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七十年代,在臺灣國語流行音樂的傳入和西方流行樂盛行的背景下,用粵語演繹的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在夾縫中並沒有被擊垮,相反,因為本土市場的青睞,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在70年代開始嶄露頭腳,即將拉開一個全新的輝煌時代

說香港流行音樂,就不能忽略中國流行樂的來源,在“新文化運動”以後,許多西方的意識形態湧入,其中也不乏以爵士樂、百老匯歌舞和好萊塢電影為主的流行文化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香港,旺角(上圖)

在受西方流行文化的不斷薰陶,上海,這個中國“十里洋場”之稱的國際大都市,開始自覺地發展起中國本土的流行樂,在當時創造了一大批優秀而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

解放後,由於中國內地的政治土壤已不適於流行文化的生長,原來在黃浦江畔響徹的西方流行音樂轉戰租借地香港;國語流行音樂則東渡臺灣,並在寶島上生根發芽

七十年代以來,以鄧麗君為首的臺灣流行音樂逐漸進軍香港,並迅速在香港流行樂界佔下一片天地,同時,英國“披頭士”樂隊在香港演出,在香港掀起英語歌潮

但無論是西方流行文化抑或臺灣流行音樂,都不能被本地香港市民所接受,出於地區認同心理下的本土文化需要,本地人急需能與臺灣和西方抗衡的本土優秀流行樂手

在這種情況下,出生於1948年的歌手——許冠傑成為了揭開香港流行樂壇輝煌序幕的奠基人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年輕時代的許冠傑(上圖)

出生在廣州的許冠傑一歲時便隨父親移居香港,在中學時,許冠傑受西方流行歌曲和本地粵劇的影響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後,便先後以樂隊和個人身份在樂壇發展

真正讓許冠傑的音樂一炮走紅的是其在喜劇電影《鬼馬雙星》中的同名主題曲,與該電影滑稽詼諧的作風一樣,許冠傑的音樂也充滿了搞笑和無厘頭的味道,因此,許冠傑被稱為“鬼馬歌手”

“ 鬼馬” 一詞在廣東話中有 “ 機靈古怪” 之意,其中暗含的意思既有少許責怪但也包含有些許讚許之意。許氏的這類歌曲中包含有大量的粵語俚語、 俗詞,內容多是用調笑或輕鬆的口吻描繪出香港市民的普通生活和感受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七十歲高齡的許冠傑仍在演唱會上獻唱(上圖)

聽許冠傑的歌曲仿似聽香港市民在茶餐廳中的閒聊,這一類型是許冠傑歌曲裡面數量最大的,可算得其歌曲的主流 。因為存在本文前述的社會背景,香港人在許冠傑的歌聲中找到了自我的身份認同,因此,許冠傑代表香港本土流行文化在當時紅極一時

在香港流行樂壇把許冠傑尊為“粵語流行曲開山祖師”之時, 香港電臺在七十年代末首次舉辦了權威性的“十大中文金曲”評選,以鼓勵本地中文歌曲的創作和演唱

在這次評選中,繼許冠傑之後的又一位年輕人開始嶄露頭角——比許冠傑大一歲的林子祥

與出生廣州,移居香港的許冠傑不同,林子祥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並且,出身於中產階級的他在讀書時代還有留英背景,這就意味著林子祥的唱法並不像許冠傑那種存粹接地氣的鬼馬

但在幽默詼諧的許氏風格紅遍整個港島情況下,林子祥在自己的歌曲中也不得不吸收許冠傑的風格,同時,也將自己偏向於抒情的聲線和情歌類型的歌詞一併揉合進歌曲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林子祥(上圖)

於是,林子祥的成名作《分分鐘需要你》在第三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獲得金曲獎,從而使林子祥成為繼許冠傑、羅文後又一代表香港本土的優秀歌手

後期的林子祥聲線越發獨特,唱功技巧越來越純熟,他的高音讓譚詠麟、張國榮、李克勤等後輩唱將們都為之震撼,因此,林子祥也獲得了“全香港藝人最不想與之同臺演唱”的稱號

香港社會富裕市民自然注重消費流行音樂工業在全城消費的能力支持下,空前興旺 (黃霑《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

香港進入八十年代,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娛樂業的發展。進入到資本主義工業化時期的香港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的高度發展,必然會使人們對精神生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香港流行音樂正好在此時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流行樂表現得異常活躍,其商品性工業化特徵越發明顯,在樂壇則是包裝時代的開始,直接的反應就是巨星雲集的偶像帶領新的潮流

於是,八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樂壇進入了將“兩王一後”相提並論的時代(兩王為譚詠麟、張國榮;一後為梅豔芳)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張國榮與譚詠麟(上圖)

