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感覺微信現在越來越雞肋,不用又不行。誰有好的建議?

francisview


還真沒有好的建議,就像你說的,微信不用行不行?還真不行。

國內比較常用的社交媒體平臺你說哪一個能替代微信?

qq?不行!大部分朋友在上學的時候qq使用的頻率的比微信多,但是在離開校園之後,我相信,生活會逼著你慢慢放棄qq,拿起微信,而且,你見過哪個老人學社交APP學的是qq?因為微信相比於qq更簡單更容易學會,這也是為什麼學生時期qq的時候遠比微信頻繁,因為qq功能很多,趣味很多,舉個簡單的例子,釐米秀。

微博?不行!微博只能算一個偽社交平臺,微博也可以說一個半自媒體平臺,社交APP基本的聊天程序非常繁瑣,並且充斥著大量的廣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微信從來沒有外部廣告,這也是眾多老年人為什麼要學習微信而不是其他社交平臺的原因。

釘釘?不行!嚴格意義上釘釘只能算辦公APP,我相信年後的這麼長時間,不管是上學的學生還是上班的白領,都聽到了那聲“DING”了吧,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辦公需要,釘釘根本不會打開使用,微信也是一樣,如果不是社交需要,也不會打開,但是隻要一個人活著,就需要社交,當你認識一個新朋友的時候,想要留個聯繫方式的話,難道是,加個QQ?加個釘釘?微博互關?我相信一般人都會說:“加個微信吧!”大家都用微信,你難道用QQ?

支付寶?哈哈哈哈!






科技拆


微信從早些年那個簡易的聊天工具,一步步小動作不斷,每年都有新功能上線,直到現在,變成了功能十分複雜的版本。除了基本的聊天功能之外,像目前大家用的比較頻繁的都是錢包、朋友圈、訂閱號、小程序等功能,而以前的一些比較好用的功能,似乎都慢慢地成為了微信的累贅,越來越“雞肋”。我感覺微信中雞肋的功能有以下幾個功能:

首先是搖一搖,在探探等各種陌生人交友工具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微信搖一搖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交友神器。不過,早些年的時候,人家搖一搖,是因為使用微信聊天的好友並不多,如今微信用戶覆蓋度這麼廣,並不缺聊天好友,何況,現在的搖一搖,搖10個人起碼有8個是做微商的,還有2個人不是聊騷就是約炮,簡直質量堪憂。所以,這已經成為了一個“雞肋”的功能,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

其次就是漂流瓶功能,在電腦端逐漸被冷落的漂流瓶,在手機端也不見得有多受歡迎,以前玩漂流瓶大多是宣洩一下情緒,尋找共鳴,順便交友,現在這樣的社交方式實在太多了,發個微博、在Instagram上面po張照片,都可能吸引到陌生人點贊和評論,相對於保持神秘還要靠概率的漂流瓶,實在方便太多。

另外,就是撤銷消息的提示了。撤回消息的功能也是微信近幾年新加入的功能中的一個亮點,不過,令人感到好氣又好笑的是,每次撤回消息都會有提示,這對於一些好奇寶寶和強迫症患者來說,簡直就是不能忍……本來,撤回消息是因為說錯了話或者打錯了字讓人“後悔”的一種行為,但是系統特意出現一條提示就有點過分了,所以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當你因為某些原因撤回了一條消息,對方本來不會在意,卻因為看到了撤回的提示,不停追問你到底撤回了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或者“為什麼要撤回啊”巴拉巴拉……所以,這也是個令人困擾的功能啊。

再者就是朋友圈的好友點贊通知,這裡指的是當你點讚了某個好友的朋友圈,你們的共同好友如果也點贊這條朋友圈的話,會有通知提醒。在知乎上,有不少網友評選出“最蠢”的功能,莫過於這個點贊通知。根據網友反饋說:“別人點贊別人的朋友圈跟我有啥關係,為什麼老是通知我。”雖然這個通知是可以手動關閉的——當你在朋友圈查看消息通知時左滑選擇“不再通知”,但還是給用戶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總的來說,當初之所以更多人青睞微信而不是QQ,就是因為微信相對於花樣繁多的QQ多說更加簡潔、純粹,如今微信不斷地給自己“加戲”,顯示出其嵌入各方面業務的野心,但千萬別走上了QQ的老路啊!

Java實用技術


可以用,但把名字頭像都換掉,讓你既能享受微信的方便,又不被打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