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該何去何從?德國政府表示增加補貼,加油幹

新能源在國內遇到的補貼退坡成為今年市場銷量下滑的一個原因,尤其是最後一季度的表現更加明顯。對這一結局很多人都認為新能源市場發展的確要優勝劣汰一番了。補貼退坡能夠讓一些有實力的公司脫穎而出,十分必要。但是德國政府最近卻宣佈會從2020年開始在未來5年裡把電動汽車的購車補貼提高一半。這樣做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推廣低排放汽車,助力環境保護。但是目的真的只有這麼簡單麼?電動車的未來該如何發展?國內的新能源造車實力是不是要考慮去德國上市發展一下?

電動車該何去何從?德國政府表示增加補貼,加油幹

德國政府表示他們想達到的目標是在2030年的時候能夠有1000萬輛電動車在市場上實用,這樣它和中國美國的競爭就更有優勢了?說打底還是大國之間的博弈。看看德系車這些年的動作就清楚了,大眾都推出了純電動車系列ID.3。光補貼顯然是不成的,德國政府還要見一些電動車充電站。和我們國內的補貼不太相同,德國政府好像更注重的並不是有多少電動車被生產出來,而是多少車型被投入使用。我們雖然佔據了優勢,但是也要小心不要被德國市場反超。

電動車該何去何從?德國政府表示增加補貼,加油幹

不過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德國的新能源車型本來推進就十分緩慢。因為歐盟的要求要進一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另一方面我們買新能源車的慾望卻不高了。因為它的確還是新生事物,優勢還不突出,生命力還不夠強。而燃油車卻是堅如磐石,大不了出個混動版而已。這樣的情況下發展新能源車型似乎壓力更大了,如果沒有政府的扶持,相信很快就會回到燃油車獨霸天下的老路上。

電動車該何去何從?德國政府表示增加補貼,加油幹

而反觀國內特斯拉在上海已經開始了正式生產,真正國產後它的做工和質量也許會有所提升。它的價格優勢如果充分發揮可以想象也許特斯拉會成為這一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國內的新能源造車實力本身就是白手起家,沒有雄厚資金也沒有充足的經費,如果補貼也縮減,可能他們超越特斯拉的難度就更大了。當然特斯拉來國內也有一些優勢,我們可以為它提供更多的配套零部件生產的工人,這一方面會培養出更多的技術工人。作為人才儲備也是很難得的。

電動車該何去何從?德國政府表示增加補貼,加油幹

看到德國政府的補貼增加新能源車企似乎更有些憤憤不平,國內的補貼是不是退的早了?從補貼時生產的車型和技術上來說的確有一段十分激烈的續航競爭時期:那時候不同的品牌車企都大力研究續航提升,不少車型也達到了和特斯拉PK的水準。如果我們把補貼政策的標準做得更加細化更合理一些,補貼真正需要資金和技術的企業渡過難關,會不會更合適呢?就如同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等品牌遇到的問題一樣,如果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寬容,推動新能源電動車也能夠迅速壯大佔領市場,未來也可以對環境的保護做出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