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的《理想國》和記錄孔子思想的《論語》都是以談話形式呈現的,這是巧合嗎?

轉身吶喊妳


柏拉圖的《理想國》和記錄孔子思想的《論語》都是以談話的形式出現的,這是巧合嗎?

我個人以謹慎的態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不是巧合,而是天意!天意即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從人類的發展史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大致在五百年就會出現一個聖人。這樣一個偉大的聖人會引導人民奔向那個理想世界。當然了,這個理想世界那麼漫長,不可以數計,就像現在我們所說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也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階段。我們現在所有的人都行走在這條路上。會實現嗎?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時間問題。

接下來,我們分別來看一看,這兩個聖人,他們偉大思想所涉及的內容:

柏拉圖他的《理想國》主要涉及國家尊重、獨裁統治、正義與非正義、善良、邪惡、民主、法律、宗教、道德、婦女參政、以及男女平等權等諸多問題。並且他認為,國家應該是:擔任領導職務的人應該為治理國家和捍衛國家榮譽盡心盡力。領導者,再拿錢來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同時柏拉圖還積極提倡鞏固國家治安、國防、以及教育事業。柏拉圖為此付出的艱辛是與孔聖人一樣的。

孔子在《論語》中所傳播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

孔子認為,仁義是人格的最高境界。“仁”也是《論語》的核心思想。

“義”,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人的精神追求遠比物質,需要有意義。他主張“憂道不憂貧”。

孔子還認為道德高尚的人要懂禮貌、要講理。禮是一個人應該遵守的行為,規範和內心修養,具有強制性。

關於智慧,孔子認為,一個人的智慧包括真才實學。有智慧的人像水一樣透明、自然、活潑、安詳。“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說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這才是最高智慧。這幾句話講出了我們求學提高智慧的深刻道理。

關於信,孔子認為,人應該誠實、信守諾言、忠信篤實。

綜上所述是孔子《論語》基本思想。他是中國儒家最經典的教科書,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雖然有點誇張,但是從側面反映出它的偉大。

以上為個人拙見,不當之處,多多指教。





白米48


孔老二與伯拉圖:沒有可比性


曹正彪


感謝題主,題主真的好用功,柏拉圖的《理想國》和記錄孔子思想的《論語》都是以談話形式呈現的,這是巧合嗎?墨潑的答案:絕對不是巧合,也不是天意。





《論語·第七章·述而篇》中,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意思表達了孔子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隨意創作,相信並愛好古代的事物

。一方面說明了孔子謙虛的態度

另一方面更為重要是,《論語》不是孔子親自編著的。



其實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題主的問題裡面已經說出了《論語》是由孔子的眾多弟子根據孔子講學的過程進行書面記錄整理、整合而成,並在書中呈現出孔子的思想。

關鍵點,凡是早期的關於思想的典籍都是以講學、對話形式出現的,如西方早期哲學、如印度的佛經。




同樣,柏拉圖也是蘇格拉底的學生,由於那是沒有紙張,早期的哲人,先賢都不會親自撰書。


柏拉圖的《理想國》,本書記載蘇格拉底與友人的談話,由柏拉圖予以整理,是柏氏晚年的作品,柏拉圖的著作。也主要是呈現蘇格拉底的思想而已。




總之:孔子的3000弟子、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在他們的努力下,筆耕不輟的將老師講課的內容,以對話的形式生動的呈現出他們的思想,撰書後流傳至今,我們才有機會學習先哲們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