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中秋寫詩思念父母妻兒,而他因思念弟弟,寫下了千古名篇

中秋節在國人心中僅亞於春節,古人在這個萬家團圓的節日裡,或是思念父母或是思念愛人,寫了無數華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曾被無數有情人傳唱的詞句,卻不是為愛人而作。今人常常因要不要”二胎“而煩惱,而古代則以多子多福為期盼。古代生育率低,死亡率高,手足之情彌足珍貴。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如此,他就是蘇軾。

古人中秋寫詩思念父母妻兒,而他因思念弟弟,寫下了千古名篇

多情自比無情苦

提起蘇軾,我們一般都會想到他政治失意,在崎嶇坎坷的仕途中,且吟且嘯且徐行的生活。我們更為關注的是,他的妻兒與紅顏。多情自比無情苦,蘇軾的愛情是相對幸運的,三個女人的追隨。讓蘇軾的一生慢享生活。

古人中秋寫詩思念父母妻兒,而他因思念弟弟,寫下了千古名篇

原配王弗,她善於幫助豁達的丈夫識人,常常引導他,何人可交何人不可來往。蘇軾對待愛妻也十分尊敬,每次家中有人來訪,總是安排夫人”垂簾聽政“。在妻子的規勸之下,蘇軾的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仕途也相當平順。好景不長,王弗病逝,他將妻子的墳墓安排在父母墳塋旁邊,栽下千株松。

愛妻去世十年之後,他夢見王弗,思念之情噴湧而出,寫下《江城子》來紀念: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古人中秋寫詩思念父母妻兒,而他因思念弟弟,寫下了千古名篇

繼妻王潤之是陪伴他時間最長的人,在陪伴蘇軾的二十五年中,共同經歷了”烏臺詩案、“黃州被貶”等艱苦歲月,可惜王潤之也先蘇軾而去。王潤之沒有堂姐王弗的才華,卻賢良淑德,操持家務,生兒育女,成就了蘇軾的千古絕唱。最終蘇軾死後與她共葬一處,也是對她一生的感懷吧!

古人中秋寫詩思念父母妻兒,而他因思念弟弟,寫下了千古名篇

第三個女人,是小蘇軾二十六歲的王朝雲。她同蘇軾一貶再貶的日子裡,為他生下了四子蘇遁。可惜,四子早夭,她感懷過重也先蘇軾而逝。從此“枝上柳綿吹又少”的詞,蘇軾再不彈唱。只為她知音一曲,她默默流淚的眼睛,感慨蘇軾生命裡悲涼的境界。他人心中,是“天涯何處無芳草”的美豔。在朝雲眼裡,卻是蘇軾一生不得志的漂泊歲月。千古知音,英雄難覓。

古人中秋寫詩思念父母妻兒,而他因思念弟弟,寫下了千古名篇

至親至愛的手足情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初讀這首詞,還以為是蘇軾筆下又一位佳人,直至看到“兼懷子由”。蘇轍,字子由。蘇軾與蘇轍在眉山,兄友弟恭,一直到蘇軾19歲蘇轍17歲離開家鄉,二人才慢慢分開。蘇軾寫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兄弟兩人因為政治、地理原因七年未見。

古人中秋寫詩思念父母妻兒,而他因思念弟弟,寫下了千古名篇

中秋佳節,蘇軾酩酊大醉。仕途不暢,懷念幼時歲月,兄弟二人承歡父母膝下。如今父母已故,仕途坎坷,思念弟弟,不禁寫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古人中秋寫詩思念父母妻兒,而他因思念弟弟,寫下了千古名篇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同年娶妻、同時科考,同年步入仕途。哥哥豪放不羈、文采風流,弟弟沉穩,文風樸實。“烏臺詩案”後,蘇軾被捕入獄。弟弟蘇轍願以官職救兄。最後,兄弟兩都遭到貶謫。歷經坎坷後,蘇軾被救出,蘇轍害怕哥哥再口出狂言,捂住哥哥,離開牢獄。

蘇軾在獄中感慨弟弟深情厚意,曾寫下絕命詩:

聖主如天萬物春, 小臣愚闇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 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 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 更結來生未了因。

古人中秋寫詩思念父母妻兒,而他因思念弟弟,寫下了千古名篇

弟弟並沒有因為哥哥屢因直諫給家族惹禍,而是怪罪哥哥,他只是規勸哥哥:“常恐坦率性,放縱不自程”。後來,哥哥蘇軾病故,弟弟蘇轍攜兩家百餘口為哥哥送喪,為哥哥蘇軾和嫂嫂王潤之撰文。他在紀念《祭亡嫂王氏文》:轍幼學於兄,師友實兼。志氣雖同,以不逮慚。兄剛而塞,物或不容。既以名世,亦以不逢。轍驟而從,初未免憂。嫂以婦人,處之則優。

蘇軾對弟弟亦師亦友,弟弟對哥哥恭恭敬敬。蘇軾蘇轍這一對“二胎”的典範。比起“煮豆燃豆萁”的曹丕曹植兄弟,實在是天差地別。

古人中秋寫詩思念父母妻兒,而他因思念弟弟,寫下了千古名篇

老鴨常常感嘆,若是王弗在世,又有蘇轍規勸,或許蘇軾的人生又是一番模樣。不過王弗故去,若是沒有王潤之的賢良恭謹和王朝雲的紅袖添香,也不會有蘇軾詩詞的華麗和北宋偉大詞人的流芳於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