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高 峰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1972年生於遼寧

1996年畢業於瀋陽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

1996年至2002年在北京從事自由創作

2002年至今任教瀋陽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

200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獲藝術碩士學位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菩提本無術》 74x18x15cm 2019

【藝why· 藝術對談】


寒暄

靜芳:高老師好!這次疫情,對您有影響嗎?對您影響最大的是哪個方面?這樣的影響後面還會持續嗎?

高峰: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我平時生活就很簡單。基本每天就是家、工作室、食堂這三點一線,偶爾和朋友小聚,喝點小酒,現在只剩下在家思考了……為什麼就突然一下子不能和朋友們喝小酒了呢?哈哈

年前我做了一批作品,打算年後去鑄銅廠鑄造出來,結果被這該死的病毒一拖再拖,倒也還好吧,病毒拓展了大家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觀疫情一天天發展,

讀人性一天天發酵,

死亡的,病的和病得不輕的……

一時間簡直詩化了我的大腦……

我梳理自己的感受,

開始醞釀新的表達,

基本從佛性研究到人性研究再到神性……

我覺得是時候好好思考了……

真的!

入題

很喜歡高峰老師這段話,看完以後覺得自己也得“好好思考”……知道高老師這段時間正在“反思”中,他的上次“自省”是1999年(“自省”文字見下文),這次“反思”是現在、此時此刻,即2020年,滿打滿算中間整整二十年,這整二十年的功力啊~~!我非常期待深入請教

(此處禮儀必須抱拳,而且只能是抱拳)!


頭——是你的頭腦和思想。你要形成自己的藝術思想體系,這樣你才不會重複別人的話,不被自然所左右,這樣你才能通過自然表現你自己,通過物質表現精神——這才是你自己的。

——是你的方向。你在學術上,藝術上看重什麼,你的作品有沒有一個明確的、執著的追求目標,這樣你才不會迷茫。

——是你的心胸。宇宙之大,可曾大過人的胸懷?沒有胸懷,怎麼繼往開來,怎麼出人意表?做東西與做人一回事,少些人情世故,要有器識,理境高了,自然會越做越好……

至於大腿——工具,你行走跳躍乃至飛翔之所依,沒有它,你如何能踩到巨人的肩膀?


——摘自1999年高峰藝術自省筆記


1、靜芳:高老師如何看待“藝術思想體系”這個問題?您覺得這是一個藝術觀的問題,還是創作對象的問題?

高峰: 我覺得這就是對人生的拷問……就是看你作品到達了一個什麼層面,進入了一個什麼領域或高度,而不是簡單地自圓其說的那個境界……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眾生佛性研究之《塔》 高700cm 2009 地面十字上文字:謹以此塔紀念人類的偉大,或者說人類的渺小……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塔的零件組合2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眾生佛性研究》之4

2、靜芳:很多藝術家,其實不是在重複古人、重複歷史,就是在重複自己,您如何理解藝術創新?您覺得中國藝術界需要什麼樣的創新?

高峰:是啊,現在把古人的東西拿出來抖落抖落灰,再曬一下……也沒啥不好,不斷地重複自己,也不錯,那不就徹底成就手藝人的節奏嗎?也無可厚非……但藝術是要有生化的過程,就象佛是覺悟者,而非物質,銅像或木雕不是佛,佛不是那根手指,而是那根手指方向看過去的月光……我覺得藝術就不應該有什麼界,何來中國藝術界……都是人為命名的領域……

靜芳:看到這裡,只能再次抱拳,道一聲:高老師,失敬失敬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眾生佛性研究》之3

3、靜芳:高峰老師怎麼看待雕塑語言?如您用輕薄的紙,去表現厚重的宗教形象,其實是您借心中的佛去觀察、思考和討論人、人性和眾生。

高峰:雕塑語言在今天已經多樣化,標準不是單一了。我心底裡依然熱愛雕塑的本體語言,就是用形體和空間塑造表達……我尤其熱愛中國的紙,特別是手紙,它不僅可以用來揩屁股,也可以開拓思想。藝術品就應該是藝術家化腐朽為神奇的秘方,其實也沒什麼秘密,方便法門而已……哈哈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高峰老師用自己熱愛的手紙“開拓思想”,成就“方便法門”


4、靜芳:高老師覺得“中國的根性的東西”是什麼?您覺得作為當代的中國藝術家最重要的精神內核應該是什麼?

