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非遺丨來自三國時代的武山春秋大刀

天天非遺丨來自三國時代的武山春秋大刀

武山縣古代為豲、羌部族活動地區。自秦漢、三國至唐、宋、明、清,戰亂不斷,民族、地域加之戰爭等因素,迫使武山人崇尚武術,強身健體,以圖自立。建國初期,武山就成立了縣、鄉武術協會。如今,武山春秋大刀已被天水市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天天非遺丨來自三國時代的武山春秋大刀

春秋大刀又稱關公刀、春秋刀。該刀法因其借托三國時期關雲長所傳,所謂“留下偃月寫春秋”之意,而得名。此刀最早出現在宋朝,其刀頭呈彎月形狀,刀身寬約17釐米左右,中部綴有紅纓,大刀兩端配重均勻,在中間處可以找到絕佳平橫點,使用起來力量重心操控良好,力量分配勻稱。春秋大刀是從馬上戰鬥中發展來的冷兵器,其刀身寬短而重,木柄較長,從一米3左右到接近2米不等。較長的刀柄便於馬上攻擊,因大刀殺傷力頗大,被譽為“百兵之帥”。

天天非遺丨來自三國時代的武山春秋大刀

武山大刀的主要長處有三快,刀快、馬快、人快。在武場上對陣的時候,武山大刀因為長,是非常有利的。流傳至今,練這個刀的人依然比較多。武山大刀的套路也多,有的叫春秋刀,有的叫九星刀,有的叫八門刀,都叫大刀。據說,春秋大刀曾經在冷兵器年代,一度輝煌燦爛。如今,由於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挖掘,武山很多人在傳承人的帶領下,再次開始練習大刀的各種套路和刀法。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須知:非遺項目、圖片、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