但是,很多的IVD企業,用到了大量的生物技術。所以指數編制的時候,會多劃一塊IVD進來,這是生物醫藥指數跟傳統的大醫藥的框架劃分稍微有一點點不一樣的地方。所以也就使得這一次疫情,生物醫藥指數的受益範圍就會更廣一些。


雖然生物創新藥沒有直接受益於疫情,但是長期發展還是比較好的。這裡不分析創新藥,也不展開來講,但它的前景確實還是比較不錯的。


體外診斷(IVD)板塊直接受益於疫情。新冠肺炎的很多試劑,診斷試劑都是屬於IVD這個細分行業裡的。所以這一次整個IVD板塊也是直接受益於疫情。


疫苗在高度景氣週期中,新冠肺炎其實也直接帶動了疫苗的行情。我國以前都是一類苗,國家強制要打,到後面發展成二類苗,比如說肺炎疫苗,四價流感疫苗,HPV疫苗,這些各種各樣的疫苗出來了之後,可以自主選擇去打和不打。在這個過程中還是很多需求會被挖掘出來,大家都願意去打這些各種各樣的疫苗。比如說大家可能經常看到新聞說HPV疫苗供不應求,到社區去預約,連二價的現在都是約不上的,四價的就更不用說了,在一些私立醫院可以打到四價的。要想打九價,只能去香港打,現在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現在二類疫苗是如火如荼的在發展,雖然2018年因為長生生物的事情有一個打擊,但是實際上這一兩年因為它都是高度景氣中,所以雖然短暫有個打擊,但是整個市場現在其實還是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疫苗的批簽發數量其實還是趕不上市場的需求,尤其是一些受歡迎的疫苗品種。


除了它自身本身在一個高度景氣中之外,新冠肺炎其實也是直接帶動了疫苗的行情。現在進展最快的是康希諾和陳薇博士合作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已經進到臨床二期了,它其實是有一個非常好的帶動作用的。除了腺載體疫苗已經開始進入臨床二期,同時還有滅活鹼毒疫苗也開始出來了。所以就是未來除了本身原來的景氣中之外,新冠肺炎的疫苗一定會給整個疫苗行業帶來比較大的關注以及增量。因為疫情要真正徹底控制住,還是要大家都有抗體,就必須去打疫苗。


本次疫情中屬於血製品的白蛋白和靜丙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

現在疫情對白蛋白的需求是兩個說法,白蛋白是可以給重病病人,有比較好的營養支持和改善。但是現在也有一個情況出現,就是疫情的過程中,其他很多疾病就沒有正常接診,或者說做手術,因此其他疾病對白蛋白的需求就降低了。但是整體來看,白蛋白應該在一季度的時候還是處在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因為白蛋白的批簽發數量較去年同期也並沒有很大的增長,但是需求因為新冠肺炎的爆發,一下子就出來了。尤其是二月份的時候,其實是嚴重的供不應求的狀態。現在因為整個醫療秩序也都恢復了正常,所以白蛋白的需求應該也是平穩了。


還有靜丙,靜丙其實這一次對很多的重症患者起到了比較好的幫助作用。靜丙是一個藥物的名稱,它的通用名叫做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它其實對重症新冠肺炎疫情的患者還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靜丙是可以產生抗體的,所以是可以去幫助這些新冠肺炎疫情的患者能夠有健康上的改善。所以在第一季度的時候,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靜丙的作用比較大,也得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市場上的反饋。


IVD、血製品和疫苗,在指數里加起來佔比就已經超過50%了,所以這也是生物醫藥ETF相對來說比較受歡迎的原因。去年也是所有已經上市的藥類ETF指數里邊去年全年的表現的第一名。到4月21號收盤,今年生物醫藥ETF直接就是雄冠所有的ETF了,年初至今的收益率已經達到了28.4%。


生物醫藥需求充足。老百姓對能夠治療好疾病,能夠養好身體的藥的需求肯定是一直在的。只要技術進步,能夠不斷地解決人類的病痛,延長壽命,提高生存質量,肯定需求是源源不斷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這麼多年,老百姓的收入是增加的,老齡化的情況也是越來越嚴重,所以需求端不是問題。現在的問題就是要看供給端能不能供得上。


