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個依戀發展期,父母要給予心理滋養,有利孩子成長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愛默生曾經說過: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對於孩子而言,家庭是最溫暖、安全的港灣,所以總是充滿了無限的依戀。具體表現為,當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就會對父母表現出過多依戀的情感。雖然這是合理的,但是很多家長卻不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不僅人類會對父母產生依賴的情感,動物也是同樣如此,所謂萬物皆有靈就是這個道理。科學家們通過對猩猩進行實驗之後,就發現了這一點。


這4個依戀發展期,父母要給予心理滋養,有利孩子成長

心理學家在研究動物的心理時,將一個剛出生沒有多久的猩猩放進了一個陌生的房間裡。當然,這個房間是被精心佈置過的。在房間裡面有個兩個架子,一個架子上面光禿禿的,什麼也沒用,另一個架子上面綁著一個毛絨絨的玩具,看起來很像一個母猩猩。除此之外,心理學家還在地面上擺滿了很多零食和玩具。


研究人員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想知道在這三者之中,誰更能吸引小猩猩的注意力。在實驗前,研究人員認為猩猩會被食物所吸引。

可是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當猩猩一進入這個陌生的房間之後,它就表現出了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所以它毫不猶豫地爬到了有毛絨玩具的那個架子上。待了很久之後,才敢小心翼翼地下來覓食,可是沒過多久又爬上去了。

這4個依戀發展期,父母要給予心理滋養,有利孩子成長


這隻猩猩的反應是十分正常的,因為動物對於自己的母親,也有依賴的心理,這跟人類是相似的。科學家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就是想告訴家長們,孩子依賴父母是正常的自然現象,家長應該給予足夠的理解。

孩子的依戀發展期一般有四個階段,家長應該引起重視。


這四個階段分別是:無差別的社會反映階段、有差別的贖回反映階段、特殊的情感聯結階段和目標調整的夥伴關係階段。


這4個依戀發展期,父母要給予心理滋養,有利孩子成長

孩子出生三個月之前都是無差別的反應階段,這時候的孩子,不能夠準確的分辨他人,所以對於身邊人他們都有著同樣的依賴。而3到6個月的時候,孩子的大腦會進一步發育,他們也就會進入到有差別的贖回反映階段,這時候的孩子已經能夠區分父母和陌生人了,但是他們並不怯生。


更進一步的,6個月之後,2歲之前,孩子就會進入特殊的情感聯結階段,這時候的孩子會表現出強烈的怯生心理,一旦離開了父母就會非常生氣。而2歲之後,孩子到了目標調整夥伴關係階段,他們也就能夠重新認識陌生人,建立和他人的關係。因此孩子對父母的依戀也會減弱。


這4個依戀發展期,父母要給予心理滋養,有利孩子成長

有些成年人之所以孤僻冷漠,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在兒童時期,缺少了父母的關愛。特別是在孩子依戀期,如果父母對孩子過於冷淡,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那麼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應該如何在依戀期給孩子進行心理滋養呢?


1.安慰和理解孩子

處於依戀期的孩子,總是會有一些小情緒和莫名其妙的的需求,這時候家長應該保持一定的耐心,積極地安慰和理解孩子。只有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包容和慈愛,他們的內心才會得到滿足。


這4個依戀發展期,父母要給予心理滋養,有利孩子成長

2.引導孩子發洩負面情緒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負面情緒,孩子也是如此,別看他很小,可是孩子的負面情緒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如果孩子長期處於壓抑的情緒中,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家長應該積極引導孩子,讓他們把負面情緒充分地發洩出來。


這4個依戀發展期,父母要給予心理滋養,有利孩子成長

3.滿足孩子的心理訴求

處於依戀期的孩子,他們的心理需求無法向外人訴說,就只有投向父母了。當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為了表達他們的需求,他們就很有可能採取哭的方式,例如孩子餓了,哪裡不舒服了等等。對於這些需求,家長要有敏銳的眼光,找到孩子的心理訴求,並滿足孩子。


狄更斯說過:慈母的心靈早在懷孕的時候就同嬰兒交織在一起了。所以母親依戀孩子,孩子依戀母親,是一種自然的現象。

如果當哪一天,孩子不依戀父母了,那麼這個世界反而會少了一種最真摯的感情。因此,當孩子表達出自己依戀的情感時,父母不要忙著拒絕自己的孩子,而是應該積極地給他們回應。

我是育兒十月說,想要了解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還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