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冰"的技艺,是如何陪伴古人度过春夏秋冬的?

前言

每到燥热的夏季,能给予人内心一丝慰藉的除了西瓜之外,非“冰”莫属。

在冰箱等治冰技术普及的今天,冰镇西瓜、冰淇淋和其他冷饮,早已不是啥新鲜事。

但你会不会好奇,古人只能在冬季里获取的冰,又是如何让他们清凉一“夏”的?

在很久之前,冰被人们拾起、储藏并使用。

很早以前人类就知道从自然界获取并使用冰,但是直到1755年时,人们才会学会如何制造冰。

用

据《夏小正》里记载的:"三月参则伏....颁冰者。分冰以授大夫也。"中可知我国的用冰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时期。

但是他们又是如何保存冰的?

古人常用的是物理冷藏技术来存储冰。

据文献记载:周王朝时,为了保证夏天有冰块的使用,就成立了相关的机构用以保存冰,于是冰的收藏也就开始制度化。

"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内外饔之膳羞,鉴丐,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盘冰。夏,颁冰掌事。秋,刷"(《周礼》)

其机构负责人叫凌人,他们专门负责冰的开凿、储藏、启用、分发等事务。

当然这个部门的编制也不小,有近八十人。一般在每年冬季的12月起,其官员就到水质好的地方去挑选质量好坚硬的冰,并用敲打的方式以获取天然冰后将其储藏。

春天则将一些食材存入冰罐,在祭祀、宾客来访和丧葬之时供给使用。凌人在夏天之时主要负责冰的分发,而在秋天之时则清理冰的藏身之所,以备来年使用。

古代的藏冰条件比现在要差很多,在没有冰箱的时候,冰的藏身之所就显的尤为重要。

用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诗经.豳风.七月》)”这里"冲冲"意思是指用力敲冰的声音,"凌阴"则是冰室。我国的考古学家就曾在陕西发现了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一处"凌阴",其能藏冰190立方米之巨。

古时藏冰的冰室被叫做凌阴,汉代改称为凌室,明清时由于用冰量的增多,多设成冰窑。

清时多建土窖和石窖来藏冰。其窖多建在阴凉之处,深入地下。同时窖的墙壁很厚,所以隔热效果也不错。

有的窖用干净的芦苇、稻草用作铺垫,然后放上冰,之后又放上树叶等一些可以隔温的东西后就密封窖口,储存到需要的时候在开封使用。

据记载,宫里除里有“凌阴”之外,还有冰厨、冰盘、冰井,冰鉴等。

冰鉴则是类似于“冰柜”的一个器具,但它是从顶部开门,主要用来做冰镇饮料。

用

青铜冰鉴

虽说在清朝时就有了冰箱的叫法,但那时的冰箱只是一种特制的藏冰、融冰的器具,用来延长冰块的保存时间,与咱们如今能制冷的冰箱有着很大不同。

用

古人们一般用冰来做什么?

夏日时,冰是人们消暑的妙招。

厅堂里可以把盛有冰的冰盆、冰桶放在木架上,用来降低室内的温度。也有人直接进入冰室去清凉一“夏”,但那儿大多是权贵们的避暑场所。

同时,在冰窖中还有着冰雕这一项技艺——《艺文志》记载:"大秦国有五宫殿,以水晶为柱拱,称水晶宫,内实以冰,遇夏开放"。

古代的冰用途很多,如祭祀、食品保鲜,避暑和保存尸体等,但用冰最多的还是冷饮方面。周王朝时,如果你幸运的话,也是可以吃到冷饮、冷食、凉酒的。

正如"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其中的凉是与冰水掺合的酒,桃滥(寒粥与冰屑拌和而成)也是当时夏季的一种冷饮。

西汉时,也有用牛奶、水果、蜂蜜等与雪混在一起做成饮料和点心的记载,但那时的冰也只是豪门贵族所拥有的奢侈品。

在唐朝时,冷饮的行业开始兴起,但因其价格昂贵,遂购买的人较少。

至宋代,冷食品数量和品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冷饮店和食客也不少。

各式各样冰食层出不穷,有如"雪泡梅花酒""凉水荔枝膏""冰镇珍珠汁"等,光听名字就觉得美味可口。

同时,冰制品中的冰棍儿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冰胡儿。"京师暑伏以后,则寒贱之子担冰吆卖,日冰胡儿"——清代《燕京岁时记》