供給端比前幾年有比較大的改善,這個改善主要來自於幾方面。一個就是藥企能夠挖掘到更好的人才了。國家以前的生物技術水平比較落後,以前學生物專業的高材生基本上都要考到國外去,在國外實驗室做實驗,國內就只能轉行了。但是這幾年不一樣了,生物專業出來的學生,是可以直接進到這些藥企的實驗室裡邊的,所以就實現了人才的培養以及應用的流暢銜接,這跟前十年相比已經有了一個極大的改善,人才是夠的。


資金也是有的。現在國家也好,民間也好,在醫藥方面各種各樣的一些LP、GP、天使投資基金、私募基金是非常多的,所以從資金來看,不是沒有錢,是在不斷地找好的項目,對供給方的支持力度也是非常大的。


從政策的角度來看也是非常充分的。其實醫藥的行情是從從2017年的下半年開始的。2017年下半年之前一直在不斷地給醫藥行業出了很多改革以及各種政策,比較重要的有一個政策,就是創新藥品和創新醫療器械的優先審評審批制度。這個政策出來了之後,極大地改善,或者說縮短了這些藥企去申報品種,以及進行這種臨床,還有生產各個環節,跟以前相比就有一個非常大的改善,這樣就可以提高企業運營的效率。


所以,在人才、資金,還有政策各方面的支持之下,企業的技術水平也是在不斷地進步的。以前治療癌症的藥品,國內可能在2000年到2010年之間能出來的真正的帶有一些創新性質的是屈指可數的。但是我們看,在過去一年,2019年光是PD-1就有四家廠商,國內的就已經開始做出來了,在市場上賣了。所以從這樣的一個發展的脈絡來看,我國首先市場是非常大的,天然的市場就在這裡,就看各個廠家能不能滿足。現在看到的是這個行業的前景,或者說發展應該來說是非常不錯的。


生物醫藥行情展望


生物醫藥在全世界疫情控制的比較好的情況下,短期可能迎來調整。2月14號我去做直播的時候,沒有想到這個疫情會在全世界現在這麼大規模的發展起來。股票行情很多時候是預期驅動的,在疫情過程中,大家一邊是為疫情的發展而感到憂心。另外一邊,也會把這個預期反映在醫藥行業和生物醫藥行業對應的股票上,它們就會有一個比較好的表現。所以其實當時我們是預判,可能疫情控制住了之後,生物醫藥會有一個短期的調整。


後來發展成全世界的疫情確實是超出我們的想象,我們也沒有想到歐美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在中國已經做好了提前預警的情況下,並沒有把這個事情當成事,有這麼快的發展。於是現在就出現了國內很多的,比如說醫療器械,包括這種IVD、試劑、口罩等等設施設備,現在不斷地賣給國外。這個事情對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會產生一個前瞻的預期,

所以我們認為生物醫藥可能還能有一段時間的表現,但是如果全世界範圍的疫情有一定的控制,或者是說控制的比較好的情況下,它可能短期也會迎來一個調整。


生物醫藥長期前景確實是非常好的。這個品種,可以推十年以及十年以上,就是所謂的男神品種,它能夠帶來的這種自信。因為它確實是一個長期表現,在我們的展望裡邊,它的二級子行業每一塊的構成都是經得起長期發展邏輯的檢驗的。所以這是我們看好生物醫藥ETF的原因。其實不僅僅是它今年的表現比較好,我們認為它的長期表現應該來說也是比較不錯的。我們認為生物醫藥在大醫藥的七個細分子行業裡面,也是非常優秀的細分子行業,依託於生命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也建議大家可以長期關注生物醫藥ETF(512290)的表現。


為何生物醫藥ETF能殺出重圍?


提問環節


提問者1:生物醫藥ETF跟蹤的生物醫藥指數已經PE達到了70多倍,PB已經是3倍多,這麼高的估值,投資者現在進去是不是風險會比較大?


