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今年將實施生態退耕還林54萬畝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0平方公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行河長制從全面建立到全面見效的攻堅之年。4月22日,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水利局獲悉,《重慶市2020年河長制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現已發佈,工作要點分六個方面共26條,指出今年全市將持續深化落實第1號市級總河長令,堅決打好河庫管理攻堅戰、碧水保衛戰,深化落實“一河一長、一河一策、一河一檔”,紮實推進“三水共治”,不斷推進河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切實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重慶今年將實施生態退耕還林54萬畝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0平方公里

南川區鳳嘴江整治效果

“四亂”問題清理整治,拓展到全市所有河流

根據工作要點要求,全市將堅決打好河庫管理攻堅戰。在深入推進“清四亂”常態化、規範化方面,持續開展河道亂佔、亂採、亂堆、亂建“四亂”問題清理整治,堅決遏增量、清存量,相關區縣要按時完成備案延期項目整治。

2020年,清理整治範圍拓展到全市所有河流,重點清理礙洪設施,整治非法建設、非法圍河圍庫、非法採砂、非法種植養殖以及農村塘堰髒亂差等問題。

在紮實推進岸線保護管理上,將加快長江干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進度,2020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違法違規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工作。

此外,全市將落實河道採砂管理責任制,開展非法採砂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採砂行為,發現一起、打擊一起。

重慶今年將實施生態退耕還林54萬畝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0平方公里

萬州區基層河長巡河履職

讓48段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和主城區56個河庫長治久清

為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重慶將緊扣決戰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和全面實現“水十條”國家考核終期目標,加強監測預警,深入實施重點河流綜合整治,以國考、市考斷面水質達標全面帶動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

全市將開展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建立入河排汙口管理長效機制。加大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指出問題整改力度。

持續鞏固黑臭水體整治成效,實現全市48段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和主城區56個河庫的長治久清。

到2020年年底,42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滿足或優於Ⅲ類的比例達到95.2%,全市不出現劣Ⅴ類國考斷面,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510條河流水質只升不降、持續向好,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為優,全市境內不發生重大水汙染事件。

重慶今年將實施生態退耕還林54萬畝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0平方公里

志願服務隊“河小青”到綦江開展清理河道垃圾志願活動

城市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95%以上,工業園區集中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在加強城鎮生活汙染治理上,重慶將實施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加快推進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6座、開工8座城市汙水處理廠新改擴建,完成5座城市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完成113座鄉鎮汙水處理廠技術改造。建成城市排水管網900公里、鄉鎮排水管網800公里。

到2020年年底,全市城市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以上,鄉鎮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以上,汙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

同時,加強工業汙染防治。到2020年年底,實現所有工業園區集中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率達到100%,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率達到100%,全面實現工業園區汙水達標排放。

畜禽水產養殖汙染治理將持續加強,禁止在河庫及三峽庫區175米水位淹沒區範圍內從事肥水養殖,推廣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到2020年年底,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規模化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

重慶今年將實施生態退耕還林54萬畝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0平方公里

綦江區執法人員對郭扶河違法搭建鴨棚下達執法整改通知書,並現場採集水樣

治理水土流失1100平方公里,實施生態退耕還林54萬畝

在構建人水相宜的水生態保護體系方面,重慶將在條件適宜地區開展農村生活汙水“黑灰”分離試點。同時,全面完成農村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整治清零,基本完成農村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聚居點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

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上,實施全市水源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和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有效減少入河入庫泥沙總量。到2020年年底,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0平方公里。

在加快恢復河庫自然修復功能上,深入推進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推進廣陽島消落區治理。完成國土綠化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到2020年年底,實施生態退耕還林54萬畝,人工修復溼地5000畝,自然修復溼地40萬畝,全市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實行全面禁捕,禁止生產性捕撈。

重慶今年將實施生態退耕還林54萬畝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0平方公里

豐都縣龍河整治成效

基本建成“智慧河長”系統,探索運用“智慧河長+”

在健全河庫管理保護長效機制方面,重慶在繼續壓緊壓實“一河一長”、 深入實施“一河一策”等工作外,還將建好用好“智慧河長”。

根據工作要求,將按照“先建平臺、後建前端”思路,充分共享生態環境、農業農村、規劃自然資源等部門數據資源,加快實施“智慧河長”項目,完成龍溪河、梁灘河、龍河前端智慧感知建設,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智慧河長”系統。運用好“智慧河長”統計查詢、問題處置、預警預判等功能,提升河流智能化管理水平。

同時,探索運用“智慧河長+”,綜合運用衛星遙感對比、無人機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及時發現河流突出問題,為水質提升、岸線管理保護等提供信息化決策輔助。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梓涵 重慶市河長辦供圖,均為資料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