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推出“數字課堂”,老師未來變“快遞小哥”?

近日,阿里巴巴聯合人教社推出了“數字課堂”,把人教版小學1-6年級的正版教材全部搬到了網上,學生可以跟著AI進行課文朗讀、作業輔導,這必將再次帶來教育的變革。

阿里巴巴推出“數字課堂”,老師未來變“快遞小哥”?

眾所周知,自從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眾多電商蓬勃發展以來,中國快遞行業也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

據統計,2019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630億件,同比增長24%。規模連續五年穩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國的3倍多,佔全球快遞包裹市場的一半以上。

阿里巴巴推出“數字課堂”,老師未來變“快遞小哥”?

雖然今年受新冠疫情衝擊,1月份快遞量有所下滑。但隨著企業復工復產,以及長期居家,一季度總體快遞量不降反升,同比增長17.3%。

正是眾多電商的推動下,人們的生活習慣隨之發生鉅變,“快遞小哥”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行業,每天我們都能在大街小巷看到他們繁忙的身影,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依然如此。

阿里巴巴推出“數字課堂”,老師未來變“快遞小哥”?

科技發展總會帶來變革,這種變革常常是一些傳統行業的消逝,同時伴隨著新的行業的產生。

人工智能—AI領域的發展是當前的大熱門,如今,它的影響正在逐漸滲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

阿里巴巴推出“數字課堂”,老師未來變“快遞小哥”?

比如,清華大學發佈的報告顯示,我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資規模最大的國家,我國人工智能企業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安防監控、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應用領域處於國際前列。而且,我國在此領域發表的論文數量已居世界第一。

當然,AI的影響不僅侷限於生活,還會對我們的學習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比如,有些網友就認為,AI機器人未來或許可能讓不少老師失業。

阿里巴巴推出“數字課堂”,老師未來變“快遞小哥”?

首先簡單回顧一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科技發展與教育行業有關的最直觀的變化。

三四十年前,老師靠的一張嘴、一支粉筆授課,板書曾是很多老師引以為傲的技能;今天,許多小學老師已經很少用板書了,無論是漢字書寫,還是文章解讀、習題演算,都有現成的多媒體課件。

阿里巴巴推出“數字課堂”,老師未來變“快遞小哥”?


三四十年前,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方式,可能是上門家訪、家長會,連電話都是奢侈的事;而今天,微信、釘釘成了基本溝通方式,作業、通知、要求、排名都可以用“群”來解決。

阿里巴巴推出“數字課堂”,老師未來變“快遞小哥”?

我們設想,如果AI真的發展到科幻片中的樣子,那麼,學生完全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去獲取知識,還需要特意浪費時間到課堂學習嗎?

如果學生可以在完全逼真的環境中學習知識,練習技能,還需要與老師面對面的學習嗎?

又甚至我們可以將芯片植入學生的大腦,來自動獲取海量的信息,老師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阿里巴巴推出“數字課堂”,老師未來變“快遞小哥”?

與AI所帶來的教育行業的變化相比,學校、老師是最傳統、最僵化、最抗拒改革的,因為教育者本身不生產知識,只是在傳遞知識,無論是自身所具備的知識儲備,還是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都遠遠不及人工智能。

特別是在應試的大環境下,老師所總結的經驗、所傳授的知識,只限於對考試的預測和有限的指導,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能提供遠超越老師的、更精準的信息。

難道,未來老師在AI面前,僅會成為像快遞小哥一樣的知識的“搬運工”?

阿里巴巴推出“數字課堂”,老師未來變“快遞小哥”?

那麼,老師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雖然,人工智能發展迅速,但唯一無法解決的是,人所特有的情感、模糊判斷等方式。

比如,對於人腦的研究,最難的是,科學家無法搞清,人們如何在不確信的情況下,做出模糊的判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憑感覺”,並讓決策成功。

阿里巴巴推出“數字課堂”,老師未來變“快遞小哥”?

但可以確信的是,人工智能未來對教育行業所產生的衝擊必將是巨大的、革命性的,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是必須面對的。

如果今天的教育者仍然停留在簡單的知識傳授、簡單的應試教學上,那麼,可能真的有相當一部分老師會被淘汰。

阿里巴巴推出“數字課堂”,老師未來變“快遞小哥”?

那麼,老師與人工智能相比有何優勢?

其實,知識的傳遞應該僅是教育者與學生之間人文溝通的紐帶,而不應是全部。

就像當我們回憶自己的學習生活時,能記住的絕對不是哪位老師教給我們哪些具體知識,而是他們所體現的人生態度,這種獨特的人文情懷才應該是教育需要傳達的。

阿里巴巴推出“數字課堂”,老師未來變“快遞小哥”?

一場突發的疫情,讓我們看到了“逆行者”們的平凡與偉大,留給我們更多是感動與感激,這其中所傳遞的是人的情感。

同樣,教育不應該是冰冷的,雖然人工智能可以承擔很多教育者的工作,甚至可以做的更好,但卻無法取代教育者的情感傳遞。

希望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者,不要成為知識的“搬運工”,而成為情感的“守護者”,把人文情懷播種在每名受教育者的心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