梁杏:好的,這個問題我來說一下。醫藥會有一個問題,就是剛剛這位投資者提到的,它的估值水平確實是會相對來說比較高的。2018年,我剛剛提到,上半年它是一個吃著火鍋唱著歌,漲得比較好的行情,後來遇到了這個事件,就是長生生物的事情,以及兩次帶量採購的影響,就把估值直接打到了過去十年的最低水平。


所以我是想說什麼?第一點,醫藥長期的估值來看,從歷史上來看,它也不算是特別的便宜,你說它去跟消費去比,它的估值水平,整體醫藥行業的估值水平,它都是比食品飲料行業要高的,比那些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或者我們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說醫藥在行業裡,它在消費類的指數,或者說它在消費類的行業裡面,它是更具成長性的,所以它的估值水平會比其他的消費類要更高一些,這是第一點我想說的。


第二點,我剛剛前面有提到,我覺得它最近漲得這麼好其實主要是疫情驅動,很多投資者或者是說裡面的很多股票,是投資者拿來對沖疫情的影響,就實現了一個對沖疫情影響的過程。疫情控制住了之後,它確實是有可能迎來一個調整期的。但是我想建議大家關注的是什麼?我想建議大家關注的是它的長期,我認為如果我剛剛說的短期的調整來臨,對這個產品來說,它反而會是一個比較好的建倉的機會。是這樣。


提問者2:生物醫藥ETF中的個股權重是基於什麼調整的?


梁杏:一般來說,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指數使用的都是市值權重,它就是根據這個指數的自由流通市值來進行權重的自然安排,就是根據市值來調整的。


提問者3:全球疫情有所控制後,預計產品大概有多少比例的回調?


梁杏:這個不太好說,我覺得如果能調個10%到20%,應該算是挺多的了,這是我個人的一個感覺。具體的到時候以實際的情況為準,因為這個也不好說,我是覺得疫情期間有的時候會存在一些情況,就比如說像當時瑞德西韋這個仿製藥,有兩三個股票搶先,他們就宣稱他們已經研製出來了這個仿製藥,或者說把這個原料藥也準備好了,市場當時很短的時間就給了兩個漲停,它這種我覺得其實都是虛假的繁榮。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真實受益於疫情的一些公司肯定也是有的,因為它會實打實的變成它的產品的銷售或者是服務的銷售。但是這個部分市場會給他多少的溢價,這部分我們現在不好評估,所以我給的這個回調覺得是不是10%到20%之間,但是這個只能做個參考,不能作為投資的絕對的標準,就是給大家做一下參考。


提問者4:在研藥品的小試和中試階段是概念,跟臨床一二三期有什麼樣的區別?在時間段上有沒有重複?


梁杏:我不知道你說的小試和中試是不是藥品的實驗階段,如果是實驗階段,它確實是一個概念,因為藥品的實驗是要經過很多道程序的,比如說像這種藥理,就是你在實驗室裡面做這個結構做出來,你本身要先經過動物實驗,臨床你可以理解為它是這種人體的一個實驗,它確實還是有一個區別的。動物實驗或者說實驗室裡你在做的時候,你去研究這個藥理各種,你自己首先要用學到的知識去研究這個東西,它是更前置的。接著就是上動物實驗,觀察動物的各種適應症以及各種反應,不良反應什麼的。動物實驗安全性過了之後才會到臨床一二三期,而且一般來說現在這種仿製藥是沒有臨床的,一般來說創新藥才會有臨床一二三期。


在時間段上的話,這個臨床一二三期有的時候可能會拖得非常長。為什麼呢?因為首先你要招募到足夠的病人。你招這個病人其實是很花錢的一件事情,因為你要派出你的人員,要去找醫生,找醫院,願意幫你做這個實驗,你還要幫助醫生再找這些病人,然後入組,它有一定的基數。而且一二三期一般來說人群會越來越大,因為到後面他要去看你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的,你要覆蓋的人群就會越來越大。所以它確實是很拖時間的一個流程,時間段上它就是先後的順序,一般是這樣。


提問者5:咱們這隻基金調倉週期是多久?


梁杏:是這樣的,我們那個基金在成立的時候一般是有一個建倉期,在ETF上市之前。上市之前你把倉位要建到接近滿倉的,要不然上市發生贖回的話,你是沒有股票可以給人家的,因為ETF的贖回都是給實物的。所以我們第一次建倉一般就是在成立以後,上市以前,你要把這個倉位的建倉做完。做完了之後,日常其實就是調倉,我們會有跟蹤誤差的一個校準的系統,系統會去評估你的成分股偏離的程度,作為基金經理提醒你去校準個股。我們一般一個月,日常我們是根據這個調倉的系統給的提示進行調倉,這是日常的這種倉位的校準,一般一個月會再去回顧一下,看一下有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問題,如果沒有就還按照日常的調倉系統給的提示去操作就可以了。


