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付金賬戶下月起將撤銷,網購收手續費的日子還會遠嗎?

備付金賬戶下月起將撤銷,網購收手續費的日子還會遠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央行再次傳來大消息,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躺著就能賺利息的日子僅剩下一個多月了。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下發《關於支付機構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有關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規定支付機構應於2019年1月14日前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

備付金賬戶下月起將撤銷,網購收手續費的日子還會遠嗎?

其實關於備付金賬戶一直爭議不斷,監管部門早於2013年明確提出了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2017年1月規定客戶備付金的20%須集中存管,本次通知調整了交存比例,至2018年4月達到50%

這次乾脆直接取消了。

什麼是備付金賬戶?

先來科普一下什麼是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網上購物,你是需要預先支付貨款,商家才會給你發貨的,你預先支付的這筆錢將放在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機構賬戶上,等到收貨確認後支付寶把款項匯給商家。

這筆預付款項就是所謂的“備付金”

還有錢小姐公司樓下的食堂每次都要充值再單次消費,其實也是一種備付金的形式。

按照現有的幾大購物平臺來看,備付金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賬戶上停留時間為2至7天。

而無數筆備付金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資金沉澱。

根據人民銀行的要求,支付機構把客戶備付金存管在商業銀行的專戶內。但因為客戶備付金是以支付機構的名義存放在銀行的,對銀行來說是一筆非常可觀的存款。為了爭取備付金的存放,銀行向支付機構支付利息。

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和銀行結算的利息收益是按照日均資金沉澱量,按照協議存款的方式計算的。協議存款的價格區間基本是在年化3%左右,高的可以達到4%以上。

通過客戶備付金賺利息,對支付機構來說,相當於無風險套利,只要吸納客戶備付金,就可以躺著賺利差,這個利差空間甚至比許多銀行產品的利差空間還高。

據統計,二線支付機構備付金的日均沉澱量在30億至50億之間,以此推算,一家二線支付機構一年可獲得1億元以上的客戶備付金利息。而目前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家支付巨頭沉澱的客戶備付金規模合計約萬億元左右,可想而知,這是多麼巨大的一塊蛋糕,

甚至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主要收益來源。

為何要撤銷備付金賬戶?

1 防止支付機構挪用佔用客戶備付金

生活中經常出現這類的案例,我們剛剛買了美容院的次卡、健身房的年卡,發現沒幾個月就人去樓空了!

還有最近大家都發現,某顏色共享單車的299押金已經退不回來了......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挪用備付金賬戶的案例,一些平臺將用戶的預付資金挪作他用,用來投資高風險項目甚至直接跑路,這對於普通百姓的本金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2 超範圍經營(跨行清算)

部分支付機構通過在多個銀行開立備付金賬戶辦理跨行清算,突破了法定的經營範圍。

例如,部分支付機構涵蓋分銷理財產品的業務,客戶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通過備付金賬戶自行處理,完成資金轉移的過程,這等同於行使人民銀行或清算組織跨行清算的職能。

3 分散存放客戶備付金,存在流動性風險

支付機構通常會在多家銀行分別開立多個賬戶存放備付金。

大量的賬戶,分散的存放,不利於統籌管理和日常監管,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

4 通過客戶備付金賺取利息收入,偏離主業

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協議存款的價格區間大約是年化3%,二線支付機構備付金的日均沉澱量在30億至50億之間,可以算出一家二線支付機構一年可獲得1億元以上的客戶備付金利息。

這筆可觀的利息對支付機構來說相當於無風險套利,以至於沒有足夠的動力去開拓新支付場景。

也就是說明明躺著都能賺錢了,我為什麼還要這麼拼呢!

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網絡支付已經滲透至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出門基本都不必帶現金。

而之所以普及速度如此之快,除了便利,還有是因為基本無成本,甚至還能優惠,大家最早的支付習慣有多少是通過紅包砸出來的。

但以後取消備付金賬戶後,作為第三方支付來說,無法獲得沉澱利潤,也沒有了與銀行合作話語權,銀行配合度下降、手續費增加。

就在剛剛微信支付宣佈將民生銀行提現服務費提升至0.15%的公告,引發熱議,也引來一場與民生銀行的“口水仗”。這背後就有支付機構議價能力降低的因素存在。行通道成本一直是存在的,不同類型的通道、不同銀行以及支付機構在不同銀行備付金存款數量的不同,都會導致通道成本有差異。

說的有點多,總結起來主要有兩大影響:

一、支付成本的上升

首當其衝的就是網購。

備付金利息收益取消或者變成活期存款利息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收益去了一大塊。

但網購已深入普通民眾生活,明天起來所有人都不網購是不太現實的。

而第三方支付機構失去了重要的收益來源,為了保證公司的正常運營,收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比如交易手續費。

但根據國情,免費的東西開始明碼標價是很多人無法接受的,所以這筆費用可能會向商家收取,通過商品價格間接轉嫁給消費者而不直接明碼標價的收取手續費,東西越來越貴。

但是,你可能不會有很明顯的感受,畢竟每一筆交易手續費不會特別多,而且你很難說得清商品漲價是因為通脹、手續費或別的什麼原因。

二、支付效率的降低

比如極速退款、小額度的秒轉賬和免費轉賬等。

現在的網絡支付是建立在銀行、第三方支付、商家及消費者多方制衡基礎之上的,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機構之間相互保持競爭關係,為了改善體驗留住消費者,督促支付機構不斷地改善技術和服務。

比如極速退款、小額度的秒轉賬和免費轉賬,尤其是免費轉賬這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為我們爭取到的福利

備付金收回央行之後,網購退款以後就是和央行直接結算了,請參考沒有支付寶和財付通之前的銀行效率。

而沒有備付金利息後,第三方支付機構還能否提供秒轉賬、免費轉賬等是值得商榷的,搞不好反過來收取交易費填補利潤缺口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你覺得未來商品漲價和收取支付手續費,哪一個發生的概率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