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把“影劇院暫不開業”的建議當規定看

4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做好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疫情防控工作情況。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施小明在發佈會談到,對於影劇院或者是遊藝廳娛樂性或者休閒性場所,建議暫不開業,包括大型的體育活動,或者展覽、展會,也是暫不開展。(4月15日 澎湃新聞)

對於影劇院或者是遊藝廳娛樂性或者休閒性場所,建議暫不開業。這話猛一聽頗有“彈性”,完全可理解為不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這樣做。不過,這畢竟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上傳出的消息,畢竟是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施小明的“忠言”,人們不妨將此建議當規定看。

其一,國內的疫情防控雖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且目前形勢持續向好,但國外疫情發展難以預測,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逼近200萬,“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任務並不輕鬆。國內的影劇院雖有大有小,小的為數眾多,但畢竟算是聚集性的、較為封閉的場所,通過限制人流量、隔排售票等措施,自然可以減少交叉感染的幾率,但風險猶存。

其二,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和防控難度。4月15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首次公佈了全國累計報告的無症狀感染者數量——6764例,其中境外輸入588例,累計轉歸為確診病例1297例,累計解除醫學觀察4444例,尚在醫學觀察1023例。既然有為數不少的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如果再開放影劇院,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無疑會增大。

其三,從國內的現實情況看,所謂的“報復性消費”目前並未到來。餐飲業最先“復甦”,許多地市的書記市長帶頭走進餐館。後來,一些景區也在限制人流量的前提下開放,旅遊業開始“回暖”。有人認為旅遊業也非剛需,影劇院就應“緊隨其後”。只是有一點須搞清,景區畢竟是一個開放的環境,空間較大,影劇院恰恰相反。

還應看到這樣一個情況。調查表明,疫情對影視行業影響嚴重。近日的報道說,今年已有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是去年全年的1.78倍。今年前兩個月影院類企業新增不到8000家,與去年同期下滑25%。更須引起影劇院經營者們警醒的是,今年全國影院票房“少得可憐”,不少為零,同時大量劇組暫停工作。從降低成本的角度講,目前不開業遠比開業也更划算一些。(作者:姚村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