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這事也需要學?四個閱讀層次、三個讀書方法讓你重新認識讀書

為什麼別人讀完書收穫滿滿,我卻讀完一本書感覺收穫不大?

或是雖然有些收穫,但是放到實際生活里根本用不好?

買了高分書籍囤在家裡,每本書看了前面幾章就放在那裡積灰?

平常事情多,很難連續性看書?

讀書這事也需要學?四個閱讀層次、三個讀書方法讓你重新認識讀書

我從大學起開始保持閱讀的習慣,我很幸運能很早體驗到閱讀帶給我的樂趣,那種每每接受到新知識新理念帶來的滿足感;

也感受到閱讀帶給我的改變,當書中的知識解決了我在現實生活遇到的問題,也一點點打開我的視野和格局時,強烈的成就感又促使我願意花費更多時間在閱讀這件事上。

可以說,我現在已經徹底愛上了讀書,也極力推薦大家堅持閱讀的習慣。

讀書這事也需要學?四個閱讀層次、三個讀書方法讓你重新認識讀書

當然這不代表我在閱讀這條路上一直走的很順,上面的那些問題我也都遇見過,所幸我跨過了它們,堅持走了下來,接下來我將談一談我關於讀書的一些心得,希望你也可以享受到讀書帶來的知識盛宴。


閱讀的四個層次

我們會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比如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可在讀書這件事上,又有多少人精進過閱讀理解的方法論呢?

你知道如何給閱讀的書分類麼?

你知道不同類型的書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讀麼?

法國學者帕斯卡爾在三百年前就說過:讀的太快或太慢,都一無所獲。

那麼何為太快何為太慢?

弗蘭西斯·培根也曾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

我們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用同一種方法去閱讀所有的書,這就像你希望一雙鞋適用於你所有的生活場景,跑步,登山,打籃球。這是不太明智的想法。

閱讀也是也是分層次的,莫提默·J·艾德勒就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這四個層次是逐漸累積的,並且高層次包含低層次。也就是說,檢視閱讀包含在分析閱讀中,基礎閱讀是所有層次的基礎。

接下來,我將向大家解釋清楚這四個層次。

1. 基礎閱讀

又稱為初級閱讀,是指對文字、符號、語言的理解能力。比如,我們能看得懂一份報紙上寫著什麼,而幼兒只看到報紙上密密麻麻排列的黑色符號。

通常一個有小學學歷的人就具有基礎閱讀的能力。

2. 檢視閱讀

指短時間瞭解一本書的大致概念和大致輪廓,通常分為兩種方法:

① 有系統的略讀/粗讀:

如果你拿到一本書,你不知道這本書是否值得仔細分析,你可能只是想挖掘下書中的觀點或是諮詢;或是你想要發掘所有的東西,但時間有限。那麼你可以用這種快速瀏覽的方式來閱讀一本書。

方法很簡單,先看書名、前言和目錄,大致對書的輪廓有所瞭解,然後挑幾個看起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章節來看。

② 粗淺的閱讀:

規則就是,從頭到尾先讀一遍,碰到不懂都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用這樣的方式讀一遍後,你可能只對這本書有不到50%的瞭解,但是你有了基礎概念後,可以選擇重新細緻讀一遍,或是隻研究裡面的關鍵觀點。

3. 分析閱讀

有些人在讀一本好書的時候,不知道如何吸收這本書的精華,看著別人收穫滿滿,自己看了卻想打瞌睡。

面對一本好書,我們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在閱讀時提出問題,然後在閱讀過程中,嘗試去回答這些問題。

關於一本書,一定要提出這四個問題:

①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

如何用最精煉的文字來描述這本書?作者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作者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② 作者細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詮釋作者的關鍵字,關鍵主旨,進入作者的世界,與他達成共識。

③這本書說的有道理麼?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評判的眼光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思考,不過也要記住以下原則:

  • 除非你看完了整本書,能完整詮釋作者的意圖,不然不要輕易評價。
  • 可以不喜歡作者的觀點,但如果做任何評價,都要有理論支撐。理性評判,不要為了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