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大徐強教授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近日,根據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關於表彰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的決定,經過各地各單位推薦、專家評審,華中農大園藝林學學院徐強教授獲得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表彰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技人才,激發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創業熱情,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決定授予100名同志中國青年科技獎,其中包括10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項。旨在鼓勵受到表彰的獲獎者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獲獎者是我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他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奮發有為、砥礪建功,為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徐強教授簡介

徐強,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教授,果樹系教工黨支部書記,長期從事果樹基因組與遺傳改良研究,在多年生果樹無性繁殖的遺傳基礎及果實品質形成機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曾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兼任Molecular Breeding等SCI刊物編委、中國柑橘學會秘書長。

徐強教授故事

恩施建始縣三里鄉扎魚口村是園藝林學學院對口幫扶單位。2020年5月,村民們有些著急,原來,受疫情影響,村裡村級產業發展受阻,加之缺乏專業技術指導,原本已整體脫貧“摘帽”的扎魚口村發展再次遇到了困難。

得知情況後,徐強當即決定前往扎魚口村,在和當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同時,為當地柑橘、甜柿、獼猴桃等園藝產品的新品種推廣、高效栽培、農產品加工問診把脈,指導村民渡過難關。

多年來,作為果樹系教工黨支部書記和學科領軍人才的徐強,堅持將科技創新、產業服務、人才培養與黨支部建設相結合,為服務國家戰略、推動產業發展、傳承紅色基因竭智盡力。

“科研工作者要敢於啃'硬骨頭'”

在華中農大園藝學人眼中,徐強是一名敢於啃硬骨頭的科技排頭兵。

柑橘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果樹品種,但其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卻面臨著以引進為主、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品種、育種技術和效率較低等瓶頸問題。作為長期從事果樹基因組與遺傳改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徐強立志推動我國柑橘研究領域發展。

多年來,徐強堅持帶領團隊利用基因組學大數據開拓芸香科植物生物學研究和育種應用創新,在多年生果樹無性繁殖的遺傳基礎及果實品質形成機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主持完成了國際上芸香科第一例基因組(甜橙基因組)圖譜,構建起國際上最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柑橘DNA數據庫,並圍繞品質升級開發出分子工具且應用於產業。目前全世界共完成的9例柑橘基因組,7例都是由他帶領團隊自主完成。

不止於此,他利用研究結果撰寫的論文發表在了Nature Genetics,Nature Plants等國際期刊上,相關研究成果獲評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主持構建了國際上柑橘基因組綜合分析平臺,目前全世界103個國家地區訪問量超過200餘萬次,提升了我國在果樹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我和支部成員有個‘約定'”

徐強和黨支部成員們有個“黨員足跡”的“約定”,即支部黨員同志不論是誰、無論到哪裡,都要深入到田間地頭,為當地的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貢獻自己的智慧。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疫情期間,除了堅持科研和教學,徐強還有許多牽掛:宜昌秭歸“倫晚”的線上銷量、恩施建始獼猴桃的掛果情況、江西上饒馬家柚的田間管理……

為了竭力幫助農民減少疫情對春耕的影響,徐強和黨支部同志們“馬不停蹄”地忙活著。支部成員被阻隔在全國各地,徐強就動員起大夥就地幫扶春耕,並利用網絡的便捷性,積極為農戶開展線上答疑,互聯網上、湖北黃岡、江西撫州、湖北宜都等處,都留下了他們的“黨員足跡”。與此同時,徐強還組織相關學者為農業農村部行業管理部門提供了6項技術成果,並在產區推廣應用,有效地減少了疫情對春耕生產的影響。

徐強在扎魚口村查看柑橘生長情況 (黃韜 供圖)

每年,徐強都要帶領支部成員到湖北秭歸、湖南宜章、江西贛州、雲南保山、廣東樂昌等柑橘主產區開展扶貧與技術指導。支部圍繞柑橘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進行多次專題研究,長期堅持新品種選育及其品質提升技術的研究與示範推廣,為延長我國臍橙供應期做了實質性的推進工作。在支部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柑橘種植效益大幅提升,為果農依靠柑橘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效而有力的技術和品種支撐。以2017年為例,秭歸縣晚熟柑橘最高畝效益達到7萬元,出現多個億元村,經濟效益顯著。

“每個共產黨人都要補足精神之'鈣'”

老一輩的革命精神是每一位共產黨人應該補的“鈣”。為此,徐強選擇了贛南、于都、秭歸、三峽移民庫區等具有紅色基因的革命老區作為支部服務地區,在幫助革命老區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同時,黨支部成員還能經常受到紅色老區精神的洗禮,實現精神與物質的“雙富足”。

徐強帶領黨支部成員科技服務鄉村 (黃韜 攝)

多年來,他帶領黨支部成員與江西贛南、上饒等革命老區,廣西等少數民族地區,西藏農科院、雲南瑞麗檸檬工作站等邊區,以及三峽庫區等地開展深度合作,為這裡的村民提供科技支持,利用自主研發技術建立起我國柑橘品種的DNA指紋庫,解決了制約當地柑橘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種苗鑑定難的問題,為種苗純正性檢測、品種甄別、新品種權保護等種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核心技術。

文 | 張晨熊蕭蕭 徐行

編輯 | 匡敏

校對 | 劉濤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註明來源↓↓↓

華中農業大學官方微信(微信號:hzau_news_cent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