高峰:茶酒詩麻大醬湯都可以找到中國的根性……內核應該就是儒釋道吧……老莊之花代代流芳……拿來主義也要繼續發揚,回望大唐——榜樣!

靜芳:與高老師對談,何其幸哉!(內心旁白:我又想作揖了...)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儒釋道》 96×15×27cm 2012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孔子 - 紅肥綠瘦》 78x56x32cm x2 2016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換了人間》 59x23x49cm 2008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5、靜芳:在藝術這條道路上,高老師在藝術上最看重的是什麼?您所執著追求是什麼?

高峰:沒啥是重要的,別太裝就好!自由,自在算嗎?

靜芳:算,太算了!這要求也太高了!(畫外音:高老師圓潤又犀利的思想啊!猶如以下的作品)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超越形色》 101×35×22cm 2006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從達爾文到佛洛依德》 68x68x25cm 2016

作者說 |

這不是一直簡單的動物,而是一隻有著文化感的猴子。從達爾文的進化論,經過馬克思的資本論,來到了佛洛依德的夢釋。我希望它給人帶來聯想,想想人類的進化與發展,思考一下我們的未來。


6、靜芳:您的作品《出水蓮》,溫婉,但思考的空間非常大,大到看到了聲、色、時、空……瞭解這件作品的過程中,看到您的一段話“我的理想是:與古會,與西會,與神會,用普遍的知識和方法來表達現代人的胸襟和情懷,從而鋼健中國的智慧和文化精神。”現代的科學體系、空間語言、設計思想,構建的基礎來源於西方,被嫁接的雜糅的思想,總使我理不清頭緒,想請高老師聊聊如何“與西會”。

高峰:就是姿態,不懂就問一問,不會就學一學。老大不是裝出來的,現在同一個世界不要比強弱,看看誰更有人性之光……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出水蓮》 80x48x35cm 1999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拿來主義研究》 73x55x23cm x7件 2001-2008

7、靜芳:您覺得藝術和生活的關係是什麼?個人經歷對藝術創作的影響是什麼?

高峰:我其實覺得沒太大關係……藝術就是藝術,生活是生活……我的生活比較單調,我希望我的藝術能逐漸豐滿充實,貼近我自己。

(我想,也是基於此,高峰老師有了如下的作品《自塑像~我如花的眼神》)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自塑像~我如花的眼神》 62×42×43cm 2013-2019

作者說 |

這是我2013年上《肖像研究》課時給學生做的示範,我取消了原來此課僱用模特兒的模式,而是每個人利用照片做自己的自塑像……學生們做得很來勁,也很有效果,後來這個《肖像研究》課就一直採用我這個教學模式至今……

再後來我將這個示範用的頭像拿到自己的工作室繼續整理,由原來的寫實風格逐漸做成了今天這個樣子,時斷時續……期間經歷了好多比如泥塑表面開裂,長青苔,地震,搬工作室等插曲,歷經了七年之癢,終於前不久將他翻製出來……

經過多年的沉澱,我漸漸覺得雕塑不是用來取悅別人的,而是表達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通過你的表達向這個世界發聲,弗洛伊德曾經把我分成了本我、自我和超我……最終我將這三者渾然一體成一件雕塑作品,這是這個時代的我,也是我的時代。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8、靜芳:高老師認為藝術的本質是什麼?

