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援鄂醫療隊隊長接連在頂刊發表精神分裂症研究的重要成果

他,是精神專科醫生;他,也是陝西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隊長;他,敢於擔重任、扛大旗;他,也願意為了緩解隊員們的思鄉之情,親自下廚做一碗熱氣騰騰的油潑面。他,就是來自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醫院的馬現倉教授

除了臨床方面,馬現倉教授團隊科研成績也非常搶眼。不到一年時間裡連續發表3篇頂級期刊,在精神分裂症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還有一篇在預印本發表,本次沒有納入介紹)。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回顧一下。

1,2020年3月31日,國際著名綜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西安交大一附院馬現倉教授團隊精神分裂症腸腦軸機制研究的研究成果,論文題目為《Metagenome-wide association of gut microbiome features for schizophrenia》。


西安交大援鄂醫療隊隊長接連在頂刊發表精神分裂症研究的重要成果

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未用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宏基因研究,在菌種水平鑑定了多種與精神分裂症相關的菌種,並結合單菌移植技術進一步驗證發現精神分裂症富集菌可誘導小鼠出現社會行為缺陷及外周組織神經遞質改變。

本研究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精神科馬現倉教授團隊和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後簡稱華大基因)賈慧珏研究員團隊合作完成。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單位。一附院朱峰博士為第一作者,王崴博士與華大基因郭銳進博士、鞠豔梅博士、王奇博士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馬現倉教授為通訊作者,華大基因賈慧珏研究員及Karsten Kristiansen教授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西安交大援鄂醫療隊隊長接連在頂刊發表精神分裂症研究的重要成果

左二為馬現倉教授,左三為朱峰博士

2,2019年11月18號,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所師詠勇團隊、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馬現倉團隊、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嶽偉華聯合眾多國際知名研究單位在Nature Genetic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Comparative genetic architectures of schizophrenia in East Asian and European populations的研究論文。報告了迄今為止對東亞參與者(227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5362名對照)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研究,在19個遺傳位點中確定了21個全基因組範圍內的顯著關聯。導致精神分裂症風險的常見遺傳變異在東亞和歐洲祖先之間具有高度相似的影響(遺傳相關係數=0.98±0.03),表明精神分裂症的遺傳基礎及其生物學在人群中廣泛存在。


西安交大援鄂醫療隊隊長接連在頂刊發表精神分裂症研究的重要成果

本篇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了迄今為止對東亞參與者(227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5362名對照)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研究,在19個遺傳位點中確定了21個全基因組範圍內的顯著關聯。導致精神分裂症風險的常見遺傳變異在東亞和歐洲祖先之間具有高度相似的影響(遺傳相關係數=0.98±0.03),表明精神分裂症的遺傳基礎及其生物學在人群中廣泛存在。對包括東亞和歐洲祖先的個體在內的固定效應Meta分析表明,在176個遺傳位點(53個新的)中確定了208個顯著關聯。遺傳精細圖譜減少了44個位點的候選因果變異。多基因風險評分在跨祖先轉移時會降低評估效益,這突出表明必須包括足夠的主要祖先群體樣本,以確保其在整個群體中具有普遍性

3,2019年8月7日,國際精神疾病領域頂級期刊《分子精神學》(Molecular Psychiatry)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馬現倉教授團隊精神分裂症腸腦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為《Transplantation of microbiota from drug-fre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auses schizophrenia-like abnormal behaviors and dysregulated kynurenine metabolism in mice》。該研究首次在小鼠模型上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腸道微生物可調節小鼠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謝通路,並誘導小鼠出現精神分裂症相關行為。

西安交大援鄂醫療隊隊長接連在頂刊發表精神分裂症研究的重要成果

馬現倉教授團隊於2016年啟動腸道微生物失調在精神分裂症發病中作用的研究。該研究首次發現移植未經藥物治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腸道微生物後,小鼠的精神運動興奮性增加,並出現空間學習和記憶損害。再結合16SrRNA菌群測序和散彈槍法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分析模型小鼠腸道菌群后,鑑定出55種與異常行為相關的菌屬。與移植健康人群糞便微生物的小鼠相比,接受病人菌群的小鼠外周組織和腦組織中色氨酸降解產物犬尿氨酸-犬尿喹啉酸(kynurenine–kynurenic acid)通路激活,小鼠前額葉皮質多巴胺和海馬中5-HT水平上調。體外實驗證實,患者糞菌含有可調節犬尿氨酸代謝過程的活性物質。

這些發現揭示了多種參與精神分裂症發生的腸道菌種和犬尿氨酸-犬尿喹啉酸通路,為後續轉化研究和臨床干預提供了諸多靶點。

西安交大援鄂醫療隊隊長接連在頂刊發表精神分裂症研究的重要成果

西安交大援鄂醫療隊隊長接連在頂刊發表精神分裂症研究的重要成果

馬現倉教授簡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兼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理與精神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全國常委、陝西省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陝西省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期從事精神病學及醫學心理學的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他也是陝西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隊長。

(資料來源:西安交大醫學部官網)


參考資料: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19-0512-x

2. 點贊!國際精神疾病領域頂級期刊刊登馬現倉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西安交大一附院官方賬號

3. Nature Genetics | 強強聯合,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大學揭示東亞人群精神分裂症的遺傳結構基礎 inature公眾號

4. 《Nature》子刊刊登馬現倉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西安交大一附院官微

5. CSP精神衛生:專訪交大一附院馬現倉教授:走!咱油潑面去給熱乾麵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