譚詠麟,這個出生於香港的五十年代人,父親是足球運動員,與七十年代的前輩們一樣,譚詠麟在學生時代就有了樂隊形式的音樂嘗試,但他的音樂生涯並沒有前輩們的那麼順利

在“looser”樂隊和“溫拿”(粵語中對“勝利者”(winner)音譯)樂隊先後解散後,嘗過失敗和溫拿滋味的譚詠麟退出了當時被許冠傑、羅文、林子祥們佔據的香港樂壇,轉戰臺灣

可能是秉承“唱而優則演”的原則,立足臺灣影視界的譚詠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譚詠麟憑藉主演電影《假如我是真的》一舉拿下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這是他演藝生涯的拐點

後來的譚詠麟重返香港樂壇,他的歌曲在前述“十大金曲”中年年獲獎,這逐漸奠定了譚詠麟在香港樂壇的地位

譚詠麟事業的高峰是在1984年,這一年,他的專輯銷量,勢如破竹,他的火爆也創造了香港樂壇歷史上燦爛的一年:唱片銷量和出版量都創當時歷史最高紀錄

他的成功,除了與香港經濟發展消費主義盛行相適應外,還與他為人和善的性格以及唱片公司力捧包裝有關,此外,譚詠麟演唱風格也暗合了香港樂壇前輩們所形成的“平民情歌”演唱風氣

在譚詠麟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一位歌舞兼備的青年走進了香港大眾的視線

張國榮,這位家境出身優越,受過英國高等教育的男孩,走向音樂領域完全是出於偶然。愛好時裝的他考入英國利茲大學攻讀紡織,準備在畢業後接替他父親的生意

但生活的戲劇性重重的打擊了他,在張國榮大一時,父親的中風使他不得不被迫返港照料老人,這在後來對他鬱鬱寡歡、內向沉穩的性格形成有著不小的聯繫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年輕張國榮(上圖)

為了不花家裡的錢,不耽誤父親治病,張國榮以賣鞋賣牛仔褲為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被朋友拉著參加亞洲電視歌唱大賽, 也正是此次比賽,讓張國榮開始了另一種人生

初入演藝圈的張國榮,事業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知名度也在很長的時間內沒有打開。從個性上來分析,張國榮與當時巨星譚詠麟的開朗性格相反,其是情緒憂鬱,內向的乖乖仔形象

而張國榮後來的成功是流行音樂發展的必然結果,無論是從他那張俊俏溫暖的臉來看,還是他那融合進英倫紳士的“雅皮士”風格來說。發展到八十年代中的香港流行音樂,正需要一個張國榮式的人物將其過於平民化的風格重新拉回半空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張國榮的“雅皮士”形象(上圖)

清純乾淨的聲線,憂鬱傷感的曲調,讓張國榮的音樂在一代唱將中脫穎而出,霎時間讓許冠傑的鬼馬曲風成為過去,香港流行音樂進入了以傷感情歌為主的發展基調

在譚詠麟、張國榮的“兩王”之後,“一後”梅豔芳的火爆則要歸功於存粹的商業包裝

脫胎於“香港無線”的歌唱選秀大賽,梅豔芳憑藉著“無線”的推捧快速進入了香港流行樂壇。當時的香港受日本文化的影響甚大,20世紀80年代,日本漫畫或動畫絕對是香港最普遍的潮流文化

效仿日本的偶像包裝模式,早期的梅豔芳在各種電視劇電影的主題曲插曲中獻聲,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幕後製作人的設計所為,每一次的公開活動也都是“無線”秀場的計劃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梅豔芳,《似水流年》

但這並不妨礙梅豔芳個人風格的形成,其唱法忽而冷豔低沉忽而高亢激情,時不時有摻合些許調皮青春,百變的演繹風格不僅讓香港消費者們耳目一新,還迎合了此時香港快去快來、性新厭舊的娛樂圈風格

來到八十年代後期的香港樂壇,兩大天王級巨星:譚詠麟和張國榮基本上壟斷了香港樂壇大大小小的音樂獎項,但風格迥異的兩人誰也不能說是香港樂壇第一人,這導致了兩人以及兩人背後的經紀公司、唱片公司、粉絲的直接間接的競爭和對抗

雖然譚張爭霸推動了香港樂壇的蓬勃發展,但兩派歌迷經常發生口水大戰,非吵即罵,甚至肢體衝突,以至於達到白熱化的階段,這樣的競爭局面給兩大巨星的名聲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譚張兩人在許冠傑退隱典禮上的合影(上圖)

於是,譚詠麟在1987年宣佈不再領取競爭性獎項,兩年後,張國榮也宣佈退出樂壇,專注於影視領域。就這樣,風靡整個八十年代的兩大天王紛紛退隱,隨後的1992年,香港流行樂祖師許冠傑也步兩大巨星的後塵宣佈退隱

樂壇大佬們的下野,使香港流行樂壇一時群龍無首,但這種局面僅僅維持了不久,九十年代後,一批新興的優秀人才進入樂壇並嶄露頭角,這批人才中尤以四人為重,於是,“四大天王”乘著樂壇領袖的真空期從而接過領導香港流行音樂的大旗

