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為什麼賺錢?"你的回答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家長們別忽視

"爸爸媽媽為什麼賺錢?"你的回答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的童年就是在隔代教育下長大的,學齡前在奶奶家,上了學外公外婆來我家裡照顧我。小時候整棟樓的人家,只有我經常見不到爸媽。"不懂事"的時候我也拽著媽媽的頭髮,問她怎麼不跟別人一樣回來陪我。我媽媽很粗地打斷我:人家家的爸媽有本事能掙錢,咱家行嗎?

這給我從小形成陰影,有喜歡的東西我也不敢要,家裡還誇我懂事,從不亂買東西,可是我不希望這種懂事的孩子再被"製造出來"。


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班?

孩子,所有人都得工作。沒有無能的工種,只有萬能的付出。我們得讓孩子知道:所有人都得工作,隔壁媽媽很牛,但我也不差。我能做很牛的ppt,也能跑很洋的出差場。很多媽媽常因不能陪孩子而愧疚,但其實,孩子和我們都需要成長的空間,在必要的陪伴之後,工作是一種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

當初,董卿工作以後就說:「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先去做一個這樣的人。」我們可以這樣回答:媽媽愛你永遠不嫌多,而上班能讓媽媽積攢更多的能量,變得更強大,才能更好地愛你。兩三歲的孩子,邏輯力、想象力剛萌芽,這樣的解釋能讓孩子覺得:媽媽不是不要我,而是更愛我。

爸爸媽媽可不可以不上班?

有時候家長可能會無意識的說:「我也討厭上班啊,要是有不用上班的方法就好了。」彷彿在給孩子傳遞這樣一個錯誤觀念:上班很辛苦,謀生很無奈。如果能逃避辛苦,不妨走捷徑。我們要教給孩子正確的職業觀,對待工作的態度,藏著孩子未來的職業觀。正確的職業觀應該是這樣的:上班是為了工作。工作有辛苦。工作是人的價值體現。工作能讓人發現好玩的人生。發現深度自我的探秘之路。

上班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你。

當爸媽說「上班賺錢是為了你」時,他會愧疚,認為是自己造成了爸媽的辛苦。心理學家蘇珊·紐曼說:當孩子選擇犧牲自己來溫暖別人,證明他沒有獲得無條件的愛。這樣的孩子很難珍愛自己,也很難形成正向的自信感,他一生都會活得壓抑。與其跟孩子說「上班是為了你」,不如說:「我上班餵飽了你,餵飽了我,還餵飽了很多很多人。這是我的價值,也是我的力量,你可以依靠我哦。」

在孩子幼年時期,對社會和未來的直接得知渠道就是從父母身上。如果父母一味地給孩子灌輸負面的工作情緒,不僅會讓孩子對未來產生逃避的心理,同時對於自己的學習,也會有樣學樣的產生厭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