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名街 | 府街:昔日嘉定府署 今朝財富廣場

府街起於叮咚街口,止於與鼓樓街相交處,長200米,寬10多米。府街,以嘉定府署所在地而得名,其遺址在今樂山軍分區內,舊為樂山歷史文化名城政治、經濟的中心。

嘉州名街 | 府街:昔日嘉定府署 今朝財富廣場

府,本是收藏典籍文書的地方。《說文》:“府,文藏也”。凡保管文書財物之吏,《周禮》均稱為府。到了唐代,才將府作為首都或陪都所在的行政機構名稱,後又將天下軍事、政治、經濟重要地方命名為府。

宋代沿唐制不輕易設府,但有一個慣例,即把帝王登位前的封邑地,登位後都升為府,稱“潛邸”,以示對帝王的尊崇。樂山稱府始自南宋,據《宋史·地理志》載:“(南宋)慶元元年(1195)冬十月乙丑升嘉州為嘉定府”。升府的原因,是寧宗趙擴在“光宗受禪,三月乙亥進封嘉王”(《宋史·寧宗紀》),這是嘉州稱嘉定府之始。元代設嘉定總管府、嘉定府路。明代改府為州,至清雍正十二年又設嘉定府。

宋時的府署在何處?規模如何?清嘉慶《樂山縣誌》說“府署在城北枕海棠山麓,宋建”,所指即今府街原軍分區內,現為沃爾瑪購物商場。宋代提點刑獄司署的位置即今府署。邵伯溫《題名記序》記載宋代提點刑獄司署在府城之北街,稱作“小市”,經不斷修建增廣,有靖民堂、萬卷堂、明允軒、盡心堂、清遠樓、枕江樓、種德堂、觀風堂。南宋乾道九年(1173),陸游攝事嘉州,從陸游描繪府署景物詩詞可知,反映當時州署是依山而建,有思政堂、東堂、西齋。宋時州署遷建於城中高處,目的是以避水患。

據明萬曆嘉州志記載,宋時州治所近有明月、澄江、荔枝等樓。明代府署(樂山人稱府堂)仍在今沃爾瑪購物商場,知州楊佐、袁子讓先後維修,規模巨麗宏大,明末毀。明人範醇敬在萬曆《嘉定州志》中稱其地理形勝為“枕海棠山,接高標之脈,南面而治,東面而門,紆曲宏邃,皆合法度。”府署內有正堂、贊政廳、居敬堂、知州廨等。東面有挺秀軒(以古柏名)、同知廨,廨後為甘棠樓,樓上有明代知州鍾振題的“海棠香國”匾額;東南為吏廨;西為儀仗庫,又西為判官廨,西南為吏目廨。府署內有兩條甬道,六房分分列路旁。中道上有戒石亭,亭前為儀門,門之西為監獄,南為寅賓館。館之後為預備倉,折而東為大門,譙樓居其上。門外有總輔及申明、旌善二亭,陰陽醫二學。施以行馬,豎以坊表,列之屏蔽,翼之榜房。可見其規模之大,明末毀於戰亂。清代,又重修府署。嘉慶《樂山縣誌》說:“皇清康熙六年(1667)知州高仰昆重建,雍正十二年(1734)升府,改為府署,乾隆嘉慶間知府倭什布、謝肇洙、宋鳴琦相繼修葺”。從清嘉慶《樂山縣誌》木刻圖看,清代府署規模宏大,有譙樓(鼓樓)、照壁、頭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花園等,逶迤直至城堞下桂花樓,與之並列的還有府附屬掌文移收發的機構——“經歷署”。

由於此街為府署所在地,故命名為府街。民國初年廢設府之制,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下令變賣官產,府署和經歷署一起變為民有。再後來軍閥王陵基買下府署作為公館。1949年12月,樂山解放後,樂山軍分區遷至府署內。1965年將府街、鼓樓街併為解放街,1981年地名普查又恢復府街、鼓樓街之名至今。以上縣街、府街,是樂山歷史沿革演變的縮影。

嘉州名街 | 府街:昔日嘉定府署 今朝財富廣場

沃爾瑪商圈

府街與鼓樓街的交匯處正是財富廣場所在地,這裡有沃爾瑪、太平洋影城、重慶百貨等大型商業體,背後還有樂山市第二中醫院,這裡也是是樂山舊城區重要的商圈地帶,繁華熱鬧。府街上美食種類繁多,奶茶、豆腐腦、缽缽雞、炸雞、烤肉等等,傳統與現代結合,是樂山最具人氣的街道之一。

嘉州名街 | 府街:昔日嘉定府署 今朝財富廣場

烤串

嘉州名街 | 府街:昔日嘉定府署 今朝財富廣場

烤串

嘉州名街 | 府街:昔日嘉定府署 今朝財富廣場

缽缽雞

嘉州名街 | 府街:昔日嘉定府署 今朝財富廣場

蛋烘糕

(樂山市市中區融媒體中心 中共樂山市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