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儘管今天是屬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時代,我們仍然能看到二元論和兩分法是網絡發言的主流,畢竟標籤化的分類是效率最高的方法論利器。也幸好是因為互聯網所編織的廣闊天地提供了廣闊空間,讓我們有機會在二元的聲音之外聽見看見第三種、第四種,甚至更多敘事的可能。正如這一份“東方冥想指南”,策展人王曉楠在極具代表性的商業空間中呈現東方文化精神指南,嘗試探索情境轉換帶來感受力的衝擊。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道德經》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說的是自然之法將多餘補齊不足,互補輪迴。人間之法則與之相悖,往往強者更強,弱者失去更多。商業以多樣的推廣手段製造消費需求,被激發的慾望令現代人惶惶不安,享受物質快感的同時錯過了終極追求的體驗。東方文化傳統追求“心與物遊”的生命境界,支撐這種理想的無疑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觀。順應自然是東方文化的精神內核,在商業氣息濃郁的當代情境中,如何尋回樸素的人生體驗是所有人渴望獲得的超越性目標。“空中美術館”位於杭州遠洋樂堤港,是連接商業空間和寫字樓之間的過渡展示空間,特殊的空間為“東方冥想”提供了情境的可能。在“東方”的主題下, 展覽邀請中韓兩國藝術家展示其作品,以“悟以自省,悟性自足” “重複與再生”“天人合一”“有物混成”“當代的隱喻”5個部分組成,用一份藝術“指南”將觀眾從激烈的商業氛圍帶入靜謐的東方情境。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展覽現場

“悟以自省,悟性自足”。陽明心法“心外無物”,專注於精神品格和德行良知,萬物則是意識的派生。樸雄珪以“自身存在的理由”為出發點,從香灰中尋找線香的殘餘,以工整的排布將“理由”物化成一種秩序感的形式。螺螄殼裡做道場,潘子申用肚臍眼兒的翻模做道具拍攝影像作品,朝菌晦朔凝為一瞬,“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樸雄珪 Park Woongkyu 一念201842 Single-Mindedness Series-201842 60×60cm 布面丙烯、香,LED Acrylic on canvas, incense, LED 2018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潘子申 Pan Zishen 失樂園 Paradise Lost 截屏2 3min 單頻影像 Single frequency image 2014

循環往復,生生不息。“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古老東方哲學中對於宇宙運動規律的整體性把握與認知。事物的運動到變化都存在著由量變達到質變的規律,它轉化為一種具有指導意義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指南,深深植根於許多藝術創作的脈絡之中。 “重複與再生”主題中趙星太用滿是蝴蝶的裝置製造光影的奇觀,弱小的個體是構成無限空間的基礎元素。朱璽彷彿進入了相反的通道,讓我們看到了無限的另一種可能,路障的的形象隱喻著無法到達的遠方,具體的意向一直提示著難以抽身的現實。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趙星太 Cho Sungtai 被形成 No.1 Be Shaped No.1 59×7×45cm 綜合材料 Mixed material 2019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朱璽 Zhu Xi 規則的遊戲 The Game of Rules 200×110cm 紙本水墨 Ink on paper 2016

“天人合一”是東方文化對生命境界的最高想象,它同時成為指導和約束東方人行為方式的生命理念。對比東方多國文化,不難發現對自然狀態的和諧與平衡是具有東方性的終極追求。李昌勳與趙娜都通過環境題材的應用去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李昌勳的繪畫有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深入思考,摒除所有的文化因素,自然才是萬物共生的基底。趙娜以第三人稱的視角重構一個自然劇場,以比喻的手法戲仿了一出弱肉強食的自然大戲。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李昌勳 Lee Changhoon 喜鵲虎 Magpie and Tiger 120×90cm 紙本設色 Colors on Korean paper 2019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趙娜 Zhao Na 暗藏玄機 Hidden mystery 120×80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6

漸入佳境而“有物混成”。由混沌而來,逐漸清晰又混沌不堪,茫茫宇宙難以究其本源,更沒有辦法探明始末。顧奔馳以絲線作為媒介製作裝置,華麗清晰又渾然天成,萬線彼此交疊、穿插、相互作用而形成形式的美感,微弱和渺小的個體構建繽紛絢爛的世界。金炅蘭的創作以“世上沒有一件無用的東西”為哲學,從微觀角度去闡述“開始便是結束,結束便是開始”的理念,且引發她對於世間萬物在結束與開始間週而復始運動的深度思考與探索。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顧奔馳 Gu Benchi 光的彼岸 No.5 On the Other Side of Light No.4 180×80×81cm 綜合材料 Mixed material 2015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金炅蘭 Kim Kyungran 混沌中的秩序 Order out of Chaos 240×336×120cm 綜合材料裝置 Mixed media 2019


林茶引用燈光裝置演出一場“當代的隱喻”,她在小火車軌道裝置上安裝燈泡,工業時代的軌道正是一個連接傳統與當代的符號,它與空中美術館的空間相呼應,車頭上的燈光照亮前方,並將剪紙的裝置投影放大。“東方冥想”在首尾相接的過程中完成傳統、現實和未來的通感。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林茶引 Lim Dain Home#2 in Beijing 尺寸可變 綜合材料 Mixed material 2019

值得注意的是,王曉楠是一位澳洲留學歸來的90後策展人,作為一位成長在中國商業環境崛起時代的藝術從業者,她的視角聚焦在對藝術的東方性理解上令人意外。在被問及為什麼不做“聲光電”相關的展覽時,她說:“商業空間已經繽紛奪目,藝術要做的不是要和商品比拼吸引眼球。文化是多元的,具有東方特質的藝術品更能在場域的轉換中引起關注並引發思考。令我非常意外的是真的有觀眾走進空間一件一件細細品味作品的細節,這是這份‘指南’所達到的最理想的效果。”



您好,請查收一份“東方冥想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