用

明清时,北方街头巷尾已普遍有冰镇酸梅汤、冰镇西瓜汁、杏仁豆腐、凉糕、冷酪、什锦冰盘等冷饮食品。

冰除了用作海鲜、新鲜果蔬等食材的保鲜外,还被用于医学方面。《本草纲目》中就有"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的记载。

外国人命名的冰淇凌,其实其原型还是在中国。

关于冰制品中的冰淇凌是人们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说古罗马的奴隶在从阿尔卑斯山往都城运冰的过程中,把果酱加入到冰里,从而创造了冰激凌。也有人说是意大利人发明出来的。

但冰激凌的原型极有可能在中国。

据考证,北宋时期,就有一种名叫"冰酪"的冷饮。元朝的宫廷里也确实有"冰酪"的存在,忽必烈就发现在冰块中参入牛奶后,口感极佳。于是其又在其中加入蜜饯与果酱继续改善口味,于是这成了冰淇淋的原型。

给元帝讲经的陈基在"色映金盘分外近,恩兼冰酪赐来初"中就提到过"冰酪"二字。

元世祖将冰酪列入宫廷冷饮,多次改进后风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遗憾的是他下旨不让其制作工艺外传。

用

17岁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后,元世祖厚情款待过他,就曾御赐过冰酪来给他消暑。

1295年,马可.波罗回国前,元世祖特许传授冰酪制作法给他,他回到家乡后把这个工艺献给意大利王室。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冰淇淋成了意大利的代名词。

这项技艺传入了欧洲后,意大利王室先是占为己有,将其作为王室专利而进行垄断。其后,几经加工与流转,其制作方法传入英国后,英国人将其取名为"ice cream(意指冰+奶油)"后来它就一直以这个名字广泛流传于世界。

对此,日本医学杂志《日新治疗》就有记载:"冰激凌原是元朝的宫廷冷饮,他人不得制作。"由此可见我国才是冰淇凌的版权所有国。

冰渐渐出现在更多人的生活里

由于古时技术水平较低,冰的储存实属不易。

唐朝以前,冰只有较少人能够享有。皇帝会把冰赏赐给臣民,曹操也有将冰赠与有功之臣的举动,可见人们对冰的看重程度。

自隋朝以后,有了专门卖冰的铺子,但冰价格贵如金璧,所谓"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即指如此。

用

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藏冰多以北方为主,南方气温较高,天然冰很薄难以储存,于是他们另辟蹊径,创造了人工治冰的方法——“用盐撒冰上,一层盐,一层冰,结成一块,厚与北方等。”

制冰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约在唐朝末期时,工匠在生产火药时开采了大量的硝石,偶然发现硝石遇水即会吸收其大量的热,使水的温度降低直到结冰,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利用硝石治冰。

至唐朝时,人们藏天然冰块来消暑纳凉已不局限于宫廷之中。在市场上,出现了以冰牟利的商人。如《唐摭言》中就有"蒯人为商,卖冰于市"的记载。但是但冰价贵如金璧,所谓"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即指如此。

宋以前,私人藏冰并不多,带有商业性质的藏冰也只是占少数,冰仍是较稀奇之物。直至清代私人藏冰才有普遍之势。供给量增加,则价格降低,以至于夏季时平民百姓也能使用和享受冰,这一清凉解暑的神器。

而在从前只有皇室贵族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珍贵的冰,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飞入寻常百姓家中,成为了更多的民众也能享有的东西。

用

结语

夏季时,人可以在冰室里避暑,食材在冰具里可以延长生命力,食物也从遇上冰也点燃了人们的味蕾。冰还能化作药将人治愈,冰还可以用作审美的冰雕工艺等。冬季之冰,在春夏秋三季都有着巨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