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4月7日,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生机勃发。在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山水村5组,竹编制作技艺传承人龙祥庚坐在自家门前,有条不紊地编织传统竹箩筐,一根根竹丝条在指尖灵活穿梭,精美的箩筐转眼被编织出来。他家院落摆放着一堆堆茨竹,在两楼房间里,编织好的竹箩筐层层叠叠整齐有序地堆放在一起。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制作竹箩筐用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刀、锯、斧等工具,主要靠手艺,成型时间要5-6个月,我编织的竹箩筐不生虫不生霉,经久耐用,供不应求。”龙祥庚说道。山水村竹编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龙祥庚编织的竹箩筐造型美观、做工精细、结实耐用、历史悠久,被竹编同行赞誉为“竹编中的活化石”。手编竹箩筐要经过杀青、去节、破篾、拉丝、编织、收口、熏烤等20多道工序后才能从一根竹子嬗变成箩筐,价值可达百元。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竹编制作技艺传承人龙祥庚正在拉竹丝,抖动的竹丝像丝带一样飘舞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一根根竹丝条在指尖灵活穿梭,精美的箩筐转眼被编织出来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竹编织之手,因长期从事高强度的劳作,手指骨已严重变型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竹编制作技艺传承人龙祥庚正在去节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破篾开口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破篾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编织竹箩筐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编好的竹箩筐还要放在伙房里薰烤四个月才能成型出品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伙房生火薰烤编织好的竹箩筐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竹编制作技艺传承人龙祥庚和妻子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生火薰烤竹箩筐,防虫不生霉

据介绍,山水村位于东安县西部,是远近闻名的“竹编村”,祖祖辈辈几乎都是以竹编手艺为生,全村几乎家家有篾匠,竹编品主要以箩筐、竹笼等农村比较实用的农具,从业村民多,销量高,竹编箩筐曾经供应全县的家家户户。

“以前我村编的箩筐供应给全县,现在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竹箩筐逐渐被塑料、金属等制品代替,购买竹箩筐的人越来越少。”村支书李晓峰说,上个世纪末,竹箩筐的销路越来越窄,许多篾匠都放弃了手艺,到沿海地区务工,手工竹编织日渐没落。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今年70岁的龙祥庚,他从14岁起开始学习竹编技艺,曾在村里当任村支书28年,一直没有放弃传统竹编手艺,他希望把村里的竹编技艺发挥下去,让缕缕竹丝创造更大的价值,带动村民脱贫致富。龙祥庚说:“我年轻时一天能编4个箩筐,可惜现在老了,手脚不麻利了,竹编手艺传承下去,要后继有人,让手艺人能过上好生活。”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竹编制作技艺传承人龙祥庚编织的竹箩筐造型美观、做工精细、结实耐用、历史悠久,被竹编同行赞誉为“竹编中的活化石”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扶贫之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才能“真脱贫”。编织竹筐是手工活,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有提高竹编水平,凭借竹编手艺“富”起来,才能脱贫志气“盛”起来。龙祥庚利用电商平台,让竹编制品畅销国内外,为“土里土气”的竹编产品找到了新的出路。他免费传授技艺让乡亲们学习竹编,在龙祥庚的带动下,不少村民靠着竹编增收致富,也让竹编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永州有个“竹编村”,祖祖辈辈以竹编手艺为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传统竹编手工艺,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发展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加入,搭建增收平台,给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和希望,拓宽了脱贫增收的渠道,走出了一条竹编产品的致富路。目前,山水村从事竹编生产的手艺人100多人,带动40多名贫困户、残疾户脱贫致富。


内容来源:静美永州

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