1990年,黎明作為偶像派火速走紅,同時,香港樂壇的樂隊勢力開始被偶像派取代。當時新星劉德華因為和黎明同屬偶像派,兩人被封為雙子星。而實力唱將派的張學友和前兩者被合稱樂壇“三劍客”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黎明(上圖)

1991年,原本就爆紅的郭富城從臺灣回港(因為譚詠麟的經歷,許多港星都效仿其從臺灣到香港的發展軌跡),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另一說法為方逸華)將四位當時最受歡迎的男流行歌手統稱為“四大天王”並得到市民廣 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張學友,這個被譽為“歌神”的唱將是“四大天王”中唯一的實力派,成熟穩重的唱功在其餘三人之上,因其唱片不斷打破銷售記錄從而獲得“神”的殊榮

張學友(上圖)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劉德華,這個在“四大天王”中成名最早的一個,與上代前輩梅豔芳師出同門,同樣是“無線”一手培養起來的偶像派歌手,即使有部分人認為劉德華的聲線並不是很佔優勢,但劉德華式的顫音唱法的確將許多情歌演繹得相當深情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劉德華(上圖)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黎明,這個在四大天王中最具文藝氣息,外表溫文爾雅,具有貴族王子氣質,因其儒雅的形象得到樂壇青睞。而郭富城,作為四人中資歷最年輕的一個,一開始並不是因唱功出名,而是他的舞蹈,被譽為“亞洲舞王”的他擅長駕馭各種舞蹈動作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舞蹈偶像派出身的郭富城(上圖)

不難發現,“四大天王”的身上,依舊存在著譚詠麟和張國榮的性格特點和人設,不嚴謹地說,這是因為譚張的成就實在過於太耀眼,而兩人又如曇花一現般在成名後迅速退隱,遠遠沒有讓香港的歌迷們盡興,於是也就只能找共同具有譚張特性的“四大天王”聊以慰藉了

香港流行音樂在整個90年代中,在以“四大天王” 為主的格局下,香港歌壇實質上變得非常無聊,即使是女歌手在他們的陰影下也難得發展,有個性、有特色的男歌手更難衝破高牆

這時,一個熱血澎湃的積極樂隊在“四大天王”以外的領域收穫著許多人的讚賞。直至如今,無論是在廈門還是在麗江,只要是號稱文藝範的酒吧,都多少會響起他們的歌

這支由黃家駒、黃貫中、黃家強、葉世榮組成的“BEYOND”,是當時香港的搖滾代表

“BEYOND”成立10年的紀念專輯——那張註定在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留下重重一筆的傑作——《樂與怒》。專輯中唱盡樂隊10年搖滾路心聲的歌曲《海闊天空》中無處不在的悲愴表達了“BEYOND”內心深處對香港歌壇的反抗與失望

也許是天妒英才的宿命,“BEYOND”的主唱樂手王家駒沒能想到,命運沒能給他挑戰“四大天王的機會——1993年6月30日下午4時15分,黃家駒在日本電視娛樂節目現場跌下游戲臺 ,昏迷6天后逝世,終年31歲

而那首悲愴的《海闊天空》成為一個巨大的充滿宿命感的預言和一次讓人難以置信的絕唱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BEYOND”對內地的影響相當大(上圖)

進入新世紀後,張學友和黎明宣佈退出香港音樂頒獎禮,不再領取任何獎項,與宣告譚張時代結束一樣,這也宣告著“四大天王”音樂時代的結束

後“四大天王”時代的人們本以為會存在下一個接班人,但無論是李克勤、陳奕迅、古巨基還是如今新興的周柏豪、側田、鄧紫棋們,在影響力上都遠遠不及他們的前輩們

可以說,進入新世紀以來,香港流行樂壇似乎一直被迫做著減法運算,唱片銷量在降低,歌手專輯在減少,創作人青黃不接,新星歌手越來越少,歌曲質量在降低,受眾對象越來越針對十幾歲的年輕人市場

而曲風也一改當年那種獨特的“港味”而變得不倫不類,香港樂壇在“後四大天王”時期似乎自甘墮落,好像已經接受了重振無望的觀點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陳奕迅,香港新生代歌手

“香港流行音樂能在海峽兩岸暢銷,最大原因拜香港的自由之賜。 80年代之前,香港是最開放的,臺灣不及,中國大陸更不及。然後隨著臺灣開放,大陸開放,三地差距越來越少,香港歌曲的吃香程度便相應減少” ——黃霑

雖然現在的香港流行樂壇早已不復當年的輝煌,在未來其重整旗鼓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我們不要忘記,從七十年代起到九十年代末,香港流行音樂曾創下的輝煌成果

這些成為歷史的經典歌曲是未來的流行樂難以到達的高度,希望諸位在跟著火箭少女的《卡路里》搖頭晃腦之餘,也不要忘記了,十幾年前,在深圳河對岸的那片燈火燦爛之下,曾經誕生過多麼燦爛的流行音樂文化。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