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西北丹霞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区域内的红层

缺乏大量降水直接侵蚀

在形成丹霞地貌过程中

不得不独辟蹊径

其中

位置偏东南的陇东、陇南山地

尚可截留东亚季风带来的水汽

提高降水量

丹霞峰丛、孤峰、洞穴

典型丹霞地貌占得席位

(麦积山;摄影师@王警)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相对丰富的降水

也增加了植被覆盖度

绿树、丹山相映

风光奇秀不输南国

(崆峒山;图片源自@VCG)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向西

降水越发稀少

幸有一条大河

给等候发育的丹霞地貌

提供了开山劈石的力量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高原西部

众多红层盆地都被黄河一一贯穿

形成曲折深切的峡谷

峡谷两侧岩体持续崩塌风化

龙羊峡丹霞、阿什贡丹霞

坎布拉丹霞、谢家滩丹霞

(坎布拉丹霞;摄影师@李春)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积石峡丹霞、刘家峡丹霞

老龙湾丹霞、红山峡丹霞

一系列临河丹霞

次第生成

(请横屏观看,老龙湾夕照;摄影师@王生晖)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一个由黄河串起的丹霞景观廊道

就此诞生

(黄河上游主要丹霞分布示意;制图@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较之南方

这一区域的丹霞

少了些丹山披翠、碧水柔情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

缺乏植被覆盖的赤壁丹山粗犷裸露

格外豪迈雄浑

(请横屏观看,龙羊峡;摄影师@孙建鑫)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此外

西北地区的红层时常上覆黄土

往往形成顶圆、(檐突)、身陡、麓缓状的

宫殿式丹霞

(兰州天斧沙宫丹霞;摄影师@李志强)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河西走廊

气候愈发干旱

年均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同样被黄土覆盖的红层

在祁连山冰雪融水的助力下

经过强度胜于东南地区崩塌、风化后

也开启了丹霞地貌从青年到老年

不断演化的一生


其形态变化万千

或如雪域城堡

(冰沟丹霞;摄影师@曾建军)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或群峰拥簇

(冰沟丹霞;摄影师@陆雨春)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或如火炬擎天

(冰沟火炬;摄影师@李春)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至此

以兰州为中心

包括陇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北部

黄土高原西部、河西走廊及其周边的

西北地区

成为了中国丹霞地貌第三大聚集区

数量占比约为18%

(中国丹霞西北集中分布区示意;制图@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西北地区还广布着另外一种红层地貌

红层丘陵

其地势起伏和缓,无陡崖绝壁

色泽明艳,较之丹霞更为多彩

亦称为“彩色丘陵”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内的“七彩丹霞”

就是典型案例


遗憾的是

它常常被误认为丹霞

但其外形、岩性组成、形成原因

皆区别于丹霞地貌

不可混为一谈

(红层丘陵一般由岩性软弱的泥岩、粉砂岩组成的岩层,经坡面流水侵蚀而成,少有崩塌产生的丹崖赤壁,如果岩层夹杂低价铁离子及其他杂质,则发育为彩色丘陵;图为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摄影师@歪杰)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另一方面

本区亦为北传佛教东传途径地

这些奇险深邃、高耸难攀

色泽庄重又适宜雕刻的丹霞

甫一开始便与佛教全面结合


大量佛教石窟

在丝绸之路沿线广泛开凿

甘肃首屈一指

且其中大部分都分布在丹霞地貌区

(甘肃主要石窟分布示意,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甘肃境内共有石窟寺154处,其中有较高价值的近50处;制图@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它们是河西走廊的

文殊山石窟、马蹄寺石窟

金塔寺石窟、天梯山石窟

(马蹄寺石窟;摄影师@石耀臣)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是黄土高原区的

炳灵寺石窟、寺儿湾石窟、接引寺石窟

保金寺石窟、莲花寺石窟、张家沟门窟

万山寺石窟、石拱寺石窟、陈家洞石窟

葛家洞石窟、红崖寺石窟、石空寺石窟

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

(炳灵寺石窟;摄影师@李文博)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是陇南山地的

麦积山石窟、水帘洞石窟、木梯寺石窟

禅殿寺石窟、大像山石窟、法镜寺石窟

华盖寺石窟、近金莲洞、八风崖石窟

(麦积山石窟;摄影师@胡澍)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西北丹霞石窟走廊

“丹霞造佛、佛助丹霞”

一条由丹霞塑造的石窟走廊

便在西北大地上

熠熠生辉


©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星球研究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