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商人生意經:2毛錢的開箱器,成本不到1分錢,年賺一億

義務商人生意經:2毛錢的開箱器,成本不到1分錢,年賺一億


一個指甲刀成本3毛錢,卻能賣到9毛錢;一個開箱器成本不足1分錢,卻能賣到2毛錢……有時候甚至還能給你全國包郵。
在義烏,那些被很多人看不上的,低價包郵的小商品背後,隱藏著絕大部分人都想象不到的驚人利潤。
80後男生張文龍的小工廠,生產的幾乎都是低於5毛錢的塑料製品,但一年卻能做到一個億。

臺商帶入行

九幾年的時候,張文龍十幾歲,他遇到了一個來義烏的臺灣商人,姓姚,專門負責玩具公司的設計。
那是姚先生第一次到大陸,在廣東辦完正事,順便到了義烏。這座浙中小城給這位臺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對張文龍感慨,“義烏天天都開廣交會。”
那時候義烏還沒有國際商貿城,檔口都集中在老市場路。
這位聰明的臺商拿著義烏的很多樣品,去廣交會參展,有了訂單,再交給義烏的工廠生產,漸漸地,就做起了外貿生意。
他每次到義烏,就住在紅樓賓館,逛市場時,就把張文龍叫上,他還專門給張文龍配了一個BP機,有事就呼,“小李我來了,你帶我到市場上逛逛。”


看到好貨,臺商只負責下單,之後的組貨、發貨,就交給張文龍去做。兩個人鬆鬆散散地幹了一年,臺商正式在義烏成立了一家外貿公司,張文龍成了骨幹。
臺灣商人的眼光毒辣,每一個季度、每一年的爆款他都趕上了。綵帶,呼啦圈,日本的保溫杯,滑板車,“幾乎都踩到點上了。”
在日本幾百塊人民幣才能買到的保溫杯,浙江的永康幾塊錢就能做出來,巨大的利潤空間,讓這家新成立的小外貿公司,迅速成長起來,從最初幾個月一個貨櫃,到後來一天就能發十幾、二十個櫃,一路在全球開出了70多個分公司。

給雲店加店供貨
張文龍蠢蠢欲動,“人總想自己出來創業嘛。”
2003年,張文龍辭職,正式創業,他一口氣向親戚朋友借了六十多萬做生意,結果卻全砸在了手上,債務還不上,他只好跑路到了杭州,過起了流浪的日子,最艱難的那幾天,只能睡在杭州街頭。
他形容自己當時的處境是,有夢不敢想,有淚不能流,有苦說不出,有家也不能回。
但日子總是要過。他先去了大娘餃子,在後廚煮水餃,一個月賺幾百塊錢,做了半個多月,又跳槽到了一家水果店,一邊上班,一邊還買了一輛三輪車,賣些菜和水果,但還是賺不到什麼錢。


真正賺錢的是後來到農夫山泉上班,“其實就是水站的送水工,每家小店去統計一下,誰家水沒有了,就騎自行車去送。”後來,他在杭州也開了一個水站,這才存了一點錢。
“我肯定要回義烏髮展,義烏機會更多,所以我必須要把親戚的錢還上,那時候賺1000塊,自己留100塊,剩下900塊錢還債。”
送水站賺到了十幾萬之後,張文龍這才回到義烏重新開始。
但是,當初從臺商的外貿公司出走時,他跟公司簽了一個競業協議,不能碰外貿。最熟悉的事,不能碰,他看周邊有人做雲店加,就開始跟著做。
廣東澄海有一些曾經的關係還不錯的玩具廠,願意支持他創業,給他供貨,做了差不多一年,賺了十幾萬。
做雲店加的人越來越多,但絕大部分剛起步的商家,都沒有張文龍這樣的貨源優勢,傳統線下做批發的,並不高興一件兩件地賣給雲店加店主。
這讓張文龍看到了商機。因為之前外貿的來往,張文龍和義烏當地工廠的關係很好,所以他哪怕只拿一件貨或者幾件貨,對方也肯給他發貨,“我做了10年的外貿,365天,幾乎300天都是市場上逛,工廠都認識,所以那些工廠都比較信任。最起碼我給他錢,要幾十個貨,他會拿給我,但如果換了其他人,這種小單子,他們是不接的。”

那時候雲店加上並沒有所謂的大賣家,所有人拿貨都不好拿。即便能拿到貨,但是價格也會高出二三十個點,有時候有錢也不願意給你。
張文龍就跟這些雲店加商家說,我去跑工廠,把貨組起來,你們小賣家都到我家拿貨。
很快,他就開始在義烏的工廠到處採購,這家工廠拿幾個新品,那家工廠拿幾個新品,一個倉庫就堆起來了,至少有一百多個品種的貨。“我當時乾的,就跟小額批發差不多。”
他的批發業務,隨著雲店加店鋪數量的增多,而水漲船高。到第二年,他索性把自己的雲店加店也關了,專注給其他中小賣家供貨。

