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錢了,我們能做點什麼,讓自己好受些?

今天來說一個欠錢的話題。

人生在世,總會有錢不夠用的時候,不論是買房,還是買車,錢不趁手的時候,總會出現。

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向別人借錢,借了錢之後,我們就欠了別人的錢。

雖說網上很多文章調侃,欠錢的是大爺,借錢的是孫子。

但是一般人為了維持自己的社會關係,保持自己的口碑與聲譽,都會想辦法去還錢。

在這個時候,我們就成了欠錢的一方,揹負的負債。

在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

那麼這個心理壓力的來源是哪裡呢?

首先一點,源於我們的傳統教育。雖說近十幾年,年輕人都習慣了借貸來享受生活,但是,在大部分家庭的教育當中,欠債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在市面上的理財課程當中,也是建議量入而出,保持收入大於支出,才能積攢下金錢,所以來說,普遍的社會價值觀,都會讓我們覺得,只有積累下財富,量力而行,才是讓人覺得舒服的事情。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我們在欠錢的情況下,就會覺得心慌慌,覺得只有趕緊把債務趕緊還掉了,才能夠從這些壓力裡面解脫出來,一身輕鬆。


第二點來自於我們天生的,損失厭惡的心理。

我來用一個故事來講解什麼是損失厭惡。

小明早上出門,在家門口撿到100塊錢,小明覺得非常開心。

可是,當他中午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發現早上撿到的100塊不見了。

對於這件事情,他覺得非常生氣,連中午飯都沒吃好。

從經濟學上來說,其實這100塊錢本來就是小明撿到的,即使丟了,也等於是沒有任何損失。

但是,從人的心理上來說,他們對這樣的“損失”感覺非常強烈。

雖然盈利和損失的數量是相同的,但是這樣的損失所帶來的心理波動,要遠遠大於盈利時,心裡的愉悅感。

這樣的心裡因素放在欠債這件事情上,就是我們拿到錢的時候,會感覺到很高興。但是如果讓我們還錢的話,那麼這種心理上的造成的“損失”的感覺,會遠遠大於借到錢的愉悅。

這種情況下,還錢就造成了一種天然的損失感,從而引發了壓力。

欠錢了,我們能做點什麼,讓自己好受些?

還錢的損失感,要大於借到錢時的愉悅感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來緩解這種壓力呢?

針對第一點,觀念意識中的壓力,我們進行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種壓力,其實是來源於還不上錢的焦慮感。

應付這種焦慮感,就需要用確定的計劃,來讓自己看到還錢的希望。

因此,我們要制定還款計劃。

把要還的債務,進行一個整體的規劃,總共要還多少,每月要還多少,都清楚明瞭列下來。

然後,我們可以將它寫進記事本,或是輸入到excel表格裡。

甚至我們可以先還上一個月,然後再把它記錄到記事本或者表格當中。

這樣的計劃和記錄過程,會讓我們感覺到,我們已經完成了還款計劃的一部分,我們後面的還款,都會順利成長的完成。

這樣的過程,是把還債的過程具象化,把債務從一個巨大的,龐大的“壓力”,轉換成了每個月的小任務,這樣就會極大的緩解內心的焦慮感。

針對第二點,那麼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心理好受一點呢。

那就是用理財常用的方法,發了工資之後,先存款,再還賬、消費。

也就是說,在發了工資以後,要先拿上很少的一部分存起來。

對,我說的是存起來。因為如果我們所有的錢,都用來還債,就會增強我們對於損失的感知,還會給自己一個“辛辛苦苦卻一無所有”的感覺,這種感受會讓人壓力倍增。

但如果,你拿很少的一部分存起來,哪怕只是百分之十,這樣你就會感覺,自己擁有對錢的掌控力。

因為,我們因為勞動而獲得了。

欠錢了,我們能做點什麼,讓自己好受些?

調整方式方法,就能改善我們內心的感覺。


寫在最後:無論是從心理的角度,還是理財的角度,都建議大家儘量不要負債。但真是因為重要的事情,欠了錢,也要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將錢的問題解決完成。

✎作者:靈苖,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用溫暖的文字傳遞能量,用專業的知識點破迷霧,助你成長。微信公眾號:澈彩人生(ID:clarity_lif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