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註冊制落地來了,無需悲觀改革紅利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全面註冊制落地將近無需悲觀改革紅利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全面註冊制落地來了,無需悲觀改革紅利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最近投資者都被A股搞瘋了,心態也快被搞崩了,是覺得漲的時候不漲,是覺得跌的時候不跌,週四面對歐美股指的暴跌重挫,A股不跌反漲,正當大家相信A股漲出自信心的時候,週五股指又無厘頭的暴跌50點,這著實讓人看不懂,A股這玩的是那招,打臉也成了常態化了。


最近幾年是基金的大年,都喊著市場不好,賺錢難,但是年年基金都賺大錢,所以基金無論是發行規模,還是賺錢速度都十分的驚人,所以基民和股民形成了二大對比,股民個個都被股票折磨神經了,而基民開心的不行,有錢就買基金。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不是股市不好,而是股市分化嚴重,在過去幾年市場漲的都是價值藍籌白馬股,16-17年是供給側改革,漲的是鋼鐵煤炭和有色,當然消費白馬股跟著漲,18年基民和股民日子都不好過,因為這一年是中美對抗年,19年漲的是科技和證券,當然消費白馬股繼續跟著漲,而2020年科技上半年漲,下半年休息,證券就漲了一個月,其餘還是消費白馬股繼續漲,所以基民繼續賺錢,截止三季度,基金又是一個肥年。


所以回頭一年,基民日子好過股民,因為股民都相信自己,過去這麼多年的股市培養出來的,炒小不炒大,炒題材,炒重組,在最近幾年貌似不靈了。原因就是A股制度越來越健全,特別是資本市場基礎交易制度改革正加緊進行當中,未來的A股一定是類美股和類港股的,以前的投資思路和策略都要變了,否則就不適應這個市場了,真做不好,不如從股民變基民。


週末消息重磅金融委召開會議,在會議傳出的消息來看,不少人問是利好還是利空,我個人覺得這裡有兩個關鍵詞需要把握,一個就是增強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另一個是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所謂樞紐功能,顯然是對資本市場的定位越來越重視,過去都把資本市場定義為給實體經濟推子食吃,現在看是為實體經濟輸血的地方,要發揮樞紐功能就要盤活資本市場,只有資本市場活了,才有源源不斷的活水進來,實體經濟才能有更多的水進去。


而全面註冊制落地,在證監會里已經表態,A股已具備實施全面註冊制的條件,就看什麼時間,昨天金融委會議之後,這個時間恐怕就快了,快則一二週之內,慢也會在元旦之前。大家不用羨慕創業板的20CM了,全市場都要20CM了。


技術上,均線系統比較散亂,恐怕還需要時間去整理,短期均線向下,長期均線向上,這次調整恐怕還是會去碰半年線,但是前期向上的突破的3180的缺口還會保持不會補,因為那是標誌。回頭看目的地科創板註冊制2019年一季度行情,創業板註冊制爆發了2020年7月份的行情,這次全面註冊制會不會爆發新的行情,當然前兩次的主角是證券,這次呢?


從三季度的機構持倉變化來看,機構資金也開始明顯有調倉換股的動作,整體來看,他們從醫藥、科技等前期漲幅大的品種做了調換,更偏向於順週期,低估值,比如金融,化工,汽車,機械等,而消費貌似仍是不敗之地,非賣品的屬性還是很強。


整體A股沒有必要悲觀,也不必悲觀,資本市場的定位不斷提高,資本市場的改革正在加速和深化,而改革的紅利,大家還沒有享受到,所以不會缺席只會遲到,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