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江懷古

2020年庚子鼠年的春節,當歷史開啟又一個甲子的輪迴時,因為愛人的原因,我再次來到曲靖這座城市。

曲靖,地處中國西南腹地,雲貴交界處。數年來,因為求學的原因,我乘火車往返於學校與故鄉之間,曾多次路過這座城市,卻從未曾想過有一天會因為某個人而與這座城市結緣。或許是歷史專業出身的緣故,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對我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求學期間,曾有過遍訪歷史遺蹟,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的想法。但是,因為時間不允許,加之囊中羞澀,一直未能成行。故而,當我再次踏上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時,心中想去白石江之戰發生地看看的想法愈來愈強烈。之所以說熟悉這片土地,不僅因為這並非我第一次來到這座城市,更重要的原因是通過網絡、書籍及身邊的朋友的介紹,我對這座城市的總體概況有所瞭解。而說對她陌生,是因為對她的認識停留在表面,未曾深入到這座城市去感受她的脈搏,去了解生活在這裡的人民。當我將心中所想說與愛人,她微微一笑、欣然接受,表示樂意陪我去看看,也讓我進一步去熟悉、瞭解這座城市。


白龍江懷古


在親眼看見白石江之前,我曾對她有過各種想象。歷史上發生在大江大河上的著名戰役數不勝數,諸如三國赤壁之戰、元末洞庭湖之戰、解放戰爭時渡江戰役等等,長江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曾無數次見證過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歷史事件。白石江之戰作為朱明王朝統一天下的最後一次大規模作戰,太祖朱元璋譴將三十餘萬征討雲南,元朝駐紮雲南的梁王以十萬精兵駐紮白石江畔,以逸待勞迎擊明軍。我心想,既然元軍選擇以白石江為屏障,雙方投入兵力高達四十餘萬,想必白石江即便不比長江寬闊,應亦有數十米寬,水流湍急,不易通過,才可為一道天然的軍事屏障。

然而,當我真正來到白石江畔,如果不是岸邊石碑記載,我很難將眼前這條寬不過四五米、深不過膝的小溪與史料記載的白石江之戰聯繫在一起。更無法讓我認同,這樣一條小溪是曲靖這座有六百多萬人口城市的母親河。


白龍江懷古


正當我心中疑惑時,站在身旁的一位白髮蒼蒼、頭戴鴨舌帽、戴著一副金色邊框眼鏡的老者,自言自語道:古時的白石江可不是今天這個模樣,她寬闊、浩蕩,滋潤著這一方沃土,養育了這一方人民。聽到這裡,讓人不由感嘆滄海桑田,世事無常。

我不禁在想,當歷史的車輪走過六百多年,曾經的大河尚有今天這樣的寬度;當我們的生命走過數十年,我們又能給生養我們的土地留下什麼呢?想到這裡,不由生出陣陣羞愧,羞愧自己對眼前這條大河一瞬間的輕視,更羞愧自己走過人生的三分之一尚無所作為,反而去苛責這條大河今日的模樣。我心中久久無法平靜,沒有人知道六百多年來這條大河見證了的多少坎坷,這裡的人民經歷了多少磨難。


白龍江懷古


作為華南大動脈——珠江的支流的支流,沒有人知道她在滋潤這一方百姓的同時,貢獻了多少流量;沒有人知道,這條發源於中國西南腹地的河流,為了實現奔流入海的目標,流過多少曲折;更沒有人知道,為了保持今日的模樣,她是如何精打細算,才細水長流到今天。想到這裡,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去讚美她、謳歌她,讚美她曾經輝煌而不張揚,讚美她養育百姓而不求回報,讚美她心思縝密而細水長流,讚美她認準目標而奔流入海,讚美她放下過去而面對現實……

白石江,這條今日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小溪,經過幾百年的流淌,仍能給予我這個外鄉人以人生的啟迪,我不由感嘆她不愧為曲靖這座城市的母親河,而她滋潤著的一方子民,也繼承了她的優秀品質,繼續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書寫著屬於他們自己的傳奇。#情感事務所##一起等春天#


白龍江懷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