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動力抗微生物化學療法修復骨髓炎模型兔的實驗

摘要:

光動力抗微生物化學療法修復骨髓炎模型兔的實驗

文題釋義:

光動力抗微生物化學療法:是一種新興的抗菌方法,是基於光動力療法的原理,利用合適波長光照射光敏劑產生的活性氧引發光化學反應,從而破壞微生物超微結構,起到殺傷微生物的作用的一種新的抗感染方式,目前已在淺表侷限性感染治療中被廣泛應用。

骨髓炎: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伴有骨組織破壞的炎症反應過程,主要臨床表現為骨組織的壞死、硬化、瘻管和竇道的形成,其致病菌有很多,包括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和真菌等,可為單一細菌感染,也可為混合細菌感染,但主要致病菌仍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背景:光動力抗微生物化學療法具有廣譜抗菌、起效快和無耐藥的特點,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淺表侷限性感染的治療。

目的:瞭解光動力抗微生物化學療法治療骨髓炎的效果。

方法:取新西蘭大白兔(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36只,建立左側脛骨骨髓炎模型,造模28 d後隨機分3組處理:空白組脛骨開窗清創後不做任何處理;對照組脛骨開窗清創後在感染脛骨骨髓腔內填入萬古黴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實驗組脛骨開窗清創後對感染脛骨骨髓腔進行光動力抗微生物化學治療。術後4,8,12周,分別進行大體觀察、影像學檢查及細菌培養。實驗已通過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2015)-0002]。

結果與結論:①大體皮膚外觀:空白組可見膿性分泌物,實驗組與對照組膿性分泌物消失,皮膚癒合良好;②X射線檢查:隨著時間的延長,空白組骨髓炎逐漸加重,實驗組及對照組治療後骨質破壞逐漸減少,骨質缺損逐漸癒合,實驗組與對照組術後不同時間點的表現無差異;③細菌培養:隨著時間的延長,空白組細菌陽性率無明顯變化,實驗組及對照細菌組陽性率逐漸下降,且實驗組與對照組術後不同時間點的細菌陽性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 0.05);④結果表明:光動力抗微生物化學療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骨髓炎方法,可有效控制感染,為骨髓炎臨床治療積累了實驗依據。

ORCID: 0000-0002-4061-2330(劉天盛)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組織構建;骨細胞;軟骨細胞;細胞培養;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骨質疏鬆;組織工程

關鍵詞: 光動力抗微生物藥物, 光動力抗微生物化學療法, 萬古黴素,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髓炎, 金黃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耐藥

文章來源: 馬金超, 劉天盛, 劉愛鵬, 王 昊, 王 琪, 梁勇健, 王 琳, 狄海威. 光動力抗微生物化學療法修復骨髓炎模型兔的實驗[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0, 24(8): 1254-125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