成本低到無法想象
但是,張文龍很快不再滿足於依靠價格優勢,賺取一些差價。他打算自己開發小商品。
有一次,韓國樂天百貨櫃臺上的一個指甲刀引起了他的注意。一把尋常的指甲刀外面,額外包了一個塑料片,上面印著非常卡哇伊的卡通圖案。他當時就被觸動了,“國內沒有這種設計的小東西,國內的指甲刀都是純鐵的,特別簡單那種。”張文龍當時就意識到,這是真正適合電商的產品。


“第一,這個東西很卡哇伊很前衛,同時也很實用,價格可以賣上去,東西小運費省,這個才是真正適合電商的東西,最後就看你的定價了。”
多年的採購經驗,讓他一眼就能看出那把指甲刀的成本。“不會超過7毛錢,櫃檯標價40多元人民幣,裡面的利潤真的特別高。”
“裡面的刀片成本不會超過3毛5,兩個塑料片1毛錢,加上印刷5分錢,加上鍊子5分錢,所以我說這就是六七毛錢的東西。”
他從韓國回來不久,就自己買了一個注塑機,租了一個十幾平米的小民房,自己動手做塑料外殼,這便是張文龍加工廠的雛形。指甲刀他也是直接在國內採購零件裝配,“我知道這些東西到哪裡找,比如說海寧的刀片差一點,佛山更好一點,我當時就拿了佛山刀片,基本算是拿了最好的,成本也只要3毛一個。”即便如此,每一個指甲刀也能賺到八九毛。
他一口氣做了5萬個新型指甲刀,但是推銷給誰呢?
他盯上了當時做雲店加還不錯的一家上海的五金冠店鋪。他揹著一個包,拿上樣品,直接找上門去。“我說先送你兩三箱,你去上架,好賣了給錢,不好賣就當是送你了。”
不出所料,指甲刀在這家頭部的店鋪賣火了,同類目的小賣家聞風而動,紛紛找上門來要貨,幾乎誰家都能看到這款指甲刀,“那一年差不多就賣了四五百萬個,熱度一直保持了三四年。張文龍就靠這麼一個小小的指甲刀,“賺了小几百萬。”

幾年後,當大部分商家開始跟風時,他開始另闢蹊徑,做電商禮品了。當時所有的賣家,都在送好評卡,返現卡,張文龍很直接,為什麼不能乾脆送禮品?
他做了一個開箱器,還申請了專利,成本一分錢不到,他能賣一兩毛一個,“看上去都是小數目,但利潤率是真的太高了,關鍵商家還覺得便宜,因為很實用,上面還可以印二維碼,可以打廣告。”
張文龍形容那時候賣得有多火爆,一個娃哈哈礦泉水的紙箱可以裝5000個開箱器,一箱就可以賺500塊錢。“一輛麵包車拉出去,你就可以換一輛比亞迪回來,就是四五萬,多暴利啊。”
之後,他又陸續推出了封口夾,剝橙器……什麼實用,就做什麼禮品,每一個都能讓他賺上一把。
如今,當時一個人一臺機器的工廠,現在一年的生意,可以做一個億。

甩手掌櫃
但做工廠,總會有淡旺季的煩惱,即便是張文龍這種,做塑料小製品的工廠,每年六七八三個月,也會遇到明顯的淡季。這時,他就要面臨工廠產能過剩,工人養不住的局面。
去年5月,為了補足淡季的空白,張文龍入駐天天特賣工廠店,當批發進入淡季時,用零售拓展銷路。


但是直面個人消費者的小批量,多頻次,多品種的物流,張文龍頭痛不已。自建倉庫,僱傭打包員、分揀員等物流人員至少要5個,管理物流售後問題,粗算下來光是物流的投入,一年至少要20萬元。
所以,從去年開始,他索性把這塊交給了菜鳥C2M供應鏈,“反正菜鳥的前端會給我預計,一個星期賣多少貨,我把產品做好,往菜鳥產地倉一送,剩下就不是我的事情了,菜鳥會幫我打包,漏發錯發都是菜鳥的事,貨品有什麼品質的問題,消費體驗怎樣,他們也會跟我說。”
“說得土一點,最起碼我倉儲不用了,那些讓人頭痛的配貨,發錯貨,退換貨的問題都沒了。”
而且,在這家平均價格5塊以下的店鋪中,菜鳥還能幫他承諾,3塊9包郵隔日達,大大提高了引流轉化。
張文龍坦言,自己其實還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C2M。但他說,6-8月的淡季已經可以通過工廠店平衡,足夠養活工廠和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