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被認為是農村人掙錢的最佳途徑,真正能夠掙到錢的人有多少?

新大風歌


打工是農村人掙錢的最佳途徑,這句話放到90-2000年初還有些道理,但是現在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城市房租、生活各項費用大幅上升,一年打工賺下來的錢除了開支所餘無幾了,打工作為學技術、學經驗的途徑還不錯,但是真正賺錢還不如回家創業。我覺得以下幾個行業適合農民兄弟實操

現在農村生活的都不錯,幾乎每戶人家裡面少的有一層,多的有五個層的樓房,並且裝修的還不錯,傢俱電器一應俱全,更有甚者他們還買上了小車,進出代步非常的方便。很多人都很好奇,究竟這些農村生活的人們,他們都有哪些賺錢的途徑?據瞭解,在農村的賺錢途徑還是非常多的,主要有以下幾項。

第一項就是養殖。

在農村養殖是收入比較穩定且豐厚的,在農村的養殖主要有兩類,一是養豬,在養豬沒有形成規模之前,是自己出錢,在山頭上建一些養豬場,自己養殖,學習技術,利用技術來養豬。另一個是養雞,跟一些養殖公司進行合作,承包一些山頭和養雞場。無論是養雞還是養豬,他們在這裡邊都獲取了自己豐厚的報酬。

第二項就是做買賣的生意。

1、開實體店。在附近的集市上面,租下店鋪,做一些小生意,從外面的市場批發商品進行銷售,這些小超市,也是收入不錯的,每到集市都會人來人往,排隊進行購買,那麼這部分生意非常適合那些頭腦靈活,有一定貨源渠道的人。

2、做微商電商代購。農村很多中老年人不會在網上採購,在附近幾個村的微信群經常互動,幫助他們採購到優質實惠的商品,這也是個很好的選擇,月收入3000-5000還比較輕鬆。

第三項是在附近的工廠裡工作。

現在很多城市的企業轉移到了農村,在農村租金非常便宜,而且勞動力保障充足,附近的村民都是可以成為工人,這部分人,他們在工廠裡面工作,有的是夫妻,雙方都在工廠裡面工作,一個月個人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兩個人加起來基本上有6000元到7000元的收入。農村的開支生活開支較少,這部分收入是純收入,他們可以很好的經營自己的生活。


情感18樓


大家好,我是心靈滌盪,很高興應邀回答這個問題。

打工被認為是農村人掙錢的最佳途徑,真正能掙到錢的人有多少?

打工,在如今的農村,已變成了掙錢的代名詞,每年數以萬計的農民工"拋妻別子”,"背井離鄉","流動"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復興夢默默揮灑著自己的辛勒汗水......

在這些農民工眼中,似乎唯有打工才是他們的最好出路。因為:

(一)、若留在農村,堅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日子倒也自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可一年到頭的辛勤勞作,能變成到手的現鈔,卻少之又少,雖不至於"餓死",但成年累月的看不到希望。"敢問路在何方″?唯有外出打工。

(二)、若外出打工,雖然每天都"起早貪黑",每天都"日曬雨淋″,吃的是最差的伙食,乾的是最重最髒的粗活,可每日的工錢積聚在"包工頭"那兒,每當春節回家,能接到大把大把的現鈔,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可問題來了,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打工,打工者到底又掙到了多少錢呢?是否真正掙到了錢?

舉個例子,某人打工,老闆給的工價為150元/天,每月平均出勤約25天,則應得工資為3750元/月,扣除伙食費600元/月,扣除小型用具費100元/月,每月實得工資3050元。

而實際每天為包工頭創造產值約600-1000元,取平均值800元/天,即每月創造產值800ⅹ22=17600元,扣除施工過程中的材料、機械等費用(比率約為50%),則老闆每月榨取了農民工5000多元。即自己辛辛苦苦創造的價值,自己僅得到一小半,大部分被老闆拿走了。

這樣一細算的話,打工者可能會恍然大悟,但真正能去這樣分析、細算的又有幾人,還不是矇在鼓裡過日子?

所以,在外打工,真正能掙到錢的沒有幾個,因為你的大部分血汗錢落入了別人的口袋。

其實,農村是一塊廣闊的天地,安心紮根於此,充分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資源,充分發揮自己的睿智和特長,打造出自己的一片藍天,遠比在外打工實在、充實,自己的荷包也鼓脹得快些,因為自己的付出,全歸自己收穫。

雖然,在家打造自己的藍天,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見到成效,不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可當我們明白了″種得春分,才有夏雨,才有秋獲"的道理,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待到收穫的季節,自將盆滿缽滿,讓自己真正掙到錢,讓家庭真正殷實起來,遠比打工划算。


心靈滌盪


農村,只要有頭腦有技術是能掙點錢,也不必出去打,出去打工都是無耐之舉沒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