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無情帝王家, 只因他心太軟,葬送了屬於自己的江山

"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 納貢 , 天子守國門 , 君王死社稷 "。這就話是對整個大明王朝的評價。歷史上也只有明朝做到了,今天要講的是關於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故事。

最是無情帝王家, 只因他心太軟,葬送了屬於自己的江山

六月,夕陽被交戰的戰場染紅了,宮外的喧鬧又平添了幾分熱意。宮中冰冷的大殿內僅有幾個大臣焦慮不安,寂靜的大殿喘息聲在空中迴盪。皇帝面無表情坐在大殿之上,看著大殿內僅有的幾個大臣,他笑了,也許他想到了爺爺對他說的話;也許他認識到了皇家是沒有親情的,因為自己的心軟換來了這樣的結局;也許他看到自己不是做皇帝料,四年戰爭全敗;也許他看透了命運。。。。。。。終於作為最後一道屏障的大門被打開了京師淪陷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天性仁慈,對兄弟十分友愛,自幼受到悉心教導,隨宋濂學習經傳,被明太祖寄予厚望的接班人朱標病逝。為懿文太子朱標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朱允炆即皇帝位,年號建文,建文帝朱允炆書生氣十足而又溫文爾雅,他繼承了他父親的溫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靦腆,且又毫無國政經驗;且不說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們,他也沒有那種自信心和堅強的性格,甚至也沒有那種能力。也正因為他的這種性格最終丟掉皇位。

最是無情帝王家, 只因他心太軟,葬送了屬於自己的江山

朱允炆繼位,倉促的把朱元璋安葬了,並未告知其叔叔。朱棣得到消息後獨自一人去宮裡質問朱允炆,上殿之時公然走皇帝專用的御道,見到皇帝之後並不跪拜,從中可以看出朱棣並不服從建文帝,無論是文治武功自己都不比侄兒差,造反之心早就深藏心間。當時大臣建議朱允炆殺了朱棣,朱允炆以不想揹負弒叔的理由駁回了大臣的建議,放虎歸山。

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後,聽取大臣建議開始了削藩 ,一年之內在五個舉足輕重的藩封被廢之後,燕王便成了下一個目標。也許削藩本是一個錯誤,剛剛繼位局勢還不穩定,能征善戰的將軍在朱元璋時被殺害,自己無將可用,國庫空虛,即位後應該首先充實國庫,而後操練兵馬為自己削藩做好準備以應對削藩之後將會造成的暴動。最終作為藩王中實力最強大的朱棣不可能逃脫被削的命運,朝廷認為朱棣是個棘手的敵人,朱棣在行動上很小心謹慎;此時三個兒子正在南京作為人質,以保證他不亂說亂動。與此同時,雙方的間諜和代理人來回打報告。燕王在1398年和1399年搞了許許多多鬼把戲,又是裝病,又是裝瘋,請求遣返他的兒子們。直到1399年6月朱允炆才准許他的幾個兒子回到他們父親身邊——歷史學家們把這一決定稱為愚不可及;燕王這才決心用軍事行動抗命朝廷了。朱允炆在削藩之時錯過了除掉朱棣機會,並且放掉了人質,也是失位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心太軟如果像自己爺爺一樣心狠歷史也許會改寫了。

最是無情帝王家, 只因他心太軟,葬送了屬於自己的江山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師抗命,下諭將士,打著“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朝廷和燕王之間開始了一場血腥的、持續三年的軍事對峙。在叛亂開始的時期,燕王尚不佔兵力上的優勢。他的軍隊只有十萬人;除了他的封地北京之外他也沒有能夠控制任何其他領土。南京的建文朝廷有一支三倍於燕王軍隊的常備軍,擁有全國的經濟,並且已經廢除了幾個藩國。李景隆率領十萬大軍圍困朱棣於一個村莊裡,本來這場戰爭可以儘早的結束,奈何皇帝對他們下了命令不讓傷害朱棣,不想揹負弒叔的罪名,硬是讓朱棣衝了出去,也許是因為朱允炆思想已經被儒家洗禮,不想做一個不仁不義之人。最終戰爭結束了,宮裡的大門打開了,江山還是大明的江山,只是換了個主人罷了。

最是無情帝王家, 只因他心太軟,葬送了屬於自己的江山

自古以來只有深諳“厚黑學”的皇帝,皇位才能做的踏實,心太軟對於男人來說是個致命的缺點,帝王心軟失去了皇位下落不明。所以我們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不要猶豫不要心軟,你的心善,就是別人最強大的武器,最終會害了自己。感謝大家的觀看,歡迎留下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