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資金流向我國,與自己印鈔票發行到市場有何本質上的不同?

於無聲處聽驚雷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們自己大量的超出經濟實際情況的印鈔票,就會導致貨幣貶值、通貨膨脹。

而外資大量湧入我國,是世界財富向我國聚集,會導致我們的經濟立即出現與我們自身經濟實力不符的情況而發生經濟過熱,導致我們自己的貨幣增值、發生通貨緊縮。

所以,如果外資進入中國的過程是有序的,循序漸進的,能夠與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成良性互動,那我國的經濟就會有一個良性的快速增長。

反之,如果是大量遊資突然湧入,我國的實際經濟實力難以快速消化,經濟就會過熱。就如同小孩吃過量了消化不良一樣。

而且沒有具體產業投資的遊資,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的,它不能轉換為能夠帶來效益的流通資金,隨時都有突然撤出的風險,這很有可能給予經濟忽高忽低的沉重打擊。

泰國20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就是這種情況,大量遊資進入泰國,待泰國貨幣快速增值後突然抽空。一夜之間,把泰國的經濟抽空,泰國就出現貨幣貶值、股市暴跌、通貨膨脹而經濟瀕臨崩潰。


謝金澎


舉個簡單、形象的例子:

  1. 資金流到我國——相當於從別人的盤子裡,分了一塊蛋糕,放到我國的盤子裡。


  2. 自己印鈔票——相當於我們把自己盤子裡的蛋糕,從1塊,分成2塊,但是總數不變。

  • 那美國為什麼可以印鈔票呢?

因為美國是把1塊蛋糕分成2塊,然後把多出來的一塊蛋糕賣給其他國家,價格不變。相當於憑空多出來一塊蛋糕。

  • 為什麼美國行,中國不行?

因為人民幣還不是國際貨幣,我們的蛋糕還不能自由的賣給其他國家,基本上絕大部分只能自己吃。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權力,不是你能做多大的蛋糕,而是你擁有給蛋糕定價的權力。

中國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目前俄國和伊朗已經開始吃中國的蛋糕了,未來希望中華美食可以走遍天下。


胡人說八道


外資的湧入和本國直接發鈔的區別,遠大於湖泊和海洋的區別。一個是經濟領域的百國來朝,一個是經濟個體無錢償債或解決現金流危機,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無奈之舉。

解釋這個東西,要涉及到兩個金融關鍵詞,外匯和黃金。你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第一:外資湧入

外國資本湧入的前提條件是,看好該國的經濟發展前景,俗話說無利不起早,作為地球上最聰明的非生命體——資本,更是如此。如果大量的外資進入該國,第一步首先是要換匯,以美美元舉例,就是要把美元換成人民幣。這些美元就會進入本國的外匯市場。外匯有啥用?全球的任何東西你都可以購買(非雙邊限制類),飛機、大炮、奶油、麵包、還有你老婆的黑絲襪。相當於這些外匯儲備,以外國的物資儲備為背書的,外匯的背後是實打實的商品購買力。購置進來後老百姓的效用即幸福指數是提高的。

第二:印鈔

大量印鈔是一個毫無成本(紙張成本不含)的財富剝削手段,如果說區域經濟內有100個麵包,恰好有100元貨幣量,那麼麵包就是1元1個,如果國際市場黃金1元1克的,那麼你能匯兌100克黃金。這裡為何舉例黃金,是因為黃金的儲值功能,全球經濟體對黃金的穩定性還是認可的。如果涉及外資計價的債務,都可以不認馬克、盧布但黃金還是可以認的。

假如這個經濟體突然印鈔新增900元,假設市場上面包不增,那麼一個麵包的價格就變成10元,而這1000元在全球黃金市場依舊只能購買100克黃金,因為新增的貨幣降低了該國貨幣了外匯價格,什麼是外匯,外匯就是給這個經濟體貨幣定價的參數。如果老百姓之前儲備10元,那麼通脹後他的真實購買力只有之前的10分之1,其餘的都被印發的貨幣竊走了。

看清楚沒有,內生的印鈔,只會增加物價,嚴重起來就是通貨膨脹,這就是德國馬克、委內瑞拉幣、俄羅斯盧布、金圓券奔潰的原因。貶值太厲害了,市場上不認了。30-40年前之前萬元戶很牛逼,幾十年前部分城市1萬元能買一套房子,現在如果還持有那1萬元,還能買什麼?請問蒸發的購買力去哪裡了?因為真實財富因為CPI的持續漲幅縮水了。

所以一個有金融頭腦的人,應該合理利用理財手段,使得自己財富保值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