比較大的調倉其實就是指數調整的時候,我剛剛前面有介紹,絕大多數的指數都是半年調整一次,一般比如說像6月份和12月份這個時候,這個指數一動,我們就得要馬上跟著動,不然你的跟蹤誤差就會擴大。所以日常調倉比較多的,除了首發的時候建倉之外,剩下的就是在那個指數調整比較厲害的時候。我們日常的工作就是校準跟蹤誤差,以及幫投資者去補券,因為有很多投資者會利用ETF申購的時候,應該是拿股票來申購的,但是很多投資者看空這個股票,他就會拿現金來申購,我們會在T+2日幫他去把這個看空的股票補上,大概是這樣。


提問者6:恆瑞市值是最大的,卻不是權重最大的嗎?


梁杏:對,因為我們剛剛有介紹,就是會在這個指數里邊,會把它設計了一個5%的上限,所以恆瑞的市值最大,它頂到頭就是5%,就是這樣。我們這個是在指數編制方案裡的,這個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特別大的股票會佔比特別高,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


提問者7:買恆瑞、邁瑞這樣的龍頭,和買你們這樣的ETF,哪個更具備長期的投資機會?


梁杏:是這樣的,對於個股,不管是龍頭個股還是裡面的小成分股來說,都是個股,ETF和個股,我個人會認為ETF或者說基金,它可能是不是更適合個人投資者一點。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大家可以聽一下,一個就是個人投資者或者是一些中小的機構投資者,其實他在研究股票上面,他的這種時間或者說人手是不那麼夠的。因為專業的機構會有研究員或者是說有外部的券商研究所去提供這種各方面資訊的支持和支撐,但是個人投資者以及這種中小的機構,它可能人手不夠,或者是說時間不夠,因為很多個人投資者還是有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只能下班之後做做研究。包括專業的投資者,他還可以去上市公司調研,他其實會具備更豐富的一些信息優勢。這是第一部分,就是說選擇一個基金,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我們會認為在這種信息優勢上應該來說會更好一點。


第二個就是很多的個股,像恆瑞、邁瑞它是龍頭,這種所謂暴雷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很多的其他的股票,它的這種暴雷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或者說我們也不能說暴雷,我就說變臉吧。你買一個個股,你去重倉持有它,其實風險還是比較大的。你去買一個基金,我們認為你其實看好的,比如說像我們生物醫藥ETF,你看好的其實就是這種長期的生物醫藥領域的發展,我們認為它的長期投資的價值應該來說還是會更好。不代表說恆瑞或者邁瑞會暴雷或者怎麼樣,但是從這種客觀比較的情況來看,我們認為確實還是基金的這種波動率,或者是說各方面的指標應該來說還是更好的。


舉一個不一定恰當的例子,比如說前段時間格力也是一個大龍頭了,家電領域的,業績它也是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下降,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這個時候你拿著格力,它雖然是一個過去那麼多年的絕對龍頭,但是那個時候你拿著它,你心裡就會很難受。所以我們認為從個股和ETF的角度,我們會更推薦去持有ETF,它可能會對各方面的心態會更有一些優勢,大概是這樣。


提問者8:ETF每年的紅利分配如何確定?


梁杏:是這樣的,ETF的紅利,基本上股票分紅ETF就會收到這個紅利,收到了之後,它會在我們的現金賬上。因為ETF的倉位我剛前面有講到,它是比較高的,日常是接近百分之百的。我們收到的錢如果是跟其他的各種的資金能夠湊上一個籃子,我們就會把它買成股票,基本上來說其實主要還是用來做再投資。


ETF一般不太會每年經常分紅,這種是比較少見的。除了那些特別的ETF,比如說像有期權或者是其他,這個它需要保持一箇中性。大多數的ETF其實不太會經常去做分紅這件事情,因為一年其實收到的紅利可能也沒那麼多。一般常規的情況,包括我們是從2011年開始做ETF,做到現在,我們一般都是攢一攢,攢幾年一起分掉。但是大家不要覺得說這個是我們不把紅利給大家,只是因為平時太少了,所以我們一般會攢一攢,再一次性分掉。日常這個紅利其實包含在淨值和價格裡面的,大概是這樣。


風險提示: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並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無論是股票ETF/LOF/分級基金,都是屬於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於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


基金資產投資於科創板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


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並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