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故事

故事1:

有個敬仰的前輩年輕的時候開了一家小書店,書店經營的過程中發現產生了大量滯銷書,一般的人怎麼處理?跟供貨方退換貨,打折促銷處理,捐贈出去做公益搞個事件營銷,還是作為買一贈一的老客戶福利?


好像這些主意都不錯。但是這個前輩有個更厲害的辦法:


去戒毒所,監獄賣書。


要知道,那些勞改犯,每天的勞動是有工資的,這些收入存在他們的卡里,用來在小賣部裡買買生活用品,香菸之類,除此以外,就沒有可以花錢的地方了。所以文娛消費用品可以說是剛需了。而且勞改犯裡可不都是不學無術的小混混,一些經濟犯,政治犯,職務犯罪的等等知識分子可多了。


監獄也非常樂意促成這件事,這種健康的文化產品怎麼說都是教化犯人的。


於是,這些打一折都賣不出去的滯銷書,通通翻了十倍按原價賣了出去。尤其是封面上有女人照片的,有大紅嘴唇的,銷量最好。


這很厲害了是嗎?


可是更厲害的同齡人立刻就問了更關鍵的一個問題:“前輩,你是如何接觸到這些監獄長的呢?如果這一招這麼管用,為什麼書店你不繼續開下去了呢?“


發現了沒有,厲害的人從來都不是按照常規順著被動接受信息的,不停質疑,不停反問,腦洞賊大,接受到超出認知的事情後腦海中會立刻腦補一遍流程,在跑不通的地方找到問題的關鍵


所以這個前輩真正厲害的是「關係」,竟然能進到監獄裡面做這件事,不亞於去中小學裡賣教輔書,培訓班和保險。灰色,少量,橫財。

故事2:

由於工作關係,我經常有大量贊助商禮物或者營銷樣書贈給各種段位的人,有普通用戶,有小資白領,有KOL網絡紅人,也有大佬級別的。


當接受到我的慷慨贈送信息時,對方給出的反饋一定是按照如下分類來的:


  • 普通用戶:天吶還有這種好事,好棒!謝謝!包郵嗎?
  • 小資白領:是什麼東西啊?我看看我到底需要不需要。
  • 網紅:送我體驗之後有廣告合作需求嗎?給你打折。
  • 大佬:你需要我為你做什麼呢?


發現沒有,厲害的人往往對於「好處」更加警惕和敏感,即使面對「善意」也第一反應是「等價交換」,而不是「佔便宜」,他們太清楚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道理。我相信他們絕對不是成為了富裕的人之後誘惑多了才會這麼警覺,一定是先有「等價交換」意識,才能讓他們走到今天的位置上。


故事3:

和一個大佬聊我一個項目計劃,項目被我描繪得非常誘人和生動,按照市場體量和用戶需求來說,邏輯嚴密,無懈可擊,眼看著就是一個炙手可熱的大IP即將誕生。


大佬問我三個問題:

1.如果我要跟你搶這個蛋糕,你拿什麼跟我比?你的碾壓級別的優勢在哪裡?

2.為什麼XX,XXX,XXXX一直也在做這個方向,他們卻沒有成功?是他們不如你努力嗎?

3.你願意為這件事,最高付出多大代價?


三個問題問得我啞口無言,倒也不是真說不出話來狡辯,而是倒吸一口冷氣之後,發現了自己的天真在哪裡。

第一個問題問的是稀缺性和唯一性;

第二個問題問的是競品分析和市場調研;

第三個問題問的是個人信念和破釜沉舟的偏執狂一般的熱情;


如果是出去融資,同樣會要先把這樣三個問題說清楚。這就是厲害的人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模式,無他,唯手熟爾。他們走過的路,栽過的坑,讓他們能一眼看出年輕的我們是哪裡沒有考慮周全。只不過有的人一輩子都不去思考和琢磨這些問題,空有年齡沒有閱歷,而厲害的人用日積月累的經驗,為自己構築了一個足夠牢固的思維帝國。


幾個小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