高峰:這個問題有點難,我覺得就像酒……在於喝的人,至於杯子、瓶子、筷子甚至叉子好像都不太重要……但前提是,酒得是真酒。

(我能再說失敬失敬嗎?我這吃瓜的腦袋啊!)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混沌之初》 60×26×26cm 2014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思危》 66×23×27cm 2015

9、靜芳:高老師怎麼看待藝術與商業的關係?其實我們在瞭解西方的藝術生態時,會發現其實西方藝術史上的很多經典作品,是定製產生的……

高峰:應該是運作與被運作的關係吧?反正目前沒人和我定製,我認為藝術與商業的所謂定製,要看目的是什麼,是藝術還是商業,為藝術的商業會延續,為商業的藝術會死亡……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金瓶梅——色》 88x33x33cm 2014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紅樓夢——空》 88x33x33cm 2014


10、靜芳:這段時間的閉門在家,如“閉關”一樣,我覺得是個練功的好機會,請教高老師最近都在練什麼“功”?特別希望您點撥點撥我。

高峰:睡功練過嗎?我天生過硬,我就不太理解失眠的人……今天有今天的心情,明天有明天的煩惱,即使你攥緊了雙拳,也要順其自然,自然而然吧……

靜芳:吃瓜的腦袋依然吃瓜中…………不過好像悟到了點什麼……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獨奏幽篁》 105x40x66cm 2015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廢墟或淨土》 84x56x45cm 2018

【藝why線上展】高峰:自由、自在、頭、頸、胸

《白駒過隙》 73x76x31cm 2015

作者說 |

《莊子 · 知北遊》雲:“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白駒:白色的少壯馬,喻指太陽;過隙:經過縫隙。白色的駿馬飛快地馳過縫隙。現指日影在縫隙前一掃而過。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光陰易逝。

我用雕塑的語言塑造了“隙”,暗指身體本身的傷與痛,一切都會過去……並且很快很快……(馬的後半身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自由活動,或正或偏,或近或遠)


寫在後面的話

靜芳:為了讓好像悟到點什麼的腦袋,往開掛的方向奮進一點點,找了幾篇關於高老師的文章,一併呈現給已經開掛的您

願您,

越過山丘……

到達佛那根手指的方向,

沐浴 月光……

關於高老師的文章:

  • 越過山丘
  • 老子去哪了 · 高峰個人雕塑主題展
  • 老子他忙著“滄海一泡尿”,我們在浮雲中且思且等


(文中所涉及的藝術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或做他用;本文版權歸“藝why”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藝why”)


【藝why線上展】

參展藝術家:

王蔚、朱泓彥、戰興隆、程一鳴、張容、劉雷、朱泓霖、劉鍾萍、賴元順、葛偉、辛長龍、王劭兮、陳慶慶、欒新玉、李偉雄、韓俊洋、鄭印、吳連兆、李如海、費博、唐小格、孤玄、劉浩然、尚觀、姚惠芬、周曉冰、馬顏群、聞俊、張恿、戈子餘、藍充、張佰海、楊凱超、楊研、沈少民、高峰、李又白、郭全紅、何秋瑤、王偉、凌銀漢、柴之清、柴敬、林智勇、鄭曉輝、陳蘇翔、肖夢涯、張徵、曾澤元、高彥、陳路茵、張效裕、何鵬飛、王陳豐、張志剛、劉恆之、周芳、林茹(排名不分先後,名單不斷增加中…)

藝術對談者:

朱泓彥、程一鳴、戰興隆、林智勇、王宗英、賴靜芳、李沁珂、勾春華(排名不分先後,名單不斷增加中…)

聯合發起人:

戰興隆、賴靜芳、程一鳴、王宗英、林智勇、張徵

策展人:

賴靜芳、程一鳴、王宗英

微信公眾號:藝why、四時榮落、程一鳴(名單不斷增加中…)

頭條號:藝why

知乎號:藝wh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