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何嘗不是一場修行?

這何嘗不是一場修行?

文|上山小麥

一飛說,身體是心靈的房子。

既如此,身隨心動,心隨身走,身動心隨,靈魂和身體跋山涉水,雨霧穿行;行走的路上,身心相攜,互為知音,聽風聽雨聽松濤,悟山悟水悟心靈。

行走的路上,可以哭著微笑,可以笑著流淚,心嚮往之,身就至之。相互鼓勵,互為支撐,真心扶持。有淡竹林裡內心的平靜,雄山巍峨下澎湃的心潮,涓涓細流前慵懶的發呆,雪山之巔上滿滿的崇敬。

山水有靈音,行走無止境。

人生追求的也許就是一顆溫暖明淨的心。

不知我這沒有走過太多山水的俗人,是否悟懂了一飛的話。

這何嘗不是一場修行?


星雲大師講:人人有夢想,夢想有心的獨特意識,雖然眼耳鼻舌身不動。但是心會做夢,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種種的動作,有一個希望,夢想是一種願力。

___為什麼要去登山?

___因為山在那裡。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許是聽從了心的召喚,一飛開始了他的山河夢旅?山與水有著怎樣的對話?行走的路上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這何嘗不是一場修行?

邁開雙腳,生活一定有所改變,堅持不懈,命運一定會賦給你驚喜。在一飛的夢旅裡,有各色的風景,有志趣相投的朋友,有生命深處的幸福。從之前的《飛雪尋蹤》、《謙卑行走》可以看到一飛行走的變化,走得不那麼虐了,走得不那麼累了,走得不那麼險了,走得不那麼狂了;有了更多的關愛,有了更多的感悟......

這些年來的行走和攀登,一飛和他的同伴開始更多的“走心”,從關注自己到達什麼樣的高度,完成什麼樣的目標,到開始更多關注周圍的世界,周圍的人,從生態環保、古村保護到人文生存都刻下了他深深的責任。

最好的自己在路上。行走讓內心感受到不一樣的自己和不一樣的自然,更加體會到了自然的生生不息和自己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就像一飛在上一本書《謙卑行走》中所說:“謙卑行走才能更深刻地看清自己,只有謙卑才能和自然和諧相處。”這是一飛的戶外信念。而我也是從一飛的《謙卑行走》中慢慢了解一飛的山水夢。

一切因果皆為緣,猶記得前年我恰巧捧著一飛的《謙卑行走》一書與星雲大師合影留念。而星雲大師恰也說到年輕人要多謙卑退讓,講佛教裡有一首偈語說:“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農夫插秧一棵一棵地插,往後面一步一步地退,退到最後一步,往前一看,禾田插好了。

如果說,一飛的行走從征服到敬畏,那麼在本書《山河夢旅》中,將更加透出一飛對山水的大愛,更多的聆聽,更多的對話,更多的反思,更多的徹悟;更酣暢淋漓,更修身走心,更享受,更自然。這是一種迴歸,完成了一個普通人對戶外的哲學歷程。

這何嘗不是一場修行?


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而不讀萬卷書只盲行萬里路,就彷如一個郵差。而讓人敬羨的是一飛的山河之旅絕對是有詩有遠方。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最美的自然的語言便是默默無言,能讀懂的有幾個?在一飛眼裡,山水是有生命的,是有靈性的。你看到的不僅僅是秀峰迭起,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壯觀的巨大亂石堆,盡顯蒼涼自由之美的丹霞地貌......從一飛家鄉附近的大小山寨連穿,到千八探路,再到黃河溯源,從扎尕那、喀納斯徒步,到佛頂山、梵淨山穿越,博格達雪蓮花前痛徹心扉的哭泣,原始森林找尋駝峰墜機的執著與夢想......踏上“靈魂出竅”的山河夢旅,行走的力量如同顯影液一樣,袒露出很多平素稍縱即逝的念頭來。在路上的時光,傾注在文字裡,凝固在圖片中,是最好的記憶。

《山河夢旅》,宛若一場歸期未定的心路之旅,只有認真尋找的人,才會在其中發現真正的“幸福密碼”。每一頁風景明媚,每一頁人情溫暖,每一頁瞬間動人,每一頁更接近自己的真心。讓眼睛喜歡,讓心靈歡呼。如一飛所說,“旅行,最終會讓你遇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每天都是一次新的開啟,每一個和我們走過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在這場山水對話中,一飛用獨特的方式告訴你:上路吧,尋找那個更可愛、更勇敢、更真實的自己。只有你看見的世界,才是對你有意義的存在;行走中遇到的人,他們在與你航跡交錯的瞬間,改變、點化、充盈了你的人生。

是的,我們都需要一個小小瞬間,讓自己的平淡時光顯得更值得被回憶一些。

這何嘗不是一場修行?


這何嘗不是一場修行?


有人說,人生在世,記憶是唯一的行囊。想來,一飛是幸福的。因為他的記憶裡有山水,有夢想,有滿滿的感動。且將這些美好記憶封存,溫一壺歲月的老酒,等老了的時候下酒,如何?

金剛經裡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呢?因為面對自然的浩浩渺渺,人的心念實在是無比細小,讓我們無法知解人生與自然的本意。這本意正是“春來草自青,秋來葦自白”,是一種自然時空的推演。

想起一位特立獨行的和尚雲門文偃,是禪宗裡追求心靈自由的代表,有一次一位和尚問他:“什麼是佛法的大意?”

“春來草自青!”他說。

又有和尚問他:“什麼是成佛的方法?”

“東山水上行!”他說。

在雲門的眼中,佛法的大意與成佛的方法,其實就是一種自然,一種萬物變化與成長的基本道理,它是自然心,也是平常心。

帶著這種自然心,平常心,讓我們跟著一飛循著時光的河流前進,山河夢旅裡,兩岸花樹宛然,群山微風依稀。

一輩子是場修行,短的是旅途,長的是人生。將身心親近自然,聆聽山水靈音,領悟人生的況味,又何嘗不是一場修行?

二零一六年元月

零下十八度的濱州

(《山河履夢》序言部分)


這何